格物致知(格物致知的精讲)

真正的推销是打动你,从你的内心打动你,告诉你这个产品正符合你的需求,我们提供产品,是在满足你的需求。如果你对客户的需求完全不了解,对客户内心的想法完全不了解,推销从哪里入手?

现在大多数销售员都是经过培训,不管顾客怎么想,他有一套模式,上来就这样讲,当然这套模式经过很多人的提炼,有的时候也是见效的,但是因为不了解客户内心的真实想法,成功率不会太高。在我看来,真正的营销应该是心灵之间的沟通。

了解他人得从了解自己开始,可是,如果儒家不提倡,我们经常会忽视这一点。在日常生活中,根本不去仔细思考、仔细体悟自己的内心到底是怎么想的。我们经常以为自己是这么想的,但实际不是。凡是人际关系处理不明白的,百分之九十是因为这个原因。

你以为你是这样,然后你又以为他也是这样,你对自己和对对方的了解都是错的,在理解错误的基础上,选择的方法肯定也是错误的,肯定就会把问题处理的越来越差。

《孟子》一书中还记载了一个典型的不了解自己内心真实想法的案例。

有一次,要杀牛祭祀,齐国的国王看到牛恐惧的样子,觉得很可怜,就说把牛放了吧。手下人问,那就不祭祀了吗?国王说,换个羊吧。后来孟子问国王,你当时到底是什么心态呢?国王说不清楚。孟子说,外边都传说您太吝啬。为什么呢?牛值钱,换个羊,杀个便宜点儿的去祭祀。国王当然不认可,作为国王,我还能差一头牛吗?我当时肯定不是这样想的,不是这个心态。那你是怎么想的呢?国王自己也不知道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是什么了。最后是孟子帮他分析。孟子说,你这就是仁爱之心的体现。为什么拿羊把牛换了,你看见那个牛了,可怜那个牛,你的爱心在牛身上体现出来,杀羊那天你没看见。所以你的爱心体现在牛身上,用羊换牛。国王自己都弄不清楚做这个事情时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是什么,动机是什么,还要孟子帮忙分析,才觉得是这样。

从儒家的角度来讲,要想了解他人的真实心理,首先要了解自己的真实心理,将心比心。这就需要诚意正心,然后做到格物致知,如果没有正心,就做不到格物致知。就像曾子举的四个例子,人在愤怒、恐惧、高兴、忧虑的情况下,心态是不正常的,在这种情况下,根本不可能对他人有正确的了解和评价。诚意正心才能做到格物致知,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要做到正心,才能了解自己和他人的真实想法。

如果做不到诚意正心,还有一种可能,是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自己不诚意正心,然后去揣摩别人怎么想的,方法和君子一样,也是将心比心,结果是他用自己内心的坏想法去怀疑别人。因为他每次和朋友一起吃饭,到结账的时候他就上厕所,所以他用这个龌龊的心理去揣测别人,看人家上厕所,他心里就怀疑人家是要躲避买单,实际人家只是上厕所。这就叫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对他人的了解完全是错的。

所以要想真正的了解人,首先要做到诚意正心,然后才能做到格物致知,把自己的心态端正了,才能真正的理解他人,否则你对他人的理解是有偏差的。

可能有人会说,如果他真是上厕所躲结账呢?我从好的出发点去想他,我不就想错了吗?这不就没格对物嘛。说明儒家很迂腐吧?也不是。儒家讲究自己诚意正心,然后去了解人,这样就不会对人产生误解。但是,诚意正心不代表你傻啊!怎么每次到买单的时候他都上厕所了?那你还不了解他是什么人吗?另外,儒家是立足于人之初,性本善的,善良的人是占多数的,所以你本着诚意正心,从正能量去理解人,你百分之八十能理解对,因为那一类小人占的比例小,如果不是这样,你就把百分之八十的人误解了。

这是儒家讲的修身,所谓修身,关键就是诚意、正心、格物、致知。你能端正好自己的心态,又能了解人,在儒家看来,你的修养就过关了。为什么?你能做到诚意正心,内心没有乱七八糟的想法,你就是一个好人了。你的人品好,就能得到周边人的认可,你理顺人际关系的可能性就占百分之八十以上了。再加上格物致知,你能理解自己的心,也能理解别人的心,在这个基础上和人交往,你肯定能和他人相处的非常好。大家都评价你是个好人,而且都愿意和你交往,你的人脉非常的顺畅,事业的成功也就指日可待了,这是儒家修行的基本点。

这个部分我们为什么结合格物、致知、诚意、正心来讲呢?曾子最后还有一句话,此谓修身在正其心,修身最主要的体现就是正心,所以曾子在这里重点讲正心。先了解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端正自己的心态,端正自己的出发点,这是儒家修行方式的起点。

如果不理解这一点,你看《大学》时就会觉得,好像中间是不是漏了一段啊,怎么就讲到齐家了,没讲修身?曾子是将修身和正心结合起来讲的。

心不在焉,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此谓修身在正其心。

如果心不放在这个事情上,既使眼睛看见了,实际也没反应过来,等于没看见,既使是听也听不到,吃东西都吃不出滋味来。曾子举了三个例子,都是心没放在这个事上。为什么视而不见?熟人从对面过来,就是没看见,不是视力的问题,是心没放在这儿,心思在别的地方;听而不闻,别人喊你为什么听不见,也不是听力的问题,是因为这时候你心在别处;吃饭为什么吃不出滋味来?吃的时候心没放在吃饭上。曾子用这三个例子作比喻,告诉我们心的重要性,就是你要注意力集中,关注、专注。

什么叫正心?不仅仅是端正你的心,不要有歪门邪道的想法,要以仁者爱人为出发点,正心还有另一方面的含义,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把心放在这个事情上,否则你就会视而不见,听而不闻,食而不知其味,事情是做不好的。你要想做这个事情,就得把心放在这个事上,不要分散注意力,这样才能把事情做好。这是正心的另一个层面,讲做事的专注。

际人生的绝大多数的事情,表面上体现为能力素质,实际上就是心不在焉,心在不在的问题。真正需要能力素质的工作,有没有?有啊,但不多。现在让你研究原子弹去,你肯定是能力不足,没那技术、没那知识,做不了。但是在人生中,这样的事情是少数。

我们反思一下,日常生活中需要我们去做的事,需要我们去处理的问题,哪些是超出我们能力范围之外的?就像让你去造原子弹这样的活儿,就是现在打死你,你也是做不出来的,你人生当中这样的事情有几件?我们再反思一下,我们人生当中没办成的那些事,究竟有几件是因为能力素质低把握不了的?这样的事情是非常非常少的!

那么,你人生的挫折、失败,最根本的原因是什么?心不在焉!没有全力以赴,没有专注,没有把你所有的精力都用上去,没有认认真真地去做这个事情,分散时间精力,心是分散的,没有专注在这个事情上。总之一句话,人生没有成功,最主要的原因是自己心不在焉。

这也是儒家强调正心的原因。这个事情,要么不做,一旦做,就全力以赴,专注。否则的话,你是在浪费生命,做了很多事情,做来做去,哪件事也没有全力以赴,把精力分散到很多事情上,最后哪件事也没做成。

这实际上是当下社会的一大弊端、一大毛病,我们说中国人现在比较浮躁,哪里体现出来浮躁呢?就是做事情不专注!儒家修行、修身的很重要的层面,就在于正心,不能心不在焉。

不管什么事情,我的经验是,你做到令自己百分之百满意,其他人给你打分的话,大概也就打80分。如果你自己觉得这件事做到了80分,别人给你的打分就不及格了。我觉得这是正心的一个很重要的层面,专注,而且要把事情做到令自己百分之百的满意。

因此,把正心简单地理解为端正思想是片面的,正心还包括做事情专注,能百分之百地尽力,这也是正心的组成部分。用我们今天的话说,心态,正心正的是心态。正心不仅包括端正你的思想,还有态度,做事的态度。

说到做事情的认真和专注,汉代有一个非常极端的例子。

西汉的石奋,在汉景帝时官至九卿,为二千石的高官。汉朝官员以粮食计算俸禄,年收入二千石粮食的属于高级官员,大体相当于今天省长级别的汉朝的郡守,就是二千石官。石奋还在世的时候,他的四个儿子也都当上了二千石的高官,因此石奋被称为万石君。有一次,他的小儿子石庆为皇帝赶车,皇帝偶然间问了一句,这车是几匹马?要按正常来讲,张口就来,六匹。为什么?皇帝的马车向来套六匹马啊。但是石奋没有马上回答,而是拿着马鞭子点着马,数了一下,然后告诉皇上,六匹。

这是一个相当极端的例子。说明什么问题?做事认真,一点都不随意,一点都不想当然,任何事情都较真落实,一丝不苟。而史书上说,石家还就数这个石庆是做事比较随便的,由此我们可以想像一下,这个石家的人做事是多么的严谨,能同时出五位二千石的高官,真是有原因的啊!

如果你人生所有的事情,都拿出这个劲头去处理,怎么可能不成功?但是,我们回过头来再想一想,我们人生中遇到的事情,有几件是这么认认真真处理的?就像石庆数马似的。别说小事,面对人生重大决策,面对人生非常重要的事情,你有没有这个认真劲儿?

我记得有一年,网络上批评一些大学生,去人才市场参加招聘会,居然没有穿正装,我觉得这个批评是非常正确的。求职,给自己找职业,是你人生的一件大事吧,你居然穿便装去,能力素质如何且不说,首先态度就不对。不是说穿西服的就比穿夹克的水平高,但这是一种心态的外在体现,在着装上非常随意,说明你并不重视这件事,你的态度很不认真,对于你人生这样一个关键性的事情,你都不认真,还有什么事情能让你认真?我们公司如果把你聘进来,对公司的事情你能认真吗?这就是一种心态。

《论语》上讲的出门如见大宾,表现的就是这个认真劲儿。如果你对事情,都能拿出我刚才说的数马的这种认真、落实的态度,你的人生必然走向成功。今天为什么百分之九十九的人是不成功的呢?因为我们对百分之九十九的事都是不认真的。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所以儒家强调,正心就是专注,这是修身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果我们要从学以致用的角度来讲呢?你怎么去考察你的员工?这就是一个很重要的标准,看他做事情是不是认真,这个事情交给他,他是不是全力以赴?是不是很专注的在做?如果他觉得,这件事都做到这份儿上了,还挑什么呀。这就是一个心态。这件事可能做到这种程度是没问题的,但是,你如果养成了这种心态,可就麻烦了,那终究会栽跟头的。就说我们刚才举的例子,明明知道是六匹马,为什么还要数?不能养成一种随意的心态,这才是问题的关键。

人生是有一种习惯性在里面的,如果养成一个对付的心态,最后你想认真都认真不起来了。如果养成一个认真的心态,什么事情都不糊弄,慢慢地你做事情就能有板有眼了。

从实用的角度来说,这固然是老板考察员工的方法,同样也是员工获得老板欣赏的方法。怎么能让老板欣赏你?上面讲的正心就是窍门。不在于溜须拍马、阿谀奉承,或者给老板送多少礼,就是他交代的事情你能给他做得认真到位,这才是关键。

这也就是儒家提倡的忠。什么是忠?就是尽心尽力。比如说,我忠于党的教育事业,就是我对党的教育事业尽心尽力。怎样才能做到尽心尽力呢?养成认真的习惯。有很多员工,他不是不想尽心尽力,但已经养成了马马虎虎的习惯,最后想认真也认真不起来了。那怎么办?从小事做起,就像我刚才举的例子,数马,就连这么一个小事,都不轻率地对待,这样一点点去修,修诚意正心,修出对事情的专注、尽心尽力,养成一个认真、专注的习惯。好习惯一旦养成之后,习惯成自然,你就不用再强迫自己去认真了,你做每一件事情都会是认真的,你就会成为大家最欣赏的那种人。

网络讯息

公司经营模式有哪些

2023-3-7 17:29:25

网络讯息

豆角炒饭怎么做法好吃

2023-3-7 17:31:32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