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者什么都不要管,如果你认为管字是管控、管教、命令的话。
因为管理只是Management从西方翻译到中文的一个文字符号,但实际的文化内涵,根本不是我们现在理解的这个意思。
我上管理课的时候,经常叮嘱中层管理者们一句话:一个好的问题,带来好的答案。
因为在管理中,管理者一个很重要的责任,是培养下属,而培养下属的重要手段之一,是成为TA的教练,而教练,不直接给答案,更多的是提问,用来引导下属思考,你看,如果你问的问题有问题,那就真的有了问题,好的问题,才能带来好的答案。
如果我问下属,管理者到底该管什么?下属的思路一定是跟着这个封闭式问题走的,应该管什么呢?
管理者,一定要管吗?到底什么是管理呢?如果什么都不管,有没有其他的方法,拿到结果呢?1983年前的辞海中,甚至还没有出现管理这个词,我们中国人的东方文化中,对管理的理解,是不是就是泰勒、霍桑、彼得·德鲁克们这些西方大师口中的那一套流程呢?为什么很多西方著作的中文译本,在一些关键词汇后面,一定要附注一个原版用词呢?
这要从萨丕尔·沃尔夫假说说起。
我先问一个问题,英语里的Uncle是什么意思?我们查英英字典发现,Someonesuncleis the brother of their mother or father, or the husband of their aunt. 一下子把婆家人和娘家人都包括进去了,这时候如果一个中国人介绍自己的舅舅给你认识,一定是不能用Uncle这个词的,因为表达的不清晰,为什么我们一定要讲清楚,我们甚至还分出了伯伯、叔叔、大舅、小舅,因为这是中国人的文化,中国人对人际关系的重视和理解,导致了我们在语言中对身份地位的层次诠释非常详细,我们一定会在一个称谓上,让你清楚的明白你和TA之间的关系、亲疏,而不用再做更多的解释,而西方人恰恰相反。而生活在极地的爱斯基摩人,因为生存环境的关系,对雪的需求和使用,由催生了他们独特的语言文化,根据雪的各类特点和属性,对不同的雪有十多种表达方式,因为他们需要这样——用极短的描述,迅速地让对方知道,这是什么雪。是不是像极了我们用叔叔伯伯舅舅来描述婆家娘家的父兄母弟?
于是萨丕尔和他的学生沃尔夫提出了著名的萨丕尔·沃尔夫假说(Sapir–Whorf hypothesis),大意是语言会系统性地影响一个人怎样感知和理解这个世界,人们常用语的结构,会影响他们的思考和行为方式。这个假说,又称为语言相对论(linguistic relativity)是关于语言、文化和思维三者关系的重要理论,我再重复一下——即在不同文化下,不同语言所具有的结构、意义和使用等方面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使用者的思维方式。
我想表达的是,如果把Management,简单地翻译为管理,管理人员,那我们一定会大大收到影响,并改变受众的思维方式。
无独有偶,每次课间休息,都会有管理层来找我倾诉——老师,现在的员工太难管了!你为什么要管他们?我一边喝咖啡,一边悠闲地反问。因为我是做管理的呀!?对方很疑惑。管理的管是什么意思?我笑着问,管控,看管,照管,对方有些犹豫了,还有吗?或者你具体说说你是怎么分配任务的?按照我说的做就行了!这次对方倒没有犹豫。
课件休息结束,我拿着话筒,依靠在讲台上,深吸一口气,对着几十个国企、民企、外企的中层管理学员说:有没有一种可能,管理的管字,根本不是管控、命令、管教、看管呢?
底下一片哗然,那不然呢?大家纷纷问。
管中窥豹的管,是什么意思?我问,竹管!有学员抢答,那有没有听过北门之管?问完学员纷纷摇头,《左传·僖公三十二年》载: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也。这个典故演变为成语北门之管,喻指军事要地或守御重任。因为古代钥匙的的形状和材料都与竹管有关,所以也叫做管。我晃了晃手上的话筒,这个也是管状物。因为你拿了钥匙,就相当于把我住了门户、枢纽,所以管,就引申为掌管,有因为掌管的东西很重要,所以,这里的管,承担的更多的,是责任!
管理者,又何尝不是呢?如果你认为管理就是拆开后的管人理事,而管人又是管教人、指挥人,抱着居高临下的姿态去做管理,那正应了萨丕尔·沃尔夫假说的解释,你的所有行为、语言、动作、日常,都是顺应着你的观念来的,那一切的一切,是不是从开始的时候,就错了呢?
那中国人文化中的管理,应该是什么样子的呢?请翻开《论语·学而篇》,第五句:
子曰:道(导)千乘之国,敬事而信,节用而爱人,使民以时。
孔子说:管理拥有千辆兵车的国家,谨慎从事而讲诚信,节省开支用度而爱护人民,使用民力时注意农业季节。
大家发现没有,孔子在谈到管理国家的时候,用的字,是一个道,通导,什么意思?不就是引导、领导、倡导的意思吗?管理,往往是站在下属的后方,而领导,永远是站在下属前方,带着下属前进的!
所以,抛弃被Management译文的影响吧!去引领变革,领导团队,以身作则,做一个领导者,影响他人,让结果和变革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