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期是家谱人丁信息和内容信息记载中的一项重要数据。由于中国纪年方式多样,采用的日期格式也不同,造成日期不统一,在纂修家谱时,一般会将日期转为公元纪年方式,在转换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以下根据实践经验,提出一些看法,供参考。
万寿鼎
一、纪年方式
1、甲子纪年法
甲子纪年法,也就是通常所说的农历,农历是我国传统历法。农历并不是阴历而是一种阴阳合历,取月相的变化周期即朔望月为月的长度,参考太阳回归年为年的长度,通过设置二十四节气以及闰月,使平均历年与回归年相适应。
甲子纪年法采用天干地支组合成六十个计时序号,每六十年一个循环(俗称一甲子),因此需要与万年历、朝代对照才能转换为公元日期格式。
2、年号纪年法。
年号纪年法也是帝王纪年法。从汉武帝起开始有年号。此后每个皇帝即位都要改元,改元一般以次年的元月为帝王年号,但也有特殊情况,如北宋末年,宋高宗赵构即位于建康,借口以慰民望,即以靖康二年五月为建康元年开端。
最早的年号当属西汉武帝刘彻。刘彻即位之年(公元前140年),即为建元元年。在位五十余年,前后一共使用了十一个年号。
明至清的历任帝王,从登基到驾崩,只使用一个年号。如清圣祖玄烨在位长达六十一年之久,是中国历代皇帝中执政时间最长的皇帝,所以康熙也是中国历史上使用时间最长的帝王年号。而号称十全老人的清高宗弘历,执政时间也长达六十年之久,只用乾隆一个年号。
五代十国及宋辽、金、西夏、蒙并列时期,各独立王国及许多地方割据势力也自立年号纪年。
辛亥革命后,废除年号纪年,而改用民国纪年。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使用公元纪年。
通过查找朝代年表进行对照,可以将帝王纪年和年号纪年法的日期转换为公元日期格式或黄帝纪年。
3、黄帝纪年法
黄帝纪年法即《黄帝历》,是中国传统历法。历史典籍记载是黄帝所制定的历法。黄帝诞辰在公元前2717年农历三月初三,历法元年始于黄帝20岁登基之日(公元前2698年)起算。黄帝纪年影响深远,农历、道教历法均始于黄帝纪年,称开元年,为中国传统历法开始之年。如公元2019年是开元4716年,用开元年份减去2697就是公元的年份。黄帝纪年也是采用传统天干地支纪年法,故每60年为一循环,为了能区分循环了多少次,用数字加天干地支的方法记载。
如(78)己亥年,(表示78X60+36=4716 年,式中78表示循环了多少次,36为天干地支纪年法中己亥年的顺序,60为天干地支纪年法每60年一循环)或开元4716(己亥)年。
二、书写格式
1、公元日期
公元日期的书写方式:2019年8月13日或公元二〇一九年八月十三日。1月份一般写元月份,日期可以不加公元二字。注意〇不能用数字0或字母o 代替。
天干地支纪年
天干地支纪年日期(农历)书写方式:己亥年七月十三日,如同时没有公元纪年的,可在日期前面加上(二〇一九)或(2019)但不能省去天干地支纪年的己亥年。农历的1月份和12月份称为正月和腊月,1日至10日称为初一至初十。
黄帝历纪年
黄帝历纪年是中国的传统历法。书写方式为黄帝历(78)己亥年七月十三日,可以加上公元纪年。
年号纪年法
年号纪年法也是帝王纪年法。一般在老谱中采用,如康熙元年等。可以参照朝代年表转换为公元纪年或黄帝纪年。
三、纪年书写方式中应注意的事项
1、不管加不加公元纪年,农历前面一定要有天干地支纪年,否则就可能出错。
例:2019年12月31日为己亥年十二月初六。
2019年元月11日为戊戌年十二月初六。
如果写成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初六日或(2019)十二月初六日,就不知道是公元2019年12月31日还是公元2019年元月11日。
在农历前面加公元纪年(没有天干地支纪年)是较多的家谱日期错误的记载方式,遇到这种情况,只能以春节后为本年度的农历日期,春节前的日期为上一年度。
如上例,只能估算为二〇一九年十二月初六日是己亥年,公元是2019年12月31日。同理,公元2019年元月11日的十二月初六是戊戌年。
日期只有年份,没有月或日,转换成公元的日期就可能不准。因为每一个公元年(除农历润年)都可能跨两个农历年。
时辰与日期的关系。12时辰是中国传统的计时方法,一个时辰为两个小时,子时跨前一天的24点和第二天的2点前,因此,在前一天24点至1点前出生的人,也就是子时出生的人,在日期的记载上就可能出现两种结果。
公元前的纪年问题。史记的准确纪年是从公元前841年开始,前面没有准确记载。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周朝建立的时间确立为公元前1046年,这个时间尚没有得到国际上的认可,如采用应注明为妥。
按照华夏始祖轩辕黄帝登基年为元年,2019年是黄帝历开元4716己亥年,我国传统历法比西方历法早2697年,则4716-2697=2019(年)。
黄帝历的纪年参考了公元纪年的时间,有利于相对照,几千年来公元纪年的计算方式也经过一些调整,与黄帝历也不是严格的对应关系,这一点也值得商榷。
个人浅见,不足之处,欢迎各位专家指导,更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