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
民族团结故事系列报道(四)
安晓燕4岁时留影
安晓燕15岁时与养父母及弟弟合影
安晓燕19岁参加工作时留影
伏案备课的安晓燕
2003年安晓燕与她所执教的最后一届小学生合影
2003年安晓燕与养母合影
安晓燕夫妻
1960年的冬天,在新巴尔虎左旗吉布胡朗图苏木生产队放牧的张巧娥,听婆婆说从南方来了一批孤儿。随后,婆婆又对她说:你们也领养一名国家的孩子吧,咱们有条件,有能力抚养。听了婆婆的话后,张巧娥乘车来到了当时的呼伦贝尔盟保育院。保育院内,一个独自坐在角落里,黑黑瘦瘦的小姑娘,目不转睛地注视着她,眼里溢满喜悦与渴望,张巧娥走到小姑娘身边,一双小手抓紧了她的衣角。张巧娥一下就喜欢上了这个安静乖巧的小女孩,毫不犹豫地把她领回了家。
我想,从我拉住妈妈衣角的那一刻,就注定了我与她的缘分。当回忆起这段往事,安晓燕两眼泛红,她说:在这个家里,我从来都没感觉自己是被领养的孩子。
安晓燕,新巴尔虎左旗吉布胡朗图苏木小学一名退休教师,也是入内蒙的三千孤儿中的一员。1960年,几个月大的安晓燕从遥远的上海来到了呼伦贝尔盟保育院,被新巴尔虎左旗吉布胡朗图苏木生产队的张巧娥夫妇领养。
收养安晓燕的这一年,养父安玉田和养母张巧娥都是28岁,他们是上世纪五十年代从山西来到新巴尔虎左旗吉布胡朗图苏木生产队的,夫妻俩生活幸福和睦,唯一的遗憾就是一直没有孩子。
妈妈后来跟我说,收养我的时候,我又黑又瘦,严重营养不良,到了4岁左右才会走路。那时候,我父母很着急,每天想尽一切办法为我增加营养。为了让我每天都可以喝到牛奶,妈妈还从生产队带回来一头奶牛。那个年代,粮食紧缺,买一斤白面还要再买一斤糟糠,为了给我补充营养,全家的白面都可着我吃,父母只吃糟糠充饥。安晓燕感慨地说。
安晓燕6岁的时候,养父又过继了弟弟家一岁的儿子,小弟弟的到来并没有让安晓燕的宠爱被分走,她依然是养父的掌上明珠,是养父母引以为傲的小棉袄。安晓燕一脸自豪地告诉记者:我说什么就是什么,弟弟很听我的话,从没有感觉家里多了一个孩子而被忽略,反而是我多了一个小跟班。上初中的时候,每次爸爸进城回来,都会为我带些小礼物,红绸子头绳、饼干、钢笔等,爸爸总会问,‘喜欢吗?喜欢咱就买。’在那个年代,能拥有这些东西,同学们很是羡慕。
上高中的时候,爸爸问我喜欢手表吗?喜欢就找妈妈要钱去。那一年,我拥有了第一块手表。当时,父母一个月的工资40元,而那块手表价值120元。在养父母眼里,我就是他们的亲生女儿,我也从来没感觉到自己是他们领养的孩子。
1978年,安晓燕高中毕业,之后在红旗嘎查队下乡插队,与当地的牧民们一起从事生产劳动。
1979年3月,她考入了新巴尔虎左旗吉布胡朗图苏木小学,成为一名教师,教授学生语文和数学。安晓燕虽然是汉族,却从小生活在蒙古族聚居地区,因此能听得懂蒙古语。那些年,安晓燕经常组织学生们开展蒙汉语诗歌朗诵比赛、汉语基础知识竞赛等活动,激发学生们使用两种语言文字的兴趣。1985年,安晓燕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并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先进党务工作者,还获得过民族团结先进个人荣誉称号。
2006年,新巴尔虎左旗吉布胡朗图苏木小学经过乡镇教育资源的整合改革,改名为吉布胡朗图苏木幼儿园,安晓燕又在那里当了10年的幼儿园园长后退休。在此期间,安晓燕用无微不至的爱关心呵护着园内的孩子们,就像养父母照顾年幼时的自己一样。在从事教师工作的37年里,安晓燕任劳任怨,诲人不倦,因工作成绩突出,多次获得市、旗级优秀教师、巾帼建功标兵等荣誉称号,也为草原培养了许多优秀的学生。
30岁之前,安晓燕并不知道自己的身世。得知身世时,养母的身体已经不是很好了。
安晓燕对记者说:养父母每次提到我,都很骄傲,他们认为我凭借自己的努力成为一名教师,认真工作,事业有成,又有了自己的小家庭,有了自己的孩子,无论工作还是生活,都没有让他们操过心。
安晓燕告诉我们,养父去世后,养母跟着弟弟一起生活,但时不时地就要到她家里住一段时间,母女俩感情很深,长时间不在一起,彼此都惦记,母女俩在一起时,也总有说不完的话。为了离母亲近一些,可以时常看望照顾,2006年学校改革时本可以到镇里工作的安晓燕选择了留在吉布胡朗图苏木。
如今,花甲之年的安晓燕衣食无忧,生活美满幸福,与爱人定居在海拉尔,儿女也都已成家立业。采访中,安晓燕动情地说:结婚之前,我是家里的掌上明珠,结婚之后爱人也十分疼爱我。来到草原后,有把我视如己出的养父母,现在又有了贴心的女儿、能干的儿子和调皮的小孙子,我的人生非常圆满。如果不是被送来草原,我可能早就饿死了。哪里还有如今的幸福生活。
懂得感恩,善良诚实,是养父母对安晓燕从小的教导,而她也始终铭记着养父母这句话,并以此来教育自己的子女。草原给了安晓燕一个温暖的家,在这个小家里她感受到了浓浓的爱意。呼伦贝尔这片广袤的大草原,则让安晓燕深切地体会到了民族团结的力量,感受到草原人们的热情友爱。她就是草原的孩子,也早已和草原人民融为一体。
三千孤儿入内蒙 如歌往事在流传。
各民族像石榴籽一样紧紧拥抱在一起。
转载自:呼伦贝尔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