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吸烟者对吸烟的种种危害都有过一定了解,也有意愿戒烟,但尼古丁的成瘾性却带来了很大阻碍,即使有着强大的意志力和亲朋好友的监督也很难做到真正戒烟。烟草依赖除了表现在心理依赖之外,可能还会出现一些躯体上难以忍受的戒断症状,包括食欲下降、乏力、脾气暴躁、焦虑、抑郁、头痛、唾液腺分泌增加、注意力不集中、睡眠障碍等。
因此,我们建议大家可尝试通过戒烟药物及戒烟咨询等方式科学戒烟。目前我国已被批准使用的戒烟药物有三种:尼古丁替代疗法类药物(非处方药)、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处方药)、伐尼克兰(处方药)。
这三种药物是如何协助戒烟的?
★尼古丁替代疗法类药物
(尼古丁贴片、尼古丁咀嚼胶)
通过向人体释放尼古丁,代替通过吸烟获得的尼古丁,从而减轻戒断症状。尼古丁咀嚼胶比贴片具有更快的吸收速度,可更快地缓解戒断症状。
有效性:可使长期戒烟的成功率增加1倍[1]。单一药物减轻戒断症状不明显时,联合使用贴片和咀嚼胶可取得更好效果。
安全性:尼古丁可能通过其拟交感神经特性导致心血管疾病恶化,但尼古丁替代疗法类药物产生的尼古丁水平通常远低于吸烟产生的尼古丁水平,并且此类药物不会使使用者接触到卷烟烟雾中与心血管疾病发病机制有关的燃烧产物,多项试验研究证实,此类药物的危害比吸烟要小很多[2]。
★安非他酮
是一种抗抑郁药,对患有和不患有抑郁症的吸烟者均能有效缓解戒烟症状。通过阻断多巴胺的神经元摄取以及在较小程度上抑制去甲肾上腺素,来模拟尼古丁对大脑的影响。它可以缓解尼古丁戒断症状并降低吸烟带来的大脑奖励。
有效性:可使长期戒烟的成功率增加2倍以上。
★伐尼克兰
为尼古丁乙酰胆碱受体的部分激动剂,可促使大脑内尼古丁成瘾主要介质——多巴胺的释放,从而缓解戒烟的不适症状。与尼古丁受体结合后降低尼古丁在体内的作用,减少吸烟后的大脑奖励机制,导致吸烟的快感降低。
有效性:可使长期戒烟的成功率增加2倍以上。并且在多项临床试验中证明,伐尼克兰在促进戒烟方面比尼古丁替代类药物或安非他酮更有效。
如何使用戒烟药物?
▲尼古丁替代类药物
疗程:至少12周,可根据戒烟情况延长
用法:贴片:每24h或16h一次,每次一贴。治疗开始时宜用较大剂量,按照疗程逐渐减量。
咀嚼胶:
戒烟第1~6周:每1~2小时1片,8~12片/日;
第7~8周:每2~4小时1片,4~8片/日;第9~12周:每6~8小时1片,2~4片/日。
▲安非他酮
疗程:应在戒烟日前1周开始使用,并至少使用7周
用法:戒烟前1周开始用药。
用药第1~3天:150毫克,每日1次;
第4~7天:150毫克,每日2次;
第8天起:150毫克,每日1次。
▲伐尼克兰
疗程:应在戒烟日前1周开始使用,并规律使用12周。
用量:分为启动装和维持装, 启动装的包装规格有两种(0.5毫克,11片 ;1毫克,14片),维持装仅⼀种(1毫克,28片)。
开始用药第1~3天:0.5mg,每日1次;
第4~7天:0.5mg,每日2次;
第8天起:1mg,每日2次。
▲联合用法
以下两种戒烟药物的组合使用方式也被证实有效:
①长疗程尼古丁贴片治疗(>14周)+尼古丁咀嚼胶。
②尼古丁贴片+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效果强于单用安非他酮[3]。
使用戒烟药物有副作用吗?
▲尼古丁替代类药物
不良反应:贴片可能有轻微的皮肤刺激。咀嚼胶可能造成喉咙疼痛、打嗝和口腔溃疡[3]。
注意事项:吸烟<10支/日者应减少剂量,急性心肌梗死后2周内、严重心律失常、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药物控制不佳的高血压患者,对胶带过敏或有皮肤病的患者慎用。
在尼古丁咀嚼胶使用前和使用过程中应避免饮用酸性液体(如咖啡),以免影响尼古丁的吸收及控制效果。
▲安非他酮
不良反应:口干、失眠和头痛。
注意事项:癫痫患者禁止使用盐酸安非他酮缓释片。并且此药应避免在睡前服用。
▲伐尼克兰
不良反应:恶心反胃、异常梦境和睡眠障碍。
注意事项:可在饭后用水服用以减少恶心反胃的不良反应[4]。伐尼克兰或与酒精有相互作用,服用同时应避免饮酒。
药师提醒
1. 一旦开始尝试戒烟,应规律使用戒烟药物;
2. 通常戒断症状在戒烟最初14天内表现最强烈,之后逐渐减轻,直至消失[4]。大多数戒断症状持续时间为1个月左右,但部分患者对吸烟的渴求会持续1年以上;
3. 对于存在药物禁忌或使用戒烟药物后疗效尚不明确的人群(如非燃吸烟草制品使用者、孕妇、哺乳期妇女以及未成年人等),目前尚不推荐使用戒烟药物;
4. 戒烟药物可能会影响体内其他药物的代谢(如氯氮平、华法林等),必要时应根据药物说明书、咨询医师或药师调整这些药物的使用剂量;
5. 对于有戒烟意愿的少量吸烟者(每日吸烟<10支),也可使用戒烟药物,该类人群可使用尼古丁替代药物并减小剂量;
6. 戒烟药物配合戒烟咨询等综合干预可进一步提高戒烟成功率。
参考文献:
[1]王辰,肖丹,吴司南,褚水莲. 中国临床戒烟指南(2015年版)[J]. 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2016,02:88-95.
[2]Barua, R. S. Rigotti, N. A. et al, 2018 ACC Expert Consensus Decision Pathway on Tobacco Cessation Treatment.[J]. J Am Coll Cardiol. 2018,72: 3332-3365
[3]Siu,A.L, U.S.et al, Behavioral and Pharmacotherapy Interventions for Tobacco Smoking Cessationin Adults, Including Pregnant Women: U.S. Preventive Services Task Force Recommendation Statement.[J]. Ann Intern Med. 2015,9:622-34
[4]Shields Peter G,Herbst Roy S et al, Smoking Cessation, Version 1.2022, NCCN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in Oncology.[J]. Journal of the National Comprehensive Cancer Network : JNCCN,2022
来源:京城药师 | 北京朝阳医院 屈思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