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5电影网专稿今年是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华诞,百年历程中有许多党的故事值得重温,值得铭记。在那个特殊的时代,少年英雄肩负使命。自古英雄出少年!许多耳熟能详的儿童红色电影,真实地反映了一个时代的真诚,是几代人心中难以磨灭的热血记忆。经过岁月的反复淘洗,仍常看常新,超越时空。
每个人都有童年。而他们的童年是在阶级压迫下的苦水里开始,在阶级斗争的烈火中度过。曾任中国儿童电影制片厂厂长的艺术家于蓝曾说:在中国,哪部电影影响了三代人?就是《小兵张嘎》。
《小兵张嘎》
《小兵张嘎》无疑是代表了儿童战争电影的高峰。 1964年元旦,电影《小兵张嘎》一经公映,立即引起了轰动,风靡南北。电影面世后,放映便从未停止过。
精彩的故事,满足了观众的童心,孩子淳朴的童真、童趣更打动了一代国人。
该片改编自徐光耀的儿童抗战题材小说《小兵张嘎》,被北京电影制片厂著名导演崔嵬和欧阳红樱搬上银幕。 这部跨越历史长河的经典电影讲述了张嘎如何一步步成长为一个革命战士的故事。
这部电影在当年拍摄了大概520多个镜头,动用了大批人力物力资源,花费了一年多的时间,异常艰苦,才得以真实的塑造出这位少年八路小分队队长身上的英雄气。浓眉大眼,虎头虎脑,嘎里嘎气。
嘎子所表现出的机智、幽默和骨子里的坚毅都代表着当年抗日小战士的特征。水中与汉奸的斗争,嘎子以牙战胜了枪杆子、义愤填膺地面对正在持枪找自己的士兵、以一己之力炸掉了碉堡……
以嘎子为代表的那个时代的儿童的成长,不是一种个体行为,而是一种隆重的集体仪式。
《闪闪的红星》
红星闪闪放光彩,红星灿灿暖胸怀,红星是咱工农的心,党的光辉照万代,红星是咱工农的心。传唱至今的这首《红星歌》历经岁月的反复淘洗仍历久弥新。《闪闪的红星》里的三首歌曲《红星歌》《红星照我去战斗》《映山红》皆传唱一时。
电影《闪闪的红星》伴随这些歌曲陪伴了几代人的成长,成为人们追忆往事的符号之一。
这部彩色电影《闪闪的红星》一经上映便产生了巨大的轰动效应,观众的狂热使得《闪闪的红星》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卖座的电影之一。在八个样板戏占领文艺舞台的艺术贫乏的年代,《闪闪的红星》以其清新、浓郁的抒情风格让观众耳目一新并发自内心地喜爱它。
《闪闪的红星》拍摄于1974年,与《小兵张嘎》的拍摄相隔11年,比较起60年代故事片的创作空间,《闪闪的红星》的拍摄显得更为艰难。这一鲜活的少年形象,是集体智慧的结晶,制作人员专门把小说原作者李心田从济南军区请来共同参与创作。
为了寻找合适的小演员,导演几乎跑遍了整个北京城,在各个小学里转。
团队的努力,使得潘冬子这一经典的银幕形象成为一代儿童心目中的楷模与偶像。从小种下革命的根,长大必然向往革命,并甘愿为人民利益而奋斗。
小冬子从小受到革命家庭的熏陶,有志气,有胆量,有着超越年龄的沉着冷静。 在闪闪的红星照耀下,潘冬子积极参加对敌斗争,屡建奇功。
在战斗中破坏了吊桥,切断了敌靖卫团的后路;他巧妙地把盐化成水,躲过敌人岗哨的严密盘查,给山里的红军送盐;智斗汉奸胡汉三,有力地配合了游击队攻打姚湾镇的军事行动,为战斗迎来胜利。
潘冬子不怕牺牲、不怕艰难的精神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
历经磨难后他最终戴上了那颗闪闪的红星,成为了一名真正的红军战士,踏上了新的征途。如今,这些红色儿童电影已经上映几十年,但时间并没有磨去人们对影片的记忆。除此之外,在当时,出现了大批以革命战争年代为背景,表现儿童成长主题的经典作品。
他们经历考验,获得成长,血与火的考验中成长为一名真正的小战士。《鸡毛信》是新中国成立后的第一部以儿童为主角的战争题材影片,也是中国第一部获得国际大奖的儿童电影。
在这部电影中,儿童团团长海娃手持红缨枪,伫立在山顶,监视着远处的敌人,他与鬼子斗智斗勇的过程中,肩负传送鸡毛信的紧急任务。
《英雄小八路》里的五个少年主动要求留在前线阵地,他们冒着炮火,用身体接通被敌人炸断的电话线,保证我军战斗命令及时下达。
《红孩子》中的孩子们得知亲人、村民遭敌人残杀,化悲痛为力量而奋起抵抗一心追随红军。
他们英勇的形象深深的印刻在观众的脑海里,成为上一代人的一种关于历史、关于童年老电影的亲切记忆。 战争已然过去,千万个英雄战士前赴后继换来如今的和平。
我们中的大多数人不需要像这些小英雄一样,小小年纪就与敌人斗智斗勇。能在和平而又繁荣的时代里长大,是每个人的幸运。
少年兴则国兴,少年强则国强。4月20日12:45、4月22日(本周四)12:00,电影频道将播出《小兵张嘎》《闪闪的红星》。铭记历史,缅怀先烈,向这些小英雄致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