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书法写的是唐代诗人常建游览江苏常熟破山的兴福寺后禅院之后写下的观感《题破山寺后禅院》,抒发了作者触景生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情怀,被誉为盛唐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诗的原文如下: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
诗的大意是说,诗人于清晨漫步到这座古老的寺院,旭日东升,和煦的阳光照耀着茂密的丛林。走过弯弯曲曲的竹径小路,即看到幽深的后院,这里是僧侣唱经礼佛的禅房,掩映在深深的花木丛中,非常宁静肃穆。幽静美妙的山光水色令诗人叹为观止,陶醉于此,忘情地欣赏起来,并由衷地发出赞叹之声。抬眼看到寺后的青山沐浴在阳光之下,鸟儿在林木间自由地飞鸣,欢快地歌唱。走到清水潭边,青山白云的倒影和自己的影子融为一体,在水中变得澄明清亮,顿觉自己心中的红尘杂念被洗涤一空,变得神清气爽,心旷神怡。此时此刻,诗人陶醉了,似乎领略到了空门禅悦的奥妙:整个大自然和人世间所有的声响完全静寂下来,只有寺庙里僧众诵经时敲击的钟磬声在空中回荡,在引领人们进入纯净怡悦的境界。这首诗也寄托了诗人不慕繁华、追求悠闲适意的隐逸情怀。
这幅书法用仿古洒金宣纸书写,尺幅为尺八屏对裁,具体尺寸为116X53厘米。
——武锋(一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