烟花爆竹这个曾经逐渐陌生的过年元素在2023年春节得到部分回归及激情释放,或许大疫三年压抑已久的心情迫切需要找到释放的途径,又或许人们需要从天花烂漫及爆竹声中找回年的所在,又或许在爆竹声中寻找某种寄托,期望一切有好的开始。然而随着一则国家生态环保部关于2023春节期间60个城市因烟花爆竹燃放而导致重度污染的通报,导致烟花爆竹的未来充满着变数。
2023年春节,在全国大多数群众的强烈呼吁下,在临近年关的节点时刻部分省市县临时性解除了对烟花爆竹的管控,许多地方出现了一炮难求、天价烟花的奇特场景,可见广大群众对烟花爆竹这个最重要的过年元素强烈认同。但由此造成的污染却引起了国家的重点监控。春节期间全国共有16个省份共60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累计出现76天次因烟花爆竹燃放导致的重污染天,其中农历除夕、初一、初二分别有11、55、10个城市达到重污染。重污染城市的分布范围较广,主要分布在河南、山东、湖南、陕西、辽宁、吉林等省份,其中河南省漯河、周口市2个城市持续三天重污染,常德、益阳、西安、咸阳、渭南、汉中、亳州、济宁、郑州、开封、濮阳、商丘等12个城市连续两天达到重度污染。面对这些数据,我们不禁要思虑烟花爆竹未来的命运,是禁、还是放、抑或是限。
首先春节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元素,通常人们会买年货、贴对联、年夜饭、守岁、拜年、赏花灯、吃元宵等,部分地区还有舞龙舞狮、祈福攘灾、游神、押舟、庙会、赛龙舟、赏花灯等活动,无不体现着春节这个一年当中最盛大节日的欢快场面,而这其中烟花、爆竹的燃放起了进一步烘托气氛的作用。近年来随着国家的强盛,我们的小日子也逐渐富裕起来,吃的不缺了,穿的不缺了,就差能激起情绪的玩了,而最能勾起这种激情的非烟花、爆竹莫属,春节期间部分县市在集中燃放烟花时出现了万人空巷的壮观场面,这就是很好的印证。
其次烟花产业已经成为部分地区的支柱产业,在带来可观GDP的同时也拉动了大量群众的就业。以烟花产业最为出名的湖南浏阳市为例,这里生产的烟花内销总产值占全国总量的50%,出口占全国的60%。浏阳目前共有烟花爆竹生产企业441家,从业人员有将近30万,2022产值达到了301亿,一般公共预算收104.26亿,GDP突破1700亿,全国县域GDP排名11,是全国有名的百强县。可见烟花产业,是支撑部分地区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一旦燃放受限,必将给烟花产业带来严重的连锁反应。
再次烟花爆竹的污染物排放问题,历来是争论的焦点。燃放烟花爆竹产生的气态污染物包括:二氧化硫、一氧化氮、二氧化氮、一氧化碳、二氧化碳、铅蒸汽等,分为气态污染物和颗料污染物,根据相关监测数据分析,污染物的消散通常需要1-3天时间,在大气环流明显的情况下污染不明显,否则会出现明显的污染天气,但此类污染持续时间短,相比汽车尾气排放对大气的持续性影响,烟花对空气的污染影响较小。汽车尾气污染物主要包括:一氧化碳、碳氢化合物、氮氧化合物、二氧化硫、烟尘微粒(某些重金属化合物、铅化合物、黑烟及油雾)、臭气(甲醛等)。据统计,每千辆汽车每天排出一氧化碳约3000kg,碳氢化合物200—400kg,氮氧化合物50—150kg;我国汽车保有量已超过3个亿,尾气排放量极为可观,可见汽车尾气对大气污染有多么严重。至于烟花我们可以通过改进烟花的生产工艺,生产环保型的烟花等措施,降低污染物排放,尽可能降低对大气的污染。
最后,限放是平衡烟花污染的有益探索。2023年春节部分省市区对烟花实行了限放政策,虽然这个政策来的迟缓和仓促,但终究满足了广大群众的燃放需求,释放了紧绷已久的心弦。希望相关省市部门在这方面做好政策调研,制定切实可行的管控措施,改禁为限,为来年春节做好管控准备。毕竟一刀切式禁放政令终将成为过去,弹性行政方是王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