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手机的发展史,发现每一次互联网和通信技术的变革,都会给它带来巨大的变化。但随着科技的发展,也有人不断在考虑,能否让生活用品也成为信息交互的一部分?比如,手表、衣物、鞋子等等人们经常用到的东西,都能进行数字化的活动。
这种理念的产生带来了智能硬件,尤其是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兴盛。然而,如同所有新生事物一样,智能可穿戴设备也面临着诸多质疑和争议。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伪需求?买它就是交智商税?今天,我们来简单探讨一下。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伪需求?买它就是交智商税?
回看智能可穿戴的发展史,我们发现智能可穿戴中的其中一类,智能手表手环最早是由计步器开始发展起来的。2009年,Fitbit公布了其首款健身追踪器——Fitbit Tracker,这款追踪器是首款通过和智能手机蓝牙对接后,在手机端应用中记录用户的移动距离、移动脚步数量、卡路里的消耗量以及身体的活跃时间,用户可以因此获得对自身健康全面的了解。可以说,此后三年里,Fitbit Tracker 在北美掀起了一股运动健康的热潮。
不过,Fitbit 运动手环的亮点,后来却成为了它发展的痛点。Fitbit单一功能的运动手环所带来的新鲜感并不能够永驻,这也是当时整个智能可穿戴行业面对的痛点。如何将运动手环从用户喜欢用向必需用进行转变?华为、小米、微克以及国内众多智能可穿戴相关产品公司给了大家一个思路。
2014年,国内的智能可穿戴行业还处于蛮荒时代,市面上的智能可穿戴设备基本上都是国外产品。而小米手环的到来,不仅拉低了整个可穿戴设备的门槛,在产品功能上也是数年来的集大成者,基本的计步、睡眠监测、蓝牙解锁和提醒等等一应俱全,同时生活防水和续航30天的设计让用户在使用过程中不自觉地培养了长时间全场景的佩戴习惯。
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伪需求?买它就是交智商税?
小米第一代手环之后,国内的智能穿戴相关行业纷纷迎来了快速发展,不仅有了规范化、工业化的产品标准,在产品功能上渐渐开始百花齐放。小米从第一代手环到今年发行的第六代手环,数年间从无屏到大屏、新增心率呼吸等健康功能监测、公交地铁及线下商店支付、支持小爱同学语音联动智能家居;华为彻底抛弃谷歌的Wear OS,2018年开始发行Watch GT系列全部使用自己多年时间研发的Lite OS,前段时间推出的Watch 3系列开始搭载鸿蒙系统;微克2015年起陆续研发出心率、睡眠、血压、血氧、血糖等健康功能算法和Wearfit OS系统、Wearfit智慧健康大数据等应用于智能可穿戴设备中。由此也能看出,如今在市场上活得很好的智能穿戴公司,背后都有着数年时间的研发和积累,并且它们还在不断地开拓和创新中。
随着智能可穿戴设备的功能性越来越强、复杂程度越来越高、目标客户群体越来越多,回头再看上述问到的智能可穿戴设备是伪需求?买它就是交智商税?追求新鲜的成分早已淡去,更多的是智能可穿戴设备功能能够实实在在吸引用户。如今,智能可穿戴设备已经变得颇为常见,进入智能可穿戴相关行业的企业也越来越多,这些企业在这场潮起之后是迎来高光时刻还是走向退潮,技术创新或是它们存在发展的动力,因为只有专注的产品,可以活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