鹿柴描写的是什么时候的景色 鹿柴描写什么时候的景色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原籍祁(今山西祁县)人,后徙居蒲州(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21岁中进士,当过朝廷里掌管音乐舞蹈的官员。26岁以监察御史身份从军边疆。此外大部分时间都是在朝廷任职,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中年后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世称王孟。他受佛教禅宗思想影响很深,以禅悟诗,颇得任性自然的境界。他在诗歌、文辞、音乐、绘画等方面都有成就,是具有多种才能的艺术家。无论是山水诗、田园诗、边塞诗、送别诗,都有广为传诵的佳作。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传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具有独特成就。

鹿柴

[唐]王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这是一首描写鹿柴附近的空山深林在夕阳返照下的幽静景色的诗。鹿柴是地名,在今西安市蓝田县。天宝初年,王维购买了初唐诗人宋之问的辋川别墅,鹿柴就是辋川别墅的二十胜景之一。王维有《辋川集》二十首,描写辋川二十胜景的景色,此诗是其中之一。

前两句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以声反衬寂静。一个字不仅表达了实景地理上的空,而且表达了内心的空,由此造成一个空的假象。虽然看不到一个人,但还是听到了从林子那边传来的说话声。诗人借人声而写鹿柴附近山谷的寂静。它本意是要写寂静,却偏写人语响,岂不是适得其反吗?不然,这正是此诗的妙处。通常情况下,寂静的空山尽管不见人却还有啾啾的鸟语,唧唧虫鸣等相互交织的大自然的声音。现在不写这些嘈杂的声音,只写偶尔传来的人声,这一声音一过,空山不又归于万籁俱寂的境界了吗?所以写人语响,不仅不会使人有喧闹之声,反而更衬托出四周的寂静,并且还有几分神秘的色彩在其中。诗人采取这种以动衬静的手法,是用响声、用动来衬托、烘托空的,把空落到实处,表现出空的质感、空的感受。

三四句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以光反衬幽暗。承接前两句描写斜阳返照,由声而色,写鹿柴附近密林的幽暗。写幽暗诗人也采用了同一手法。按照常情,写幽暗,应该着力描写它不透阳光,但是这里却偏要写夕阳返照射入深林,映照青苔,给幽暗的林间带来一抹光辉。其实,细加体味,我们会发现,幽暗中偶尔出现一些斑驳的光亮,反而觉得四周广大无比的幽暗。特别是返影,不仅微弱,而且短暂,更给人一种幽暗漫长的感觉。所以这点青苔上的斜晖,使林中的幽暗潮湿更加突出。表明阳光能够穿越密密麻麻的树叶照进深林,照映在树下的青苔上,小片的光影与大片的幽暗对比明显,不仅放大了幽暗的效果,而且也给空山深林带来了无穷无尽的生机。

前两句是以声反衬寂静,后两句是以光反衬幽暗。整首诗就像在冷色画面上点画了一点暖色,使冷色的效果更加突出。无声的寂静,无光的幽暗,一般人易于察觉;而有声的寂静,有光的幽暗,只有王维这样兼具画家、音乐家气质的诗人,才能把握住空谷人语、斜辉返照那一瞬间特有的幽静境界。

全诗看似写静,实则写动;说是写动,实则还是为了衬托静,而最终目的是要写山的空。诗人把诗、画、乐有机结合起来,融为一体,描绘了一幅寂静清幽而又富有生机的空山深林画卷。

网络讯息

夏日炎炎的诗句 描写夏日炎炎的诗句

2023-3-19 14:46:51

网络讯息

愚人食盐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 愚人食盐这个故事有什么道理

2023-3-19 14:49:5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