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文章的中心是灵魂,结构是骨架的话,那么材料就是文章的血肉。
选材,是为了更好为中心,选材是否得当决定文章的地基是否牢固,也关系着文章的成败,因此,选择恰当的材料尤为重要。
俄国作家契诃夫说:要知道在大理石上刻出人脸来,无非是把这块石头不是脸的地方都剔掉罢了。我们写文章同样也要学习这种剔的艺术。那么到底如何选材呢?下面就以作文题目《感动》为例来一起交流。
写作(共50分)请以感动为题目写一篇作文。要求: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和地名;不得抄袭。下面是同学们作文中选取的材料,咱们来看看,哪些比较合适?哪些该不妥当?该怎么取舍呢?
①雨天同学打伞送我回家。②生病时妈妈给我喂药。③看《简.爱》,被罗彻斯特和简.爱的爱情所感动。④好朋友,在我参加体育比赛手冻得发抖时,送我一副手套。⑤我骑自行车上学,路上车链断开,好心的修车工为我免费修好。⑥到菜市场买菜,遇到乞丐,送他一块硬币。⑦汶川地震,大家伸出援助之手。⑧成绩考砸了,妈妈安慰并鼓励我。⑨视频里父母双亡的小孩,辍学在家照顾奶奶。⑩忙得不顾打理自己的父亲,却特别关心我的学习。这么多的材料,再怎么筛选呢?
想别人之未想,写别人之未写,做到我有人无。给读者留下鲜明而深刻的印象。那些与中心无关的,或者陈旧的材料,让人读起来有嚼之无味的感觉。我们常说的陈谷子烂芝麻之类,也就是时隔已久的或者在自己身上发生的,也会在别人身上经常发生的共性材料,都会失去个性和新鲜感,都应该避开或舍去。因此①、②、⑥、⑦、⑧五则材料就明显属于这一类。
毛泽东说:感觉到了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更深刻的感觉它。有些时候,我们看到的或者是听到的,可能是表层的认识,只有亲身体验过的,才会更加深刻。因此③和⑨两则材料应该舍去。
最后剩下④、⑤、⑩三则材料任选其一即可。
由此得出结论,选材就是要选取与中心有关的、熟悉而具有个性的或者深刻理解的材料。
学生作品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