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张学浩
2020年10月,我的父亲、京剧艺术大师、张派艺术创始人张君秋先生百年诞辰。
张君秋
张君秋先生在他的艺术人生中创立了独树一帜、深受观众欢迎并广泛传唱的张派艺术。张派艺术拥有极大数量的观众,并且是唯一一支在新中国成立后创立的京剧大流派,在京剧艺术的百花园中独领风骚。父亲为京剧艺术的成长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创造了京剧艺术新的辉煌,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我国的文化艺术事业作出了杰出贡献。
父亲在早年经历了学艺、创业、成名的奋斗历程,他以优于一般人的天资,认真刻苦地继承传统、博采众长,得王瑶卿、尚小云、梅兰芳真传实授,吸收程砚秋、荀慧生之优长。他细思精研,得其精髓,日积月累,达到化用随心。他大胆创新发展、奋进超越,新创的诸多艺术作品,立得住、传得开、留得下,开辟了自己的一片天空。
新中国的成立,激发了他的创作激情。年富力强的他把全部精力都放到了演戏和艺术创作上。上世纪50年代在创新剧目《望江亭》一剧中,他以自己独有的艺术风格和妙曼声韵,征服了观众,在全国产生了火山爆发一般的轰动效应。张派被叫响!张君秋形成了令人耳目一新、美轮美奂的张派艺术,成为继承创新的典范,特别是在京剧艺术四大功法中居首要地位的各种板式调式、旋律唱法方面作出了重大突破,唱腔新颖别致、清心悦耳、刚柔相济、委婉动人。十年之内,新剧一部一部接踵出台,皆是精品;新的艺术形象谭记儿、秦香莲、崔莺莺、柴郡主、秋瑾、珍妃、庄姬、车静芳一个一个走上舞台;一曲一曲华美流畅、委婉动听的新唱腔深入人心。在剧场舞台,在民间乡里,团团有张派,处处有张声。在他的影响下,整个京剧艺术掀起了新潮流,各流派也得到发展。
他的艺术思想和创作理念启发和影响着新剧目的创作,他的声腔演唱艺术也被广泛应用借鉴到新剧目的创作中去,在海内外产生巨大影响。这是他与时俱进、大胆创新的结果,是党的文艺政策的成功实践,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文艺成就的重要组成部分。
他满怀热情地投身于新中国的社会主义建设,为党和国家的文化事业尽心竭力,多演戏,演好戏。寒冬酷暑,他走遍全国大地,到工厂、矿山、农村和部队慰问演出,他也常常走进中南海,受到毛泽东主席、刘少奇主席、周恩来总理等国家领导人的接见,为中央首长们演出。
抗美援朝时期,父亲独自带团奔赴朝鲜战场,慰问最可爱的人——中国人民志愿军。在冰天雪地、战火纷飞的前线,指战员们想看什么戏,他就演什么戏。
社会的前行鼓舞着他在艺术上不断追求,不断出新。上世纪50年代中期,张派形成的奠基剧目《望江亭》问世并拍成电影;人到中年的他与马连良、谭富英、裘盛戎合作,组成了阵容最强的北京京剧团,使京剧艺术走向鼎盛。文革之前的10年,是他事业的黄金时期,如日中天,他连续推出新作《秦香莲》《秋瑾》《西厢记》《状元媒》《楚宫恨》《赵氏孤儿》《诗文会》等一批极具张派风格的传统剧目,并且全都成为张派经典代表作,这是多么巨大的成功!众所周知,早在上世纪20年代梅尚程荀四大名旦创立四大流派之后,30余年里虽有不少优秀艺术人才出现,却未见有能以独树一帜的新风格而开宗立派且流传如此之广者。
1962年,我父亲率北京京剧团演出小组与武汉京剧团的武生大家高盛麟先生演出小组,走马换将对调演出,取得巨大成功。武汉万人争看张君秋,非常之轰动。毛主席予以肯定:走马换将,这个办法好!
文革期间,父亲被打倒,事业被中断,家财被抄没,他的母亲、妻子在迫害中先后离世,父亲身心饱受摧残。数年后,春回大地,拨乱反正。当他走出牛棚重返舞台,立即振奋精神,全身心投入艺术创作,抢救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艺术,重披战袍,高擎大旗,再度掀起张派艺术热潮。
之后,父亲加入党组织,成为中共党员,连任三届全国政协常委。为了更好地发挥政协的统战作用,更多地团结各界人士、结交海内外朋友,在他的倡议下,政协京昆室成立,京剧艺术在统战工作中大放光彩。1990年,他访日访美,受到国际友人和海外侨胞的热烈欢迎。美国林肯大学授予他人文学荣誉博士学位,林肯艺术中心和美华艺术协会授予他终身艺术成就奖。
他晚年退而不休,为培养新一代京剧艺术接班人呕心沥血。为完成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京剧音配像制作工程,他不顾年高,带病工作,鞠躬尽瘁,1997年在工作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数千群众闻讯悲恸不已,冒着酷暑,自发赶赴八宝山公墓泣别,中央领导同志也敬献了花圈,这是对张君秋艺术人生的最高褒奖和肯定。
大师已逝二十三载。他的艺术精神、他创造的艺术财富永载史册,永留人间。他永远活在我们心中。
《光明日报》( 2020年07月17日15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