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柳木是什么(红柳木怎么判断是不是真的)

日前,由国家文物局主办的2022年度文物好新闻推介结果揭晓,60篇(组)作品从参评的167篇(组)作品中脱颖而出,获评2022年度文物好新闻。作品覆盖报、网、台、端、微多种媒体形态,覆盖文物工作各领域,基本涵盖年度文物工作大事、要事、喜事,反映出新时代文物工作重要成就和文物新闻舆论工作突出特点。甘肃省《让甘肃简牍活起来》《寻根者》两作品获奖。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甘肃日报

闵媛、李婷

古代,人们选用竹木当做书写材料时,未曾想过,这些记录文字的载体会穿越千年,被世人所发现并成为重要的研究实物。

简牍上记载的这个‘偷’字,可不是偷盗的意思,应通‘愈’,表痊愈之意……

官牛一、黑、犗、齿八岁、夬鼻。《悬泉汉简》中的一枚木简上,详细记载了一头官牛的毛色、齿龄等特征,这是我们了解两千多年前悬泉置管理的第一手材料。

——听,这是兰州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学(强基计划)的6名学生正在跟着老师读简识简,带领学生读简的老师是甘肃简牍博物馆整理研究部主任肖从礼。

康居王使者册

传递简牍声音 从读懂它开始

从2021年9月起,甘肃简牍博物馆与兰州大学文学院开展交流合作,每周开设读简班,让馆藏简牍走进校园。

这种形式不仅让研究古文字学的师生与社会实践相联系,还可以通过互动交流丰富大家对古文字的认识。兰州大学文学院古文字学(强基计划)班主任陈晓强教授介绍说。

简牍是原生态的文献资料,展现了我国古代历史最真实的面貌。这些深埋于地下千年的文字信息,如今重见天日,可不要小看这上面的文字。肖从礼说道,敦煌莫高窟静立千年,一代代人守护着莫高窟,传承着敦煌文化。在西北地区,还有很多值得弘扬传承的,而简牍就是其中之一。

这十几年,许多研究简牍的专家学者,不遗余力地推进着甘肃简牍的研究工作。随着《肩水金关汉简》《天水放马滩秦简集释》《居延新简集释》《悬泉汉简》(第一二卷)等内容的出版,让甘肃简牍文物上的珍贵古文字得以重现世人。

目前,我们对简牍的认识还远远不够,需要更多的人才加入研究简牍的队伍中,厚植简牍的文化土壤,传递出更丰富的简牍声音。肖从礼如是说。

那么,甘肃简牍到底能传递出怎样的声音呢?

从读简开始。

读简,听起来很简单,按照简上的文字读出来,就可以。肖从礼可不这么认为。

这一枚枚简上的文字,怎么读?是何意?作何解?连在一起都是学问。几十年和简牍在一起,和简牍上的文字在一起,肖从礼的心里始终涌动着对简牍的敬畏。

简牍学是显学,更是冷门绝学。只有用心研究,才能有所收获。对于如何做好简牍研究,肖从礼有着自己的坚持。

在肖从礼看来,首先要认真做学问,其次要耐得住寂寞。在文本复原和内涵释读上,力求贴近历史,还原历史真相。而学会释读简牍上的每一个字,就是研究简牍要练的基本功。

木简上的有些文字释读并非易事。简牍的文字需要通过释字、断读、缀合等多个环节的缜密考订和反复推敲后,才能确定其意思,有时候一个字需要推敲很久。肖从礼至今还清晰地记得,曾经为了求解一枚汉简上的古字,他搜遍了手上的文献典籍,百思不得其解。大约一年后的某一天,他突然悟出了其中的意思,欣喜万分之余,也让他对简牍的释解又多了几分认识和感悟。

作为读简班的主讲人之一,肖从礼一直在读简识简,努力去释读千年文字背后的故事,让大家领悟到简牍传递出的声音。

一枚枚真实的简牍,通过镌写在上面的文字无声地向世人诉说着许多不同的历史故事:有政治经济、有丝路贸易,还有当时的诏书律令、交通往来……抑或是一枚枚边塞书信,简牍将现在与过去勾连,古人在那头,今人在这头。

候粟君所责寇恩事册书

用心倾听文物 感知历史温度

常燕娜,甘肃简牍博物馆科技保护部副主任,和往常一样,她每天都会跟两名工作人员去存放简牍文物的保管库里巡检。

这里一共存放了4万余枚出土于西北地区的简牍。常燕娜介绍说。

我们首先被领入收藏甘肃简牍的保管房间。在保管中心的两位工作人员陪同下,我们阅览了放在盒子中的一枚枚简牍。房间内陈列着一排排摆放简牍的档案柜,每一排都整齐地记录着简牍的出土地和编码。

常燕娜告诉我们,部分简牍均放在细长的玻璃管里,这样能起到很好的保护作用。由于出土地地域的原因,西北出土的汉简主要以木制为主,鲜有竹简。但在天水放马滩地区出土的简,则为竹简。

只见常燕娜托起装有汉简的盒子说:由于地域因素,在甘肃出土的简牍材质绝大多数为红柳木、胡杨木、松木,竹简极少。就形制而言,除了简、牍之外,我省出土的还有觚、檄、帛书、封检等。

盒子内的木简,由于并非同一出土地,也并非同一形制。我们可以通过肉眼更直观地观察到其中的不同,对于西北出土的汉简也有了更加清晰地分辨。

一枚枚木简被密封在长条形的玻璃管中,还有几枚密封在有机玻璃片里,它们被有序地排放在专用定制的盒子当中,管内的木简长短不一,木纹黄底上镌写着黑字,清晰可见。

经过地下千年的埋藏,很多木简极易损坏,墨迹容易脱落,编连成册的绳子出土时也大都腐朽无存,这也给出土后的简牍整理工作带来一定困难。

在出土时,考古发掘人员都会在每一枚简牍后面写上编号。这一个个特有的编号如同我们的身份证号码,随着每一枚简牍的出土而记录入册。常燕娜和文物保管员们对这上万枚简牍可谓是如数家珍。

很多人看到的都是它们经过处理后的样子,而我们看到的却是它们最真实的‘面容’。这一枚枚简牍,如同阅尽沧桑的老者,它们带着感情、带着温度诉说着自己的故事。每每谈到这些馆藏的简牍,常燕娜的脸上总是洋溢着笑容。

在她看来,跟这些文物在一起,也让她学会了用心去倾听它们的声音,从而感知历史的温度。

探索传播方式 让简牍不简单

为了更好地保护研究简牍,让甘肃简牍活起来,让藏在深闺的甘肃简牍走出去,甘肃简牍博物馆馆长朱建军一直在不断探索、发现、实践着。

一谈到简牍,他总会娓娓道来。在他的身边总会放着与简牍有关的书籍,方便他能随时翻看查阅。每每谈及简牍,朱建军难掩兴奋。

文物本身不会说话,需要我们通过整理研究,挖掘出文物背后的故事,再借助形式多样的方式进行传播,才能让其真正‘活’起来。然而,讲好故事是最不容易的事。朱建军说。

简牍,已经不再束之高阁,不再停留在人们的印象里,而是通过一个个文字释读,真实地讲述着历史。朱建军一直在寻路,寻找一条简牍与人们之间的路。这一切都将会在即将建成的甘肃简牍博物馆中逐步实现,朱建军笑着说:一枚枚尘封的甘肃简牍,将带着历史的印记铺陈在世人面前。在那里如同时空隧道,开启人们对历史的探知之门。

让人们看到甘肃简牍不简单的地方,朱建军态度很坚决。我们要让公众认识什么是简牍,简牍对当代社会的重要意义价值。我们要搭建简牍保护研究与弘扬利用平台,共同推进中国简牍文物保护研究利用工作‘活’起来。通过数字化手段,对简牍文物进行数字化信息整合管理,运用大数据、AI等方式,搭建简牍文物数字化整合信息研究平台等,这一切都将在甘肃简牍博物馆中实现。朱建军如是说。

我们脚踩的这片土地,还有太多的简牍留待人们去发现。无论是断章残简,还是较完整的册书……它们书写着历史,书写着故事,更书写着千年的中华文明,其中的过程,朱建军最能体会,这难道不是一种很珍贵的收获吗?

如今,甘肃简牍领域的发现与研究在一代又一代学者的合作接力中不断推进。发现还在继续。

这些年,传承弘扬简牍文化可圈可点。可朱建军却从中仍看到了不足。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的人热爱简牍,从专家学者到普通受众,从大人到孩子,让甘肃简牍走入寻常百姓家,让更多的人倾听它、认识它,解读它。

没有传承,就没有未来;没有创新,就没有传播。

相信历史长河沉淀下的甘肃简牍瑰宝,终有一天会在世人面前揭下它们神秘的面纱。

寻根者

奔流新闻客户端

卢伟山、赵梓伊、叶满山、师天铭

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是负责甘肃全省文物资源考古调查、勘探、发掘、保护和研究的事业单位和专业机构。《寻根者》聚焦考古一线人员的工作实况,以小切口的方式,全面展现了甘肃考古人风餐露宿、青灯黄卷,常年扎根一线的奋斗面貌。同时选取老、中、青三代考古工作者,着力表现他们对考古工作的热爱和执着。

为了拍摄这部作品,奔流新闻记者历时一月有余,先后多次深入考古现场、文物整理修复基地、考古实验室、资料整理室等,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老中青考古人对话交流,以纪实性短视频的方式,全面展现了他们对考古事业的热爱以及对守护历史、传承文化这一重大的使命的主动担当,也打开了一个让更多人走近了解文物考古工作者的窗口。作品在奔流新闻客户端、视频号等平台发布后,引发了众多历史爱好者的点赞,也得到了包括学习强国在内的多家平台转载转发。

奔流新闻长期关注支持甘肃文博事业发展,与甘肃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甘肃省博物馆等机构建立了良性的共建关系,先后制作推出了《甘肃文物表情包》《千里万年》《1400年前的河西,是一线城市吧》《省博天团来兰马了》等作品,其中《甘肃文物表情包》成为甘肃省首个点击量过亿的文化类融媒体产品,被国家文物局评选为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精品(新媒体)推介全国十佳大奖,动画短片《1400年前的河西,是一线城市吧》也入选了2019年全国文物好新闻推介作品。

据悉,年度文物好新闻推介活动由国家文物局主办、中国文物报社承办,至今已连续举办六届。2022年度文物好新闻推介共收到45家单位57家媒体报送的167篇(组)参评作品,经专家评议,推介出60篇(组)好新闻作品。作品覆盖报、网、台、端、微等媒体类型,聚焦文博领域大事要事,有力推动文物工作理念深入人心、文物工作成就广为传播、文物保护意识与日俱增。

附:2022年度文物好新闻推介作品名单

特别推介

保护好中华民族精神生生不息的根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重要论述综述(头版头条)

人民日报

张毅、袁新文、张贺、王珏

让文物活起来(《焦点访谈》)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李冰琦、屠志娟、车黎、阮红宇、潘明、余仁山

单项推介

走出中国特色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回访敦煌研究院名誉院长樊锦诗

人民日报

王珏

执着坚守 热爱担当

人民日报

施芳

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 全面加强历史文化遗产保护特别策划

人民日报

杨雪梅、任姗姗、周飞亚、王瑨、赵偲汝

加强文物保护,深化考古研究系列报道

人民日报

马宏伟、叶帆、张垚、刘学、梁宇、蔡华伟等

邂逅美索不达米亚——叙利亚文物来华记

人民日报海外版

赵晓霞

以国宝为载体讲好中国故事

人民日报海外版

邹雅婷

谢老不老

光明日报

李韵

心之所善,虽九死其犹未悔——全国文物系统先进典型印象

光明日报

李韵等

马踏飞燕后,下个爆款在哪里

经济日报

张雪

Landscape Legacies大美中国世界遗产系列报道

中国日报

王恺昊、杨飞跃、程月竹、杨阳、林琦、许琳、王茹、徐好雨、王茜、李映雪、邢雯、方艾青、邢奕、谭英姿等

The Living Past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列报道

中国日报

王恺昊、许琳、邓章瑜、赵瑞雪、王茹、杨飞跃、方艾青等

穿越历史迷雾 科技诠释何以中国

科技日报

张盖伦

龙门石窟大修:科技让国宝芳龄永续

科技日报

孙越

发光吧,文化遗产

工人日报

苏墨

中国考古这十年:溯源中华文明 走进青年生活

中国青年报

蒋肖斌

让文物建筑有人管在利用出效益

法治日报

朱宁宁

中华文明探源工程系列报道:Chinas national program contributes to the world by redefining concept of civilization

环球时报

徐刘刘、陈茜、冀昱樵、李予澈、娄康

专家:中国法院首次就海外流失文物行使管辖权具有高度示范价值

中新社

应妮

筑牢三道防线 为文物安全保驾护航

中国文化报

连晓芳

为国际濒危文化遗产保护提供中国智慧与方案

中国文物报

徐秀丽

跨越800年 续写北京崇礼的双城故事

中国文物报

李瑞

坚持新时代文物工作方针 推动新时代文物事业高质量发展全方位进步——全国文物系统热议全国文物工作会议精神

中国文物报

李瑞、徐秀丽

新时代新征程 我们既是追梦人,也是圆梦人——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评选推介活动十年回顾

中国文物报

郭晓蓉、张宸、张怡

第九届博博会圆满落幕 文博饕餮盛宴完美收官

中国文物报

李晨、耿坤、游敏、艾静芳、顾婷

续运河文脉 树城市标杆杭州大运河保护为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力量

中国文物报

何文娟

中华文物全媒体传播(新媒体)为传统文化传承创新注入新动能

中国文物报

张硕

河南南阳黄山遗址重现七千年前制玉人生活

《紫荆》杂志

冯琳

我在北京修古建

新京报

浦峰、刘晶、薛珺、展圣洁、马瑾倩、王远征、王嘉宁、尹亚飞

聚焦泥河湾盆地旧石器考古发现与研究最新进展——四万年前一抹红

河北日报

龚正龙

让甘肃简牍活起来

甘肃日报

闵媛、李婷

考古中国 从蜀地出发系列报道

华西都市报

谢梦、闫雯雯、吴德玉、张杰、周琴、陈甘露

画中犹品家国情怀——这个新中国宣传画特展带你走进峥嵘岁月

长江日报

万建辉

文脉赓续|毛昭晰:此心昭晰勇毅行(上)(下)

钱江晚报

马黎

202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终评项目组合报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张立雷、闫洪

【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探寻文明根脉 筑牢自信根基(《新闻联播》)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田云华、张立雷、闫洪

《西藏考古新发现》系列报道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陈琴、德庆白珍、陈福军、赵耀、多吉仁青、强久、扬超、益西边巴、拉巴次仁、杨潇、衣玉林

见证新时代(中国之声)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

樊新征、丁飞、江晓晨等

照片里的中轴线

北京广播电视台

新闻频道中心《这里是北京》

《守护石窟》系列报道(《东方新闻》)

东方卫视

常颖、胡苏青、彭晔、游明灵、毛睿、孟雷、王峥、任彬源、耿博阳、李柏林、冷炜、马越

《红色馆藏》系列节目(8期)

安徽卫视

许敬、关雨春、李文刀、郭孝端、贺凯文

郧县人3号头骨化石在湖北面世 中国百万年人类演化史再添实证(《湖北新闻》)

湖北卫视

杨岚、谭海燕、朱哲鋆

守护文明根脉 激扬自信力量——我国文物工作新进展综述

新华社

施雨岑、王鹏、徐壮

让文明之光照亮中华民族复兴之路

新华社

施雨岑

学习宣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专题

国家文物局政府网站

李瑞、徐秀丽、赵昀、杨亚鹏、刘易寒

文艺星开讲·解码文明之光系列融媒体策划

人民网

黄维、刘颖颖、韦衍行、郭冠华、刘微

看展式社交兴起有何启示

光明网

张焱

走近香港故宫

新京报

张建林、马瑾倩

圆明园考古新发现:明确田字房的形制和工程做法

新京报

展圣洁、浦峰

三星堆大发掘

央视频客户端

俞勤、陈晓夏、宾芳、王未、殷绰、张明晓、吕力、张昕、秦芬、袁格格、崔洪菲、李娟、陈彦含、邵伯辰、辛晓娇

数说文物事业这十年(视频)

中国经济网

成琪

文博奋斗者正青春专栏系列报道

国家文物局政府微信

赵昀、李瑞、杨亚鹏、徐秀丽

长江口二号古船整体打捞出水系列直播

东方卫视特别节目看看新闻客户端

黄铮、李振宇、赵慧侠、姜苏南、何婕、邢维、夏鑫、姜伟、冷玮、胡苏青、常颖、缪心、陈頲杰、王贤、王珏、管乐、刘宽漾、刘逸然、车秉键、章海燕、张鹰、王琳琳、徐玮、陈弋、陈瑞、王思远、许馨元、洪焕铨、汪鑫、吴振华、吴博、袁一、陈俊杰、师玉诚、李书馨、李维潇、吕心泉、张凯、张玮琪、阮丽

梦回千年 开封北宋州桥遗址考古新发现

河南广播电视台大象新闻APP

谷艳敏、程冰冰、张颍辉、刘秋茹、黄欣

水下文物保护条例上新!今后水下遗存这样养护

光明网

姚坤森、李政葳

穿越时空来看你——博物馆之行VLOG

千龙网

张露汀、纪敬、郑涛、张雨萌

文保科技亮点项目系列报道

华商报、大风视频

马虎振、赵彬、杨钤文、王勇

纠正千年谬误改写教科书 2021年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来了

封面新闻

谢梦、吴德玉、刘可欣、李雨心、闫雯雯、周琴、陈光旭、贺磊、刘微、田源、魏唯、刘雨薇、梁家旗

寻根者

奔流新闻客户端

卢伟山、赵梓伊、叶满山、师天铭

(甘肃省文物局)

网络讯息

景德镇602所(景德镇602所是什么单位)

2023-3-15 13:48:25

网络讯息

凡士林是什么成分(凡士林的气味可以维持多久)

2023-3-15 13:50:5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