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哲学
所谓中国哲学,就是中华民族自身关于世界观的学问,就是中华民族爱智慧的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种独到的辩证思维方式,在解释天道,在解释人道,在解释天人合一的目的。
中国哲学从原始发出,就紧紧地扣住道,而且道是天道与人道的总称。并且天道是人道的本体,人道依存在天道之中。中国古哲人就是通过道的形而上学,在解释宇宙本体的存在,在解释宇宙本体的行为价值存在,进而揭示自然的行为和目的。
中国古哲人就是通过解释天人合一的关系、共性、和谐之目的,在解释人的意义世界和终极的价值取向,进而揭示人类的行为和目的。
这足以反映出中国哲学形态,就是在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析天地之穷理,判天地之美德,据天地之仁心,为生民之立命。
因此,根据中国哲学形态,我可以用最高概括的一句话来定义哲学:
人类在爱智慧的过程中,研究自然的行为和目的与人类的行为和目的及其辩证统一的形而上学,称之为哲学。
注:这里的形而上学,不是指认识事物走到了极端、僵化;而是指研究宇宙万物的普遍性之学说(事物的普遍性,不能形而下采用某一物象的品质功能来表达)或形而上者之谓道之学。所以,中国哲学,也称之为道的形而上学。
进而,这也就回答了什么是中国哲学,或者说,什么是中国哲学的主题与目的。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道之性与道之生,以及天人合一的关系问题。也就是说,中国哲学是关于宇宙万物客观存在终极性、普遍性(道之性)与普遍行为规律(道之德之生),以及人类的行为和目的必须遵循服从于自然的行为和目的的学说。
中国哲学精神
中国哲学精神中的精神,是针对宇宙万物的精神世界而言的。那么,针对人而言,中国哲学精神,不仅是一个关于古人的话语,而且也是关于我们的话语。我们认识理解中国哲学精神,就是我们的精神世界与古人的精神世界,相交融、相沟通,也就是利用古人给我们留下的精神遗产,来打造我们自己的精神世界。所以,中国哲学精神,其实是一个领悟性的话题,这个领悟也是因人,因时代而异。
中国哲学是一个既定的事实,先哲们留下的那些书及哲理思想不会变。但是,中国哲学之精神是一个变量。正因为,中国哲学是针对自然的行为和目的与人类的行为和目的相统一的学问,所以说,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和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就存在本质上的不同及学说。因此说,我们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对中国哲学的精神遗产,重新地开发梳理,树立理论自信,以中国哲学特有的精神风貌,挺立于世界哲学之林之中,进而担当世界的责任。
中华文明历史悠久,中华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针对中国哲学精神的了解,能促使我们透彻地了解中国哲学的立场,进而提升我们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自觉、自信与继承。同时,通过中国哲学的教育去丰富我们的精神世界,提高我们的世界观、道德观、人生观,以及提高我们的整体素质与认识能力,进而把握自然价值取向客观的行为规律。
中国哲学的教育,能使受教育者充分地认识、理解、回答以下问题:
1、什么是中国哲学?解释中国哲学研究的主题与目的是什么?
2、宇宙世界的第一推动者是神还是谁?
3、第一推动者的行为原则是什么?
4、宇宙物质世界与精神世界到底是什么关系?
5、中国古哲人称谓的道德或道之德,其本义是什么?为什么人类的行为原则必须遵循服从于道德或道德普遍原则。
6、什么是人类伦理或人道伦理?人道伦理与道德伦理到底是什么关系? 为什么说我国政府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认识观,就是人类共同的价值观,或者说是人类普适价值观的共识。
7、什么是自然价值取向的行为原则?为什么说道德普遍原则就是自然价值取向的行为原则或宇宙万物的行为原则。进而为什么说,人类的普适价值取向必须遵循服从于自然价值取向。
8、天人合一的本义是什么?为什么人类的和谐世界就是人类的行为原则和目的与自然的行为原则和目的相统一,也就是人类世界伦理价值的最终目的。
道的定义
学习中国哲学不等同于学习典籍国学,现时代的典籍国学研究在哲理性上不强,如:中国哲学特有的概念中的本体、阴阳、精气、精神、道、德、仁、有无、中庸、五行等哲学概念是什么?其定义又是什么?在哲理上并没有进行解答。
所谓中国哲学概念范畴,就是以原始的、传统的中国哲学词汇为对象作为整个中国哲学体系研究的核心,以最为普遍性的特定概念范畴表述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甚至是明确中国哲学的立场。而且,这些最为普遍性的特定概念范畴,使得整个中国哲学的研究与目的,是针对自然的行为和目的与人类的行为和目的相统一,这唯一的哲学主题与目的的定位及论述。
关于中国哲学概念范畴的研究,之所以会成为研究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因为以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作为研究中国哲学基本问题时,就会产生错置、歧义与失真。为什么我会这样说呢?因为,西方哲学的基本问题舍去了上帝的追问与反思,进而西方哲学也就无法解释上帝及上帝的行为原则。而且,中国古哲人所说的天帝,不是西方人头脑中的天主或上帝,中国智慧不需要上帝这个理念。尤其是,中国古典文献,或者是中国哲学被后人译成西方语言,一开始就被套上基督教的神学框架,这种基督化的烙印至今随处可见。在汉英词典中对于中国哲学概念词汇有不少欠妥的译法,这也使得我们无法透彻地去理解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以及也影响了后学。
那么,根据老子的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无,名天地之始;有,名万物之母;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势成之的哲理本义,我可以采用当下哲学语言给出最高概括性、普遍性之道的定义:
万物之本之一,生化,万物之体之多的生命机制中,有与无共同存在,无依存在有之中,并且无以势之行之形式,依存在有的目的之中,称之为道。
或者说:
宇宙生化之道,是道中的有与无共同存在,无依存在有之中,并且无以势之行之形式,依存在有的目的之中,称之为道。即,道可道。
注:
1、在无限无体(无质量)的道之本之一中,有是无限无体阴阳双方的抽象,无是阴阳双方之间之气之势的抽象;(这里的气,不是物理学中狭义气的概念;中国古哲人称谓的气,是具有普遍精神属性的哲学概念,如:针对人而言,存在社会风气、家庭风气、气功、人的气质、阴阳之气等等)
2、在有限有体(有质量)的道之体之多中,有是宇宙物质世界的抽象,无是宇宙精神世界的抽象。宇宙物质世界之有是精神世界之无的本体,精神世界之无依存在物质世界之有之中而共同的存在。
老子称谓的有与无,在哲理上涵盖了无限无体的宇宙万物本原的一和有限有体的宇宙万物的多。有与无具有最大的普遍性的哲学概念,正因为有与无具有最大的普遍性,所以有与无具有极高的抽象性(不是狭义的科学概念的有和无)。
在哲学范畴,有是无的本体,无是依存在有之中而共同的存在。
老子曰: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老子的有生于无,是说有依赖于无而存在。即,宇宙精神世界之无是依存在物质世界之有之中而共同存在。也就是说,客观不存在物质与精神谁是第一性,谁是第二性的伪命题。中国古哲人称谓的精神,是针对宇宙万物的精神世界。
3、宇宙生化之道,是指无限无体的宇宙本原生化有限有体的宇宙万物之道。
针对国学和中国哲学而言,当下研究国学是将国学经典的核心哲理思想纳进中国哲学,而不是让中国哲学消融在国学之中。总之,国学要以哲学的概念范畴及其理论方式来做中国哲学,尤其是需要针对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的研究来提升起国学的哲学性。否则,中国人对中国古哲人所给出的核心哲理概念都无法在哲理上进行解释和定义,那么,文化差异很大的外国人又如何理解中国哲学的核心哲理概念呢?以及中国文化又如何走向世界呢?
如:后人编译的《道德经》第一章里,不能简单地说道不可言或道是可以用言语来表述的,它并非一般的道。这样非哲理的玄说,给人们云里雾里的感觉,而且,这样非哲理的玄说,不是老子的本义。
中国哲学是研究、揭示宇宙万物存在的终极性、普遍性、普遍行为规律,以及人类的行为和目的与自然的行为和目的相统一的学说。也就是说,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是针对道之性与道之生以及天人合一的学说。
针对中国哲学的基本问题,从天上转向地下的人生境界而言,中国哲学的教育有助于提高人的精神境界。在人道中人做各种事的各种意义会构成一个思想整体,进而就会形成人的人生境界,而且人生境界也就决定了人的世界观。人生境界存在以下三个层次的境界:
1、遵从现实的人,其境界是人的功利境界。
2、遵从人道伦理的人,其境界是人的伦理境界。
3、遵从天道德行的人,其境界是人的天地境界。
人的功利境界和伦理境界相统一,就是人的自然境界。而人的自然境界是随着历史时空,人对自身的伦理行为和原则有不同的认知(如,不同的族群、宗教、意识形态),进而人的自然境界具有相对性。那么,人的自然境界和天地境界相统一,就是人的最终最高境界,即天人合一的境界。
摘自《老子的智慧之学》南京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