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五百年(王阳明究竟有什么厉害之处?)

中国历史上,文人用兵当以三人为最:诸葛亮、王阳明和毛。

他是明朝最杰出的哲学家,是中国历史上极为罕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圣人

1472年,王云出生于浙江余姚一个书香门第。父名华,字德辉,成化辛丑(1481)进士,仕至南京吏部尚书。

据《年谱》记载,余姚县一个老妇人岑氏,晚上睡觉时做了个梦。梦见一个站在一片红色云海中的神仙送了个婴儿给她,岑氏便从梦中惊醒。

结果第二天她的儿媳就生下个男孩。这可是件大事,他祖父想:既然是神仙从云海之上的送给他们家的,也不好违背神仙的意思,那就叫王云吧。

既然是神仙送来的肯定与众不凡了。

果然,这王云的确与众不凡,直到五岁还不会说话。

明朝的厉害人物出仕都离不开和尚,前几期讲到的道衍、于谦如此,王云也如此。

一天王云和小伙伴们在路边玩耍,碰到一位气度不凡的和尚。和尚摸了摸他的脑袋,叹息道:多好的孩子,可惜被点破了。

小伙伴们将此事告诉了王云的家人。

王云的祖父听到这句话,心里咯噔一下,根据《论语·卫灵公》所云知及之,仁不能守之,虽得之,必失之,马上就给他改了个名字叫守仁

王守仁,字伯安,号阳明子,也是大家熟识的王阳明

王阳明自幼就展现出异于常人的一面!

11岁随祖父进京与父亲团圆,当众作诗为祖父解围,技惊四座

12岁与老师作答:读书为做圣贤

15岁,游历关外关外后就拟写奏折要带兵出征,为国效力。

17岁娶妻诸氏,结果结婚当天与道士论道忘记了还要结婚这事

当时,父亲王华给他挑了一个故交之女为妻。王阳明赴南昌结婚!

没想到,娶亲当天,又出了幺蛾子。结婚那天,拜堂之际,大家却发现新郎不见了。

岳父一家赶紧派人四处搜寻,次日凌晨才在道观里找到王阳明。原来他遇到了一位得道高人,深谙养生之道,于是两人谈经论道,结果把结婚的时间给忘记了

此事迅速传遍洪都(南昌),民众惊叹:真乃一异人也。

21岁接触朱熹理学,得知要成为圣贤需要格物穷理。

于是便决心通过竹子探究真理,在院子一棵翠竹下,目不转睛地注视着竹子,希望参透竹子的变化玄机,掌握世间万物的变化规律。过了七天七夜,也未反格清竹子反而把自己给格出了病。

这就是中国哲学史上著名的守仁格竹

也因此,对格物学说产生了些许的怀疑

28岁考中进士,步入仕途。

1506年,戴铣、薄彦徽等人上书皇帝,要求严惩刘瑾一伙,结果反被打入死牢。

王阳明洋洋洒洒写一篇文章,痛斥刘瑾为权奸。刘瑾一看,怒从心起,直接廷杖四十,贬去贵州龙场驿当一名没品级的驿丞。

尽管这样,刘瑾还是不会放过王阳明,准备半路把王阳明给干掉!

王阳明洞察到杀机后,布置了一个完美的自杀现场。

把衣物留在钱塘江边,留下遗诗:百年臣子悲何极,夜夜江涛泣子胥。

其实早已爬上商船,溜之大吉!

贵州龙场驿,那可真叫一个荒凉,荆棘丛生、人烟稀少,王阳明只好栖居山洞,亲手种粮种菜。

《阳明先生年谱》中,记录当时的情形为:龙场在贵州西北万山棘中,蛇,蛊毒瘴

他凿了一副石椁,日夜端坐其中,自誓:吾惟俟命而巳!

1508年的一天深夜,他悟透了!

王阳明从山洞狂奔而出,

大呼: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

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

王阳明就此开启心即理的心学命题,

一门伟大的哲学——心学就此诞生。

这门学问,后成为无数豪杰的指明灯,也使王阳明之名超越所有帝王,与孔孟朱并列,而永垂不朽。

31岁那年王守仁,在杭州的一所寺庙中,他见到了一位禅师。

据传闻,这位禅师长期参佛,修行高深,而且已经悟透生死,看破红尘,是有名的大禅师。

王守仁即刻拜见了禅师,他希望得到更多的启示。

可是一番交谈下来,王守仁有点失望了,因为这位禅师与别的禅师似乎没什么大的区别,与他谈论的更多的就是佛经禅理。而这些他都研究过,也都熟悉。禅师无法解决他心中的疑问。于是他决定换一种方式来求惑。

他开口问答:大师,你有家吗?

禅师答到:是人都有家。

王守仁:家中还有什么人?

禅师:家中尚有老母。

王守仁:你有没有想过她呢?

这个问题并没有得到即刻的回应,空荡荡的庙堂又恢复了寂静,只剩下了窗外凌厉的风声。

良久之后,一声感叹终于响起:怎能不想啊!

然后禅师缓缓地低下了头,在他看来,自己的这个回答并不符合出家人的身份。

王守仁站了起来,看着眼前这个惭愧的人,严肃地说道:

想念自己的母亲,没有什么好羞愧的,这是人的本性啊!

听到这句话的禅师并没有回应,却默默地流下了眼泪。

他庄重地向王守仁行礼,告辞而去。

第二天,他收拾行装,舍弃禅师的身份,还俗回家去探望自己的母亲。

王守仁在这里,领悟了一条人世间的真理:

无论何时,何地,有何种理由,人性都是不能,也不会被泯灭的,它将永远屹立于天地之间。

他开始明白,将天理和人心分开是不对的,人虽然有着种种的欲望,但那是正常的,也是合乎情理的,强行用所谓的天理来压制绝不可能有任何效果。

朱熹认为理是存在于万物中的,但却有着一个大敌,那就是

所谓,是宇宙万物的根本规律和准则,人人都需遵循着理。

要用客观世界的理,去对抗主观人心的欲,而这才是世界的本原。

通俗地说就是,为了追求理想中的崇高道德,可以牺牲人的所有欲望,包括人性中最基本的欲望。

可人都是有欲的,无欲的都是圣人,可哪来那么多圣人?

他不赞成朱熹的存天理,去人欲,也不认可人心和天理的分离,但理毕竟还是存在的,只有找到这个神秘的理,他才能彻底击溃朱熹的体系,成就自己的圣贤之路。

这一刻,他对朱老圣人的理学产生严重的怀疑。他还需要去摸索、去寻找,去摸索自己的圣贤之路。王守仁并不知道,经过十几年的思考和求索,他已经在无意识中突破了朱圣人的体系,正向着自己那宏伟光辉的目标大踏步地前进。

可要想走到这条圣贤之路的终点,他还必须找到最后,也是最为关键的疑团的答案——

35岁被贬至贵州龙场当驿丞。37岁雨夜中悟道成功。

他成功了!他悟出了天理即是人欲,成功地走上了自己的圣贤之路。

天理即是人欲,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良知让我们知道了什么是善,什么是恶,既然知道了善恶,就应该在事上磨炼,这就是格物致知。而格物致知,其实就是不断为善去恶,克除不善,消去各种欲望和焦虑,就是要压制我们心中的恶念。

心即是理,即最高的道理不需外求,而从自己心里即可得到。

由于心即理,因此人欲与天理,不再如朱熹所认为的那样对立,因此是可以被正面接受的。

天地虽大,但有一念向善,心存良知,虽凡夫俗子,皆可为圣贤。也就是说,人与人之间的是平等的,因为我们心中都有一个善,都有良知,只要我们能心存向上向善之心,我们就能成为圣人。

1529年1月,王阳明病逝,终年五十七岁。

生命虽是短暂的,学说却是永恒的。他的生命虽然消逝了,但他的思想学说却历久弥新。

死时留下遗言: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后世,王阳明被列为孔孟朱王四圣之一,为儒学创造了新的生机,不仅影响到了本土学者,更在东亚范围内源远流长。

1905年,日本军神东乡平八郎,率领装备处于劣势的日本舰队,击败俄国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后,日本天皇为其举办庆功宴,在众人一片夸赞之声中,东乡平八郎高举起一块腰牌,

上面写着七字:一生俯首拜阳明。

作为中国人,我们不能忘了王阳明。

那王阳明的心法到底讲的什么呢?很多人会说是知行合一,不过这只不过是他众多理论中最为人熟知的一点。在他最著名的作品《传习录》中,我们可以看到,王阳明从立志、修心、仁爱、至诚等方面讲述为人处世的人生智慧,无论任何时代都具有非常大的指导意义。张居正、曾国藩、孙中山、章太炎、梁启超、钱穆等名人都对王阳明推崇备至。钱穆说,王阳明的《传习录》是中国人必读的书之一。梁启超评价:他在近代学术界中,极具伟大,军事上、政治上,多有很大的勋业。阳明是一位豪杰之士,他的学术像打药针一般令人兴奋,所以能做五百年道学结束,吐很大光芒。王勉三在《王阳明生活》中更是直接呼吁,阳明学说是中国的宝物,却被遗失在日本了,现在应该要拿回来自己用。为什么我们今天还要学习王阳明的心法?因为王阳明告诉了我们一个完人之问。一个人怎么超越自己,成为真正优秀,有价值的人?人的一生,归根到底,所遇到的一切事情都是心的斗争,战胜内心,才能战胜自己。在我们这个忙碌的时代,人更容易焦虑。一焦虑了就容易用错办法,而王阳明的《传习录》为我们指明了方向。今天推荐的这本正版《传习录》不仅原汁原味无删减,而且用白话文注释,讲解详细, 通俗易懂,无障碍阅读。遇见好书活动,只需要39.9元,一顿饭钱,却可以解决你人生中遇到的各种难题。如果对曾国藩兴趣,两本书《传习录》和《曾国藩家书》一起购买更划算,只需要59.9元。你人生中遇到的很多难题在王阳明和曾国藩的书中可以找到答案,点击文字下面链接即可购买!

网络讯息

早霞不出门晚霞行千里的意思

2023-3-7 15:11:50

网络讯息

经典二战大片(5部二战电影真的是部部经典)

2023-3-7 15:13:5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