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姓三字霸气名字(余姓三字霸气名字)

从淳开线一路开,远远看到一座标志性的黑檐白墙高大凉亭,那里便是淳安汾口镇赤川口村的所在了。

村舍鳞次栉比,潺潺的武强溪支流——赤川溪穿村而过,一个原汁原味的江南村落。

在这座有着500多年历史的村落,你可以触摸到时光留下的痕迹。多处古井、古桥错落其间,虽然历经岁月的打磨,依旧保留完好。

走到深处,一座巍峨的建筑展现在我们面前。

这就是余氏家厅,一座400多岁的明代建筑。

汾口的众多祠堂家厅中,仅有两座是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余氏家厅就是其中之一。

为什么会是它?我们走近这座故事满满的家厅,一探究竟。

余姓是淳安的大姓。

淳安2019年发布百家姓排行榜,余姓是全县第一大姓氏,也是汾口镇第一大姓。

赤川口余氏出自赫赫有名的萝蔓余氏。就如萝蔓二字所预示的,余氏家族如老藤绕树,繁衍得枝繁叶茂。如今余氏家厅中,还高悬着一块块匾额,昭示着家族曾经的显赫和荣耀。

余氏家厅坐东北,朝西南,为木结构五开间,平面布局为四合院结构,占地350平方米。

尽管来之前就知道它与众不同,但是真正走近它,它还是带给我们太多震撼。

看到它的第一眼,整个家厅巍峨气派,宛若一位受人敬重的老人。门厅牌楼式样,重檐歇山顶,额书科甲传芳四字。

明间、次间各有大门出入,正门下有踏跺三级,门厅上雕有各种人物、飞禽、走兽,造型各异,雕琢精巧。

一圈走下来,你会发现这个家厅的匾额特别多。

赤川口村文化员余彩娟从2016年开始就担任余氏家厅的解说员。她告诉我们,赤川口余氏家族子孙兴旺,一直恪守耕读传家的家训,历史上先后出过多名进士、举人,悠悠文风,生生不息。自明洪武至清同治年间,就有100多位文人名宦。

这些保存完好,展现在我们面前的每一块匾额,是先辈荣光的最好见证。

在家厅门额上方,至今仍挂着一块双龙望珠的恩荣匾额,说明余氏家厅的建设是由皇帝恩批、地方筹资兴建的,规格较高。

次间上方挂着进士匾牌,说的就是赤川口村出的两位进士,余思宽和余四山。

家厅正门口上方挂着四世柏台匾额,柏台在明代意为御史。

四世柏台的意思,是说本村出了两位监察御史,余思宽、余四山;后来皇帝又恩赐两位御史的父亲为御史,这样就有了四世柏台。

家厅门牌右侧上方挂着祖孙进士,指的是余思宽和余四山,祖是余思宽,孙是余四山。

家厅门牌左侧上方挂着兄弟登科,指的是余乾元、余乾亨、余乾贞(即余四山)三兄弟全都考上了举人。

科甲传芳,指的是余氏家族的最后四个辈份,同时也意寓着通过考试取得功名,将千古流芳。

据《遂安萝蔓余氏族谱》记载,余氏家厅始建于明代嘉靖年间。

家厅建成后很长一段时间,一直没有堂号。象贤堂是后来才取的。给它取名的人,正是让赤川口村村民至今都引以为傲的那位读书人——余四山。

龙门塔、登云桥、斗印亭……现在赤川口村保留下来的很多古迹,都与他有关。

余四山,名乾贞,字秉智,四山是他的俗名,曾任云南道御史,后又奉敕巡按河南。如今我们能知道遂安诸多往事,也离不开他——他和兄长余乾亨参与修纂了明万历年间的遂安县志。

余四山告老还乡后,发现家厅建筑虽精美,美中不足的是尚无堂号。

祠堂是中国古人的精神家园,每个祠堂家厅都有自己的堂号,从某种意义上讲,堂号就是宗族的标志。

什么样的堂号才能代表繁衍生活在赤川口村的这一脉余氏族人?

余四山思虑许久,大笔一挥,郑重题写下象贤堂三字。

象贤堂究竟有何深意?有一层含义和赤川口的地理位置有关。

赤川口村全村依山而建,坐落在象山脚下。这是一座身形似大象的山峰,所以被栖居在此的村民称为象山。堂名中的象,指的就是赤川口村背靠的这座山。

贤字,在余四山的手书中,由臣、忠、贝组成,寓指第二层含义。象的体型很大,但很忠厚。余四山希望,整个家族后代都是忠臣,就像是宝贝一样。

去年的国庆电影档,一部《我和我的家乡》火遍全国。其中,《最后一课》这个故事发生在杭州淳安。影片里,范伟饰演的美术老师老范冒着大雨,踉踉跄跄地跑去祠堂,给爱画画的姜小峰找颜料。

这个在电影中出镜的祠堂就是赤川口村余氏家厅。

400多年的风雨飘摇,余氏家厅烙下了岁月的痕迹,却泯灭不了它的风骨。

余氏家厅在清代顺治、康熙年间,曾三度焚毁于战乱。经过多次修缮和民国期间的重修,尤其是2010年由淳安县政府投资百万元加固维修后,目前的余氏家厅是一座整体保存完整的明代古建筑。

春华秋实,枯荣抽穗,有的事物会历久弥新,有的却历久弥坚。

四季流转,百代过客。赤川口村至今保留着大年初一去家厅拜祖的传统。

今年37岁的余杰从高中起就离乡求学、工作,已经21年,但只要没有特殊情况,都会回家参加祭祖。

祭祖,对于像他这样在外打拼的游子而言,既是一种情怀,也是一种传承。

余杰说,赤川口村的拜祖宗历经数百年,就算到现在都很有仪式感。大年初一,先由村里的主事人算好良辰吉时,打开家厅大门,放开门炮。

这声开门炮犹如信号,各家各户听到鞭炮声后,才能燃放自家的开门炮。

放完鞭炮,大家都会争先恐后地跑到家厅祭祖。每每看到悬挂在厅堂之上的祖先画像,归属感就会油然而生。

我们离开余氏家厅时,已近傍晚,家厅门口的长椅上,仍有老人三三两两坐着。

再次驻足厅前,仔细地打量它,家厅东南北三面有村落民宅为依。

据传,起初村民定居分散,后经余四山提议,家宅向家厅周围慢慢聚集,才逐渐形成现在的赤川口村。

厅前是一片广阔的广场。家厅初建成时,这里还是一片泥泞之地,现在已是平整的麻石。

四百多年的时光岁月,来来往往了多少人事,稚子长大,老人暮年,草龙起舞……

物是人非,不变的是,赤川溪溪水潺涓,家厅挺立依旧。

网络讯息

蒲瓜怎么做好吃(蒲瓜怎么做好吃儿童)

2023-3-12 16:10:08

网络讯息

氨气用什么方法收集(氨气用什么方法收集为什么)

2023-3-12 16:12:1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