焚字开头四字成语(焚什么坑儒四字成语)

焚书坑儒指秦始皇在公元前213年和公元前212年焚毁诗、书、百家语、坑杀犯禁者四百六十馀人的历史事件,是古代文化专制的代表性事件,《史记·儒林列传》称焚诗书,坑术士。

商鞅曾教秦孝公燔诗书而明法令。在秦始皇三十四年(公元前213年),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也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禁止私学,想学法令的人要以官吏为师,此即为焚书。坑儒一词出处是西汉孔安国(孔子十二世孙)《〈尚书〉序》: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在此之前《史记·卷121·儒林列传》的说法是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

支持坑儒提法的学者认为由《史记·秦始皇本纪》中记载的始皇长子扶苏的话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可知,秦始皇所坑掉的诸生中,固然有一部分术士,但也有不少是诵法孔子的儒生。而反对坑儒提法的学者认为这无法用来证明秦始皇坑杀的是儒生,他们认为焚书并未废除儒学,儒家学说在焚书之后仍然存在。然而无论如何,焚书坑儒都是秦朝对儒家的一次沉重打击,使得儒生与秦朝离心离德,加速了秦朝的覆灭。

基础信息

时间:公元前213 年 - 公元前212 年国家(政权):秦朝地点:西安市相关人物:秦始皇、李斯、卢生、侯生等

焚书坑儒关系图谱

历史记载

1.焚书

公元前221年,秦国灭亡六国,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的专制帝国。

根据司马迁《史记》的记载,公元前213年,秦统一第八年,博士齐人淳于越在一次朝廷会议上 提出恢复周朝的封建制:没有辅弼,发生变乱时谁来救朝廷呢?秦丞相李斯反对,他以为时代变化,制度应该随之变化,不应该以古非今。李斯建议:史书只保留秦国史书,其他国家的史书都焚毁;《诗经》、《书经》及诸子百家之书只有博士官可以保留,民间的都限期交出烧毁;医药、卜筮、农业之书民间可以保留;想学法律的人以官吏为师。秦始皇下旨同意。此一事件,史称 焚书 。

隋代牛弘提出五厄之说,论中国历代图书被焚毁,首当其冲即为秦始皇焚书、二是赤眉入关、三是董卓迁都、四是刘石乱华、五是魏师入郢,萧绎焚书。今日某些研究者宣称,焚书对于中国图书的破坏仅仅是第一步,当时只是限制民间藏书,官方书仍然保存完好,真正造成彻底破坏的是项羽入关中之后,火烧咸阳城,大火三月不止,国家图书馆原本仅存的孤本遂全部毁。但是汉朝无人指责项羽焚书,尽管他是汉高祖刘邦的敌人。

2.坑儒

在焚书开始之后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两名为始皇炼制长生不老之药的术士炼药未果,据说后来更散布许多对始皇不利、甚至毁谤的言论,始皇大怒、下令逮捕严办。涉案者在审理时则向外指控毁谤始皇言论的来源,前后指控出四百余人;始皇在盛怒中下令,将涉案者四百余名在咸阳坑杀。有部分学者依《儒林列传》记载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认为遭坑杀者的确不是儒生、而是当时涉案的术士。有评论认为当时之术士与儒生相等,也有指当代儒生多兼任术士的说法。

始皇下令坑杀涉案术士,有因言获罪的阴影,恐招致天下儒生反弹。《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扶苏向始皇进谏诸生皆诵法孔子,今上皆重法绳之,臣恐天下不安;始皇闻谏大怒,后将扶苏贬至北方上郡(蒙恬驻军所在)担任监军。

秦始皇

起因

是秦朝建立专制主义政治体系的需要。

一些儒生和游士引用儒家经典,借用古代圣贤的言论批评时政。只是对于坑儒,史学家们仍有争论。一般来说有几种看法: (1)第一是历史上并无焚书坑儒一事,这纯属后人的杜撰。持这一观点的是民国时期兴起的疑古派,近几十年的出土文物,有力地支持了司马迁《史记》的真实性,从而证明了疑古派观点的不成立; (2)第二是的确坑了一些人,不过那只是些方士,或称术士。秦始皇焚《诗》、《书》,医、卜之类的文籍,不在焚烧之列。司马迁所著的《史记》中,从未提起过坑儒二字。

且司马迁与汉武帝年龄相仿,按最迟计算(汉武帝崩于公元前87年),司马迁距离焚书坑儒发生的时间,最远不过120多年。120年的时间跨度,是什么概念?就相当于2012年到1896年(清光绪年间)的跨度。司马迁从十多岁起,就开始遍游中国,二十三岁的时候,其父司马谈去世,司马迁就已经接任其父的职务,担任汉太史令了。如果从司马迁20岁开始算起(-147年),距离焚书坑儒(-212年)的时间跨度,不过65年而已。即相当于2011年往前推65年(相当于中华民国时期的1946年)。在这样一个狭小的时间跨度之内,以司马迁的学识和所处高层的地位,焚书坑儒这样大的事件,不可能不清楚。

在关于郡县制的辩论中,丞相李斯斥责儒者依郡县制实行分封制的主张不合时宜。

过程

秦始皇在政治、经济上实行的改革,并不是一帆风顺的。还在统一之初,就在要不要分封诸子为王的问题上发生了一场争论。以丞相王绾为首的一批官吏,请求秦始皇将诸子分封于占领不久的燕、齐、楚故地为王。认为这样有利于巩固秦的统治。但廷尉李斯则坚持反对的态度。认为,春秋战国诸侯之所以纷争,完全是西周分封制造成的恶果。只有废除分封制,才可免除祸乱。

秦始皇采纳了李斯的意见,认为立封国 ,就是树敌兵。于是在全国确立了郡县制。

事隔八年之后,到始皇三十四年(前213年),在秦始皇于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大宴上,又发生了一场师古还是师今的争论。焚书之举正是由此引发的。在宴会上,仆射周青臣,面腴秦始皇,吹捧他自上古不及陛下威德.博士淳于越针对周青臣的腴词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他说: 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辅枝。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今青臣又面腴,以重陛下之过,非忠臣。秦始皇听后不动声色,把淳于越的建议交给群臣讨论。丞相李斯明确表示不同意淳于越的观点。他反驳说:三代之争,何可法也。儒生不师今而学古, 道古以害今,如不加以禁止,则主势降乎上,党与成乎下,统一可能遭到破坏。为了别黑白而定一尊,树立君权的绝对权威,他向秦始皇提出焚毁古书的三条建议:

(1)除《秦纪》、医药、卜筮、农家经典、诸子和其他历史古籍,一律限期交官府销毁。令下三十日后不交的,处以黥刑并罚苦役四年;

(2)谈论《诗》、《书》者处死,以古非今者灭族,官吏见知不举者,与同罪;

(3)有愿习法令者, 以吏为师。秦始皇批准了李斯的建议。在宴会散后第二天,就在全国各地点燃了焚书之火。

不到30天时间,中国秦代以前的古典文献,都化为灰烬。留下来的只有皇家图书馆内的一套藏书。在焚书的第二年,又发生了坑儒事件。坑儒不是焚书的直接继续,而是由于一些方士、儒生诽谤秦始皇引起的。秦始皇在攫取到巨大权力和享受到荣华富贵之后,十分怕死。在统一中国之后,他异想天开地要寻求长生不死药。方士侯生、卢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应为秦始皇找到这种药。按照秦律谎言不能兑现,或者所献之药无效验者,要处以死刑。侯生、卢生自知弄不到长生不死药,不但逃之夭夭,而且诽谤秦始皇天性刚戾自用,专任狱吏 ,事情无论大小,都由他一人决断,贪于权势 等等。秦始皇听后,盛怒不可抑止,以妖言以乱黔首 的罪名,下令进行追查,并亲自圈定460余人活埋于咸阳。这即是所谓的坑儒事件。

焚书事件

中国的春秋战国时期(公元前771年-前221年)由于社会逐渐进入青铜时代,中国的社会生产力得到了较大的发展,一些平民百姓逐渐从体力劳动中解放出来。他们面对纷乱的社会状况,希望通过思索和钻研前人治世理念寻找到一条可以使社会安定,百姓不再流离失所的救世之路。于是产生了诸多的学派学说,并撰写出无数著作,史称诸子百家。隋朝的牛弘提出五厄之说,论中国历代图书被焚毁,首当其冲即为秦始皇焚书,二是西汉末赤眉起义军入关,三是董卓移都,四是刘石乱华,五是周师入郢。而刘大魁作《焚书辨》,烧秦宫室,火三月不灭一句,宣称书是项羽焚烧的。但是汉朝无人就此指责项羽焚书,尽管他是刘邦的敌人。

坑儒事件

而在焚书开始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12年,秦始皇在当时秦首都咸阳将四百六十余名术士坑杀,即为所谓的坑儒。

影响

开启了封建时期愚民统治学院争吵的先河。秦朝不仅焚书坑儒,还下挟书令,藏有儒家经典者治罪,因之在秦代无传授和学习儒家经典者。今文经 西汉初年,汉高祖刘邦很不重视儒学。至惠帝时,废除挟书令,儒家思想言论这个禁区开始松动。从这时起,到文帝时期,一些尚存的老儒依靠记忆,口头传经。弟子们因找不到书籍,就用当时通行的隶书将老儒背诵的经典本文和解释记录下来,这样的经典就是所谓的今文经,释文谓之传。

文帝时,开始设置经学博士,由今文经学家充任,以备顾问。武帝时,置五经博士,亦由今文经学家充任,在太学教授弟子。从此,今文经学得到广泛的传播。今文经来自老儒的记忆,因每个老儒的记忆有出入,解说有差异,于是出现了一经有几家说法的情况。代代相传,逐渐形成了一些学术流派。宣帝时,在太学中立学官的,《易》有三家,《书》有三家,《诗》有三家,《礼》有一家,《春秋》有二家,共十二博士。东汉初年,增为十四博士。

古文经是用秦统一以前的篆书抄写的经典。秦在焚书时,人们将这样的经典和其它一些古书埋藏起来。西汉前期,由于拆除老房,相继发现了一些古书。武帝时,下令献书。成帝时,设官负责收集古书,并着手进行整理。西汉末年,刘歆在整理古书时,发现古文经典不仅经文与今文经互异,而且篇章也多出不少。如《礼》多三十九篇,《书》多十六篇。《毛诗》和《左氏春秋》等则为今文经所不载。这些新发现的经典就叫做古文 经。刘歆对于古文经很赞赏,建议在太学立学官,但却遭到今文经学博士们的激烈反对。刘歆批评这些博士专己守残,党同门,妒道真。可是由于执政大臣也反对,刘歆的建议未被采纳。

平帝时,王莽专权,为了利用古文经进行改制,就立《古文尚书》、《毛诗》、《逸礼》、《左氏春秋》四个博士。东汉初,又被取消。古文经虽不得立学官,但在民间却广为流传。古文经中固然有些内容是经过两汉学者窜改或增加者;但总的说来,古文经学家是按字的形、音、义解经,极力恢复经的本义,不作任意发挥。于是形成了系统的训诂方法。古文经学家贾逵、马融、郑玄兼通今文经。郑玄破除各家传统,广采众说,遍注群经,得到经今、古文两派的赞许,号称郑学。

至此,基本上结束了经今、古文斗争。贾逵的学生许慎为了反对今文经学派根据隶书经典,穿凿附会,曲解经文,用了二十二年的时间,写成《说文解字》一书,收小篆九千三百五十三个,收古文(战国文字)、籀文(zhòu宙,西周、春秋文字)一千一百六十三个为重文;每个字标明字形,注出音读,推究字义,全书分为五百四十部,全部解说不过十三万三千多字,简明扼要。是我国最早的一部编辑完善、内容丰富的字典。

评价

1.前汉时人评价

在司马迁的《史记·儒林列传》中只提到:及至秦之季世,焚《诗》、《书》,坑术士,六艺从此缺焉。其中并没有提到坑儒。

最早提到坑儒的,是伪孔传本《古文尚书》内一篇假冒孔子十一世孙孔安国(西汉鲁国曲阜人)所作的《序》,焚书坑儒最早出现在其中:及秦始皇,灭先代典籍,焚书坑儒,天下学士,逃难解散。 而这篇序被怀疑是来自魏晋时期一位叫郑冲的儒生。

2.后汉时人评价

东汉哲学家王充:秦虽无道,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具在,圣人之全经犹存。

3.宋朝时人评价

南宋兴化军莆田人、人称夹漈先生的郑樵(1104年-1162年)评价称:秦时未尝废儒学,秦时未尝不用儒学与经学。萧何入咸阳,收秦律令图书,则秦亦未尝无书籍也。其所焚者,一时间事耳。不过坑一时议论不合者,非实儒也,秦人焚书而书存,诸儒穷经而经亡。所谓诗书之焚,乃学者自焚也,非秦皇之过也。(《秦不绝儒学论》)

南宋江南东路徽州婺源人朱熹:秦焚书也只是教天下焚之,他朝廷依旧留得;如说非秦记及博士所掌者,尽焚之,则六经之类,他依旧留得,但天下人无有。

4.明代时人评价

浙江嘉兴人朱彝尊:秦本坑乱道之儒而非圣人之徒。

5.清代时人评价

安徽省桐城县人刘大櫆:六经之亡非秦亡之也,汉亡之也。。书之焚,非李斯之罪,而项籍之罪也。(《焚书辩》)

6.近代史学家评价

康有为:秦焚书,六经未因此而亡。秦坑儒,儒生未因此而绝。自两生外,鲁诸生随叔孙通议礼者三十余人,皆秦诸生,皆未尝被坑者。其人皆怀蕴六艺,学通《诗》《书》,逮汉犹存者也。然则以坑儒为绝儒术者,亦妄言也。 汉制郡国计偕,诣太常受业如弟子,犹因秦制也。夫博士既有守职之藏书,学者可诣吏而受业,《诗》《书》之事,尊而方长,然则谓秦焚《诗》《书》,六艺遂缺,非妄言而何?然而二千年之学者遂为所惑,虽魁儒辈出,无一人细心读书,祛其伪妄者,岂不异哉!

鲁迅:秦始皇实在冤枉得很,他的吃亏是在二世而亡,一班帮闲们都替新主子去讲他的坏话了。不错,秦始皇烧过书,烧书是为了统一思想。但他没有烧掉农书和医书;他收罗许多别国的客卿,并不专重秦的思想,倒是博采各种的思想的。

章太炎:秦焚《诗》、《书》、百家语在人间者,独博士如故,将私其方术于已,以愚黔首。故叔孙通以文学征,待诏博士;而陈胜之起,诸生三十余人得引《公羊》人臣无将以对。(郑樵、马端临说,实本《论衡》。

《论衡·正说篇》曰:令史官尽烧‘五经’,有敢藏《诗》、《书》、百家语者刑,惟博士乃得有之。近人多从其说。)或曰:秦火及六籍,不燔诸子。诸子尺书,文篇俱在,可观。(见《论衡·书解篇》)孟子徒党虽尽,其篇籍得不泯绝。(《孟子题辞》)余以为工程师地法令者,自《秦纪》、《史篇》(秦八体有大篆,不焚《史篇》)、医药、卜筮、种树而外,秘书私窃无所不烧,方策述作无所不禁。然而文学辩慧单于人心,上下所周好,虽着令,弗能夺也。后李斯者,汉初挟书之令未多,然娄敬以戍卒晚路,上谒高帝,亦引《大誓》为征。汉之法令弗能绝也。若其咸阳之坑死者四百六十人,是特以卢生故,恶其诽谤,令诸生传相告引。亦由汉世党锢之狱,兴于一时,非其法令必以文学为戮。数公者,诚不以抵禁幸脱云。

7.现代作家评价

柏杨《中国人史纲》:赢政大帝虽然焚毁儒书,目的只在限制崇古思想的传播,对儒家学者,仍继续保留他们的职位,而且继续鼓励他们研究。

白寿彝《中国通史》:秦始皇焚书坑儒,意在维护统一的集权政治,反对是古非今,打击方士荒诞不经的怪谈异说。

何兹全:秦始皇焚书,是当时进步思想和反动思想斗争的结果,它所体现的是在政治上代表进步的人对代表反动的人的打击。

焚书坑儒资料图片

焚书坑儒

焚书

焚书坑儒

焚书坑儒

网络讯息

江苏城市学院是真的吗(江苏城市学院是民办的吗)

2023-3-11 19:58:48

网络讯息

加拿大面积多少万平方公里(加拿大土地面积多少平方公里)

2023-3-11 20:02:46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