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文化名镇名村是浓缩的地方史,它荟萃文物古迹,再现当地的传统风貌和地方特色。莆田是福建省首批省级历史文化名城,拥有数量众多的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如何保护利用这些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宝贵资源?如何传承历史文脉,让传统文化融入现代生活?由莆田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主办的专栏《走进莆田历史文化名镇名村》将带领我们一起打开这幅千年画卷,找到答案。
重播播放00:00/00:00直播00:00进入全屏50点击按住可拖动视频记者张华丹:有一座千年古镇,它‘因陂兴田,因陂兴镇’,是莆田旧时的商贸重镇。这里不仅商贸繁荣,重教兴学,培养了大批人才,也遗留下了众多古迹。今天我们一起走进这座千年古镇——梧塘镇,一起来感受独属于它的魅力。
行走在镇上的老街,从斑驳的木门、古朴的店面依稀还能寻到当年商铺林立、生意兴隆的繁荣景象。梧塘镇位于莆田山区与平原的交会处,过去是山区通往城区集市、莆田通往福州的必经之地。
一度缺水、民众无法生产的梧塘镇是如何发展成为商贸重镇的?也许在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枫林世惠祠能找到一些答案。
梧塘镇枫林世惠祠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林朝华:世惠祠就是纪念水利先贤,水利先贤对梧塘贡献非常大。唐代后期开塘造渠,(宋代)筑太平陂引水,引到梧塘,使梧塘水系发达,为梧塘成为商贸重镇提供了有利条件。
枫林世惠祠始建于宋代,清代重修,为一进廊院式建筑,清代建筑风格,至今还保存着清代原构件。在世惠祠前廊西侧,墙上嵌着一块2米多高的大石碑,石碑上刻着曾公陂字样。
梧塘镇枫林世惠祠文物保护管理所所长林朝华:曾用虎当时宋代的时候重修了‘太平陂’,老百姓为了纪念曾用虎,把‘太平陂’改成‘曾公陂’,刻了这块石碑。
下南洋谋生的梧塘儿女回到家乡后,把南洋的建筑元素与莆仙地区传统民居进行跨地域融合,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莆仙华侨大厝。其中以木构与石构为主的土木大厝在九峰村保留有较多实例,庄辉庭宅就是代表。庄辉庭当年以肩挑生意起家,把莆田的龙眼干销往上海,再把上海进的百货产品运回涵江等地,凭借富从俭起积累财富,1935年建起自己的大宅院,其中木雕全都出自莆田著名雕刻大师黄丹桂之手,飞檐之下、梁柱之间采用浮雕、透雕、圆雕、平雕等不同手法,技艺之精湛令人惊叹。
程文铸是著名爱国华侨,他的故居位于梧塘镇的溪游村,整座建筑保存完好,由双层五间厢主厝、护厝、过渡房组成,红砖主厝、砖石间砌,木雕、石雕、彩绘等一应俱全,建筑装饰精美。程文铸先生因为家境贫寒曾被迫中断学习,事业有成后在自己的民居创办了蒲江小学,从此朗朗书声响彻古厝。
梧塘镇溪游村村委会副主任陈永强:他自己没有文化,希望我们整个村里面下一代文化的人出多一点,靠近我们附近的好几个村的孩子都在这边就学,没有收学费,免费。
位于九峰村的这座中西结合的双层红砖骑楼曾经是私立峰山小学,在当时的教育界享有莆田有麟峰,梧塘有九峰的美誉。
梧塘镇九峰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甘东明:后来因为办得越来越好,名声做得越大,所以当时学生容纳了大概有500多人,将近600人。从我们九峰小学这边毕业的学生出了很多优秀人才,比如顶坑这边的方锦清,现在任中科院院士。
梧塘镇副镇长陈志钦:全镇区域内的所有建筑进行普查,编制保护规划,建立一个古厝管理流转中心,那在这个管理中心里面把我们所有普查的建筑全部做一个统计,制定出相应的保护跟流转的计划,也会根据我们创办的一些活动,就像今年的荔枝文化节,我们就在古厝上面跟福州的三坊七巷一起联动,把整个历史文化名镇的品牌打出去。
记者张华丹:怀古溯今,不同的地域特色和时代文化在这里汇聚融合,造就了梧塘独特的历史、地理、人文底蕴。千百年来的世事变迁,刻画在小镇的每一个角落,留存着令人神往的古韵,沧桑与繁华,古老与新颖。如今的它不再只是一道风景,也是一份见证,一种文化,更是一份责任。
(来源:莆田广播电视台 记者:张华丹、吴亮、张春文 编辑:蔡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