市场上,一旦不确定性的事情增多了,那么大家就容易产生恐慌的情绪。
恒大问题是行业个别现象
最近一段时间,关于恒大事件的进展大家都非常关注,不光国内投资者关注,国外投资者也非常关注,大家最关心的是恒大集团这个事情会不会形成系统性风险?
对此,央行重磅发声,首先就定义,这是一个个别现象,不会产生整体的影响。因为近几年以来,房地产调控还是有一定成效的,尤其是建立长效机制以来,国内房地产市场的地价、房价基本上是保持稳定的,大多数房企是经营稳健,财务指标良好,所以总体是健康的。
具体到恒大集团,资产总规模超过2万亿元,60%的项目是房地产开发,涉及到1000多家作为独立法人的项目子公司。
那么最近一段时间,恒大集团走到这一步,主要在于他自己经营管理不善,没有根据市场形势变化审慎经营,反而盲目多元化扩张,造成经营和财务严重恶化,最终爆发风险。
恒大金融风险外溢性可控
那么对于金融行业来讲,在恒大集团的总负债中,只有不到三分之一是金融负债,债权人也比较分散,单个金融机构风险敞口不大。所以从总体上来讲,恒大集团的债务风险对金融行业的外溢性可控。换句话来讲,不至于构成整个金融系统的风险。
我们最近也看到,不少银行也对恒大的债务发表了声明,指出一方面金额不大,另外一方面有充足的抵押物,风险都是可控的,包括浙商银行、常熟银行、上海银行、浦发银行等也都作了类似的表示。
对于恒大的问题,目前,相关部门、地方政府正在按照市场化、法治化原则,依法依规开展风险处置化解工作,督促恒大集团加大资产处置力度,加快恢复项目建设,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在这个过程中间,央行也强调,金融部门要配合住房城乡建设部门和地方政府,做好项目复工的金融支持。这在一定程度上也是防止“烂尾楼”的出现。
对于恒大问题,这已经不是官方第一次回应了。 9月15日,国务院新闻办举行的8月份国民经济运行情况发布会上,也对此做出过回应。这一次的回应,无疑是对风险“可控”划上着重号。
政策适度纠偏?
此外,对于近期房企出现的债务违约和信贷紧张的情况,央行也表示,主要是源于部分金融机构对于30家试点房地产企业“三线四档”融资管理规则存在一些误解,导致原来应该合理支持的新开工项目得不到贷款,一定程度上造成部分企业资金链紧张。
说实话,厦门的企业,特别是金融企业,对于上面的规定的这种理解是有偏差的,因为他们宁左勿右,所以对于“三条红线”的理解出现了部分偏差。为了自保,企业贷款到期之后,或者没有到期,就出现了抽贷、断贷这种情况。
那么大家也都知道,房地产开发是有周期的,一旦金融机构出现这种现象的话,企业经营就非常困难。最近一段时间,央行、银保监会已经注意到这个问题,而且专门召开了房地产金融工作座谈会,主要就是要指导银行把握好这种力度,该投放的投放,该维稳的还是需要维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