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上好物不坚牢,彩云易散琉璃脆
这是杨绛在怀念丈夫、女儿的《我一个人思念我们仨》一文的最后写下的。
1997年钱瑗去世,1998年底钱钟书去世,2016年5月杨绛去世,曾经幸福无比的我们仨去了另一个世界相聚。
很多人觉得惋惜的是,钱钟书和杨绛夫妇一生只有钱瑗一个女儿,钱瑗一生又无儿无女,钱瑗一走,钱钟书和杨绛的血脉也就此断绝。
为什么钱钟书夫妻俩只生了一个女儿呢?这其实是他们自己的决定。
痴人痴语
杨绛怀孕的时候,钱钟书曾说他不要儿子,只要一个像杨绛一样的女儿。
在杨绛眼里,还是钱钟书比较优秀,所以她希望有一个像钱钟书一样的女儿,但是像钱钟书的女儿该是个什么模样,她也想象不出来。
钱钟书的话本是痴话,但是结果却天随人愿,1937年钱瑗在英国牛津出生了。
等护士把孩子抱出来的时候,钱钟书简直爱不释手,一个劲地说这是他喜欢的女儿。
身为国学大师的钱钟书斟酌了许久,才给女儿定下了瑗这个字作为名字,小名就叫做圆圆、阿圆。
瑗这个字的本意是是古代的一种玉器,从名字中就可以看到钱钟书对这个女儿的钟爱。
钱瑗也继承了父母的优秀基因,小小年纪就表现出了超出一般孩童的聪慧。
3岁的小圆圆看到朋字,是这样给妈妈描述的:这是两个月在亲热呢。
杨绛听到小女儿的妙思后非常惊喜,她专门做诗夸赞小圆圆颖悟如娘,创意像钱钟书一样,既像左思之女一样有漂亮的容貌,又有貌丑神童刘宴的才华。
圆圆四岁那年,钱钟书远行回上海,两年没见爸爸的圆圆对他有点陌生,看见钱钟书把行李放在杨绛的床边,圆圆就告诉父亲,这是我妈妈,让他去找自己的妈妈。
钱钟书故意逗圆圆,问圆圆他们两个谁先认识杨绛的,圆圆奶声奶气地告诉他:当然是我先认识的,我一出生就认识妈妈了,你是长大了才认识的!
话虽然稚嫩,但听起来道理却很充分,钱钟书哑然失笑的同时,又不禁为女儿的聪颖欣慰。
除了从小表现出来的聪慧,钱瑗还继承了父母的文学素养,小学的时候肚子里就装了许多古典名著,爷爷考校之后,也夸她是钱家的读书种子。
1949年,才15岁的钱瑗就捧着妈妈从图书馆借来的英文小说看的如痴如醉,她的英文基础,就是在看这些原版的小说中积累下来的。
因为这些,钱钟书和杨绛更是极为钟爱这个小女儿,把她视为两口子的平生杰作。
只是老天爷给了钱瑗一副聪慧的头脑,却没有给她健康的身体,钱瑗从小就身体虚弱经常生病。
1947年,经医生诊断,钱瑗之所以会经常生病,是因为她患上了骨结核。
骨结核是一种感染性的疾病,严重程度和肺结核差不多,儿童患病的几率非常大,在当时的医疗条件下,几乎没有治愈的可能。
两口子心碎之余,杨绛以商量的口气问钱钟书要不要再生一个,钱钟书却默默地摇摇头。
用情专一的钱钟书
钱钟书不肯要二胎的原因,杨绛之后在《记钱钟书与《围城》》里有过交代。
钱钟书曾很认真地对杨绛说,假如他们再生一个比阿圆健康聪明的孩子,他们就会喜欢那个孩子,那怎么对得起阿圆呢?
这种想法,连杨绛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她说在那个年代,还从来没有人能想到,父母为了对孩子用情专一而只生一个。
但是钱钟书就是这样一个痴人,就连两人当初第一次相遇时,杨绛就见识到了钱钟书的痴。
1932年春天,杨绛去清华大学看望老同学,在学生宿舍古月堂的门口,见到了钱钟书。
见到杨绛的第一眼,钱钟书喜欢上了这个蔷薇新瓣浸醍醐的灵秀女子,而钱钟书通身的儒雅气质,也深深地吸引了杨绛。
据说钱钟书看见杨绛后呆了许久,大才子才愣愣地说了一句我没有女朋友,惹得身边的朋友忍俊不禁。
杨绛也被钱钟书这句突兀的话搞得有点羞涩,随后回应了一句:我也没有男朋友。
一见钟情之后,两人就通过书信频繁交流,多才的钱钟书还曾通过诗句,抱怨杨绛惜墨如金,给他的回信不多:
别后经时无只字,居然惜墨抵兼金。
寥寥几个字,那种带点埋怨的语气,把钱钟书自己苦等女朋友回信的焦急心情描写得淋漓尽致。
杨绛在钱钟书的鼓励和帮助下,顺利考入清华大学外文系攻读研究生学位,而两人的恋情也是因为书信,才在父母面前曝光。
有一次,杨绛写的情书无意间被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拆开了,看到杨绛在信上写的只有两家父母、亲人都能皆大欢喜,才是他们两个之间真正的快乐,钱基博就认准了杨绛这个儿媳妇。
杨绛的父亲杨荫杭也特别喜欢钱钟书,两人的恋情被父母发现后,婚事在1935年经过双方父母的见证也订了下来。
1935年7月,两人在苏州举行了盛大的婚礼,婚后又同赴英国,钱钟书在牛津大学攻读文学学士学位,杨绛就在在料理家里琐事之余也在牛津做旁听生。
钱钟书在事业上固然成就斐然,但是生活上却被杨绛照顾的保有几分孩童一样的痴。
杨绛因为生钱瑗住院时,钱钟书就时不时来医院说他弄脏了房东的桌布、额头上长疙瘩疼、门又锁不上了。
尽管产后虚弱,杨绛每次都微笑着告诉钱钟书:不要紧,有我呢!
钱钟书写《围城》的两年间,也是杨绛一边从旁督促,一边处理家里的各种琐事,才有了这部脍炙人口的、献给杨绛的小说。
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贤妻,钱钟书才会心甘情愿地困在围城里,守着与杨绛做一对一生一代一双人的愿望。
有了钱瑗,他又把这份用情专一的心思给了自己深深疼爱的女儿。
独女去世
虽然从小被病痛缠身,钱瑗也没有一蹶不振,即使因病在家休学,她也如饥似渴地攫取知识。
母亲从图书馆借阅的书籍、父亲的藏书甚至爷爷屋里的杂志,都是钱瑗获取知识的来源。
因为钱瑗的努力,她虽然几度因病休养,功课不但一点也没落下,反而非常优秀。
1959年,22岁的钱瑗从北京师范大学英语系毕业之后就留校任教,1978年又被公派到英国进修。
回国继续任教的钱瑗尽管身体不好,但却一直勤勤恳恳,教学之余,她还开创了英文学科文体学。
钱瑗和第一任丈夫王德一,既是北京师范大学的同学,也是一同任教的老师,1967年12月结婚后,两人的生活也非常幸福美满。
然而在那个特殊的年代,两人的恩爱却没有持续多久,1970年王德一自杀身亡,两人连一个孩子都没来得及留下。
王德一自杀后,钱瑗沉寂了很久,直到有一天,她在街上帮助了一位扫大街的妇女,才有了第二段感情。
那位妇女,就是钱瑗第二任丈夫杨伟成的母亲唐雲。
唐雲也是一位大家闺秀,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在街上得到钱瑗的帮助后,她就喜欢上了这个善良的女性。
1972年3月,唐雲主动上门去找钱钟书和杨绛,想要为自己的儿子求娶钱瑗。
杨家和钱家一样,也是从上海来北京的高知家庭,杨伟成还是北京建筑设计院的总工,不管是人品还是家世都很合适。
钱瑗刚开始并不愿意,经历过一次婚姻的她,只想着陪伴父母,但是在杨绛劝说她:我们都要走的,我们不放心你。
听到这话,钱瑗最后还是点头答应了婚事。
钱钟书不愿意勉强女儿,但是杨绛的担心也不无道理,他也就不再多说什么。
谁知道一家三口,最后却是钱瑗先走的。
钱瑗虽然嫁给杨伟成后,家里还有继子继女,但是两个孩子并不排斥钱瑗,都把她当作自己的大朋友。
钱瑗还帮孩子补习英文,宁肯委屈自己,也坚持住在离丈夫上班近的地方,一家人相处的其乐融融。
继子胖胖在英文上被人问住,就会搬出妈妈钱瑗来,继女小敏遇到感情问题,第一时间想到的也是钱瑗。
除了照顾家里和两个子女,钱瑗在工作中、学术研究中也特别努力,她的事件被家庭和生活填的满满的,就忘了自己的身体了。
平时有个小病小痛她自己忍忍就过去了,直到1996年1月,她腰痛的直不起来,不但行走困难,连床都下不了。
去医院检查后才知道,除了之前的骨结核,钱瑗还患上了肺癌,原本就不大健康的身体,已经被她透支到了极限。
即使在病床上,钱瑗还安慰母亲,说自己很快就好了。
此时杨绛的心已经被掰成了两瓣,一半牵挂着南城医院的钱钟书,一半还连着西山医院的钱瑗。
最后的时光里,钱瑗强忍着肺癌转化为脊椎癌的剧痛,仍在履行导师的职责,辅导学生功课,一有闲暇又提笔作文,写妈妈之前提过的《我们仨》。
在回忆与父母相处的美好时光中,钱瑗静静地走完了自己的人生,1997年3月4日去世,享年59岁。
钱瑗去世一年后,钱钟书也病情加重去世,只剩下杨绛一个人,守着三里河寓所,之前的家,也成了她的客栈。
结语
对于钱钟书和杨绛来说,钱瑗就是他们夫妻俩平生杰作,他们对于自己的女儿,更多地是把她当作老天爷馈赠给他们的,来自于爱情的礼物,而不是世俗中血脉的延续。
钱钟书对待感情的纯粹与专一,让他不想再有一个分享父母疼爱的孩子,也造就了钱瑗的优秀。
尽管钱瑗一生没有子女,但是如今北京师范大学有她学生捐款成立的钱瑗教育基金,这位优秀的教师是钱钟书、杨绛的女儿,这比那些让父母蒙羞的子女强了不知道多少倍。
就算钱钟书、杨绛在钱瑗之后没有后人,但是他们的名字,已经在中国文坛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青史已经留名,纯粹如钱钟书、通透如杨绛,当然不会在意绝后的事情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