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藻
海藻药用历史悠久,首载于《神农本草经》。
其基原品种相对繁杂,宋代以前的药用海藻除马尾藻科植物外,多与其他科藻类混用,功效与今之海藻相近,自明代中后期《本草纲目》和《本草原始》中出现目前药用品种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Sargassumpallidum和羊栖菜S.fusiforme,至民国逐渐作为主要药用品种入药,但历代本草中习用品种仍作为海藻药用。宋以前多记载海藻产于我国东海区域,明代以后延展扩增至我国福建、广东沿海。
;炮制方法:在历代本草中有酒制、蒸制、炒制、醋制等,现主要为洗净切制后生用;
(文摘于李海洋、郭盛、严辉等,中药海藻的本草考证,中药材. 2021,(07))。
马尾藻科植物海蒿子或羊栖菜的藻体。其味咸, 性寒。归肝、肾经。功效:消痰软坚,利水消肿。主治:①用于瘿瘤,痰核瘰疬。②用于睾丸肿痛③用于痰饮水肿、气肿等。有消瘿之王之称谓
在经方中,仅在牡蛎泽泻散一方中用之。现介绍如下:
组成服法:牡蛎(熬)、泽泻、 蜀漆(暖水洗去腥)、葶苈子(熬)、商陆根(熬)、海藻(洗去咸)、栝楼根各等分。上七味,分别捣碎,下筛为散,更于臼中研之。白饮和服1克,日服三次。小便利,止后服。
功能主治:逐水消肿。治大病愈后,水气停聚,腰以下浮肿,小便不利,脉沉实有力者。
注意肾虚者忌服。
方解:方中牡蛎、海藻软坚行水;葶苈子、泽泻泻肺利水;蜀漆、商陆根逐水泄热;栝楼根生津止渴,与利水药合用,使水去而津不伤。诸药合用,共成逐水消肿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