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作者:胡友生 研究生 高级工程师
著作权说明:
本著作权归属著作者胡友生(网名:胡同友邻)所有,未经作者授权允许,不得作任何商业用途,如需转载、摘编请注明作者及其来源。
64、调和折中
调和折中,也可称之为折中调和,在国际关系或政治谈判议题上是一种策略、智慧,这种智慧可称之为妥协,或是双方相互妥协;在我们平常生活和工作中,也可以理解为对某件事情和稀泥或做老好人。调和折中是一个比较中性的语句,生活工作中若运用得当,如国际事务、政治谈判、商业谈判、分歧与矛盾的化解等对其双方都有好处,甚至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当然,从哲学的观点认为,任何事物有好的一面,必然就会有其反面,如原则性极强的问题,比喻法律定罪、国家主权问题等就不能一味地调和折中,如被折中,岂不是拿法律权威、国家主权当儿戏。原则性问题被调和折中了,岂不上当受骗了;若犯罪折中于罚款,这种诡辩逻辑方法岂不欺骗了大众、欺骗了法律?
从词义看,调和其意有多重意思,一是调解使之和好,调和对立的观点;二是配合、调合使之适当、和谐,如调和色彩;三是混合、掺合的意思,使之趋于混乱;四是对某事件、某问题的折中、妥协,各让一步,达到和解的目的;五是调解、调理使之和顺,消弭争端。折中一词又可作折衷,用为判断事物的标准、准则,指可以取正、调节,使之适中,多指协调不同意见,使各方面都能够接受。
从逻辑方式而言,调和折中主要有如下几种常见形式,一是问题矛盾调和。对问题矛盾不分原因、理由、尖锐程度等,一味地折中调和,实际上调和到了最后,价值取向、结果倾向等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二是条件要求调和。对问题双方彼此的条件要求折中调和,使优势、主动等意识基础丧失,甚至优势变劣势、主动变被动;三是结果结论调和。结果结论的获得,取决于多种因素、要素,最后的状态、业绩、结局及总结、趋势、判断等被折中、调和,则相对会阻碍于事物的向前发展。
折中,就是在两者之间选项其中,选取适中的选项,不会选择上,也不会选择下,不会选择左,也不会选择右,不会选择好,也不会选择坏,如此等等,这种逻辑方法在哲学上称之为折中主义,也称折衷主义。折中主义是对于各种不同的问题观点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的做法及有关理论,即将水火不相容的事物、事情折中在一起了。折中主义的特征表现:一是把问题矛盾双方等同起来,不分主次;二是将对立双方调和起来,混淆是非;三是把不同的事物属性东拼一点,西凑一点,使其问题模棱两可。
调和折中就是没有自己独立的思考、见解和固定的立场,把各种不同的概念、意识、思想、理论等无原则地拼凑在一起的一种思维逻辑方式,说白了就是一种形而上学思维方式的一种表现。
从中不难看出,诡辩论者恰恰是利用了折中主义这种思维方式和逻辑方法,在生活工作学习中,为了达到某种意图、企图、目的、结果,实施诡辩逻辑手段、手法,欺骗大众、欺骗群众、欺骗组织和人们,也包括欺骗到自己头上。这种诡辩逻辑手法使一般大众毫无防范,更能达到、实现诡辩论者的目的、目标。
在辩证逻辑关系中,调和折中属于典型的诡辩逻辑思维方式谬误。这种逻辑思维方式及手法更具有隐蔽性、欺骗性,如医疗、经济、建筑及学习方式、工作任务、职责业绩等一味地追求调和折中,比喻医疗手术与大额医疗资金采取折中于不做手术方案,有可能耽误病情,危及生命。这种折中后,其计划、过程、目标直至最后的结果都被忽悠了,方向、结论、实质都会发生改变,这种结局就是诡辩论者所需要的。
对质量、危机、争议、问题,一味地强调折中处理,不问青红皂白、不问原由实质,不问谁对谁错,采取各打五十大板的折中策略,责任丢了、原则丢了、使命丢了,这正是诡辩论者所期待的、所希望的、所期许的,受伤害的、被忽悠的、被践踏的却是我们自己。反过来,如果我们也想达到某一目的,采取折中、妥协方案则也容易达到。
生活总是多姿多彩的,艺术更是色彩斑斓。尽管如此,生活应该真诚,艺术力求表现,但终归是离不开人们可以接受的真实的、正确的、原则的一面。
谢谢阅读!敬请关注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