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联出兵阿富汗 「阿富汗被哪个国家占领了」

美国总统拜登4月宣布了今年9月11日前将美军无条件撤出阿富汗的目标,持续20年的阿富汗战争似乎终于要画上终止符。这场战争目前为止,已造成两万多美军伤亡,平民则不计其数。阿富汗再一次凭借其特殊的地理环境,赢得了帝国坟场的外号。

所谓帝国坟场,是指在世界历史上,统治阿富汗的外来强权,总往往会陷入阿富汗的战争泥沼而无法自拔,最终拖累整个国家。无论是19世纪时期的日不落帝国——英国,还是20世纪的超级大国——苏联,一旦卷入当地的战争,都无法摆脱帝国坟场的负面效应,反而严重损耗了国力。而现在的美国,成为继英国、苏联之后,又一个在阿富汗作战失利的超级大国。

▲1988年5月15日,阿富汗贾拉拉巴德,苏联开始从阿富汗撤军

入侵帝国:苏联

战争目的:夺取印度洋出海口

战争结局:成为压倒苏联的最后一根稻草

1979年12月27日,苏军进入阿富汗,对阿富汗不宣而战。阿富汗人民风起云涌的反抗运动,使侵阿苏军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潭。作为帝国的最后一场战争,阿富汗战争也影响了苏联的命运。

◆扶持亲苏政权

19世纪英、俄争夺中亚。由于势均力敌,二强划定势力范围,阿富汗成为缓冲国:英国未能向北更进一步。而俄国也未能实现让其士兵到印度洋洗靴子的夙愿。1917年到1945年间,西方大国曾觊觎阿富汗,但并无斩获,强大的苏联使阿富汗成为禁区。1945年之后,阿富汗成为所谓中立国,但实际上已是苏联的势力范围;而在冷战格局下,阿富汗成为美苏争夺的战场。

1973年7月,阿富汗国王查希尔的堂兄、前首相达乌德在苏联的支持下发动政变,推翻不甘受苏联摆布的查希尔国王,建立了阿富汗共和国,达乌德自任国家元首。但是,达乌德同样不甘心做莫斯科的顺民,对苏联表现出了离心倾向。

1977年,苏联策划一批阿富汗青年军官发动政变,推翻了达乌德政权。政变成功后,在苏联的支持下,阿富汗建立了以人民民主党总书记塔拉基任革命委员会主席的亲苏政权——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塔拉基上台后,极力奉行亲苏政策,并赢得了莫斯科的欢心。但是,塔拉基政权内部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派系斗争。他所属的人民派与以总理阿明为首的旗帜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化。争斗的结果,便是这个国家5年之内发生的第三场政变。

1979年9月14日,苏联驻阿富汗大使普扎诺夫设计帮助塔拉基诱捕阿明未果,塔拉基反被阿明借机推翻,阿明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

◆决定出兵干预

阿明上台后,公开指责苏联插手帮助塔拉基策划阴谋,迫使苏联撤换了驻阿大使普扎诺夫。他还要求苏联撤回在阿富汗的3000名军事顾问、教官和技术人员。苏联担心失去阿富汗这块苦心经营的阵地,决定出兵干预。

1979年10月下旬的一个夜晚,勃列日涅夫召开苏共中央政治局秘密会议,专门讨论如何处置阿明的问题。据会议的参加者后来回忆,勃列日涅夫清了清嗓子,低沉而威严地说:我决定,干掉他!

入侵阿富汗的行动方案是在苏联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的亲自领导下,由国防部、总参谋部、中亚军区等共同制定的。

12月12日,苏军在苏阿边境地区建立了相当军一级的指挥机构,由国防部副部长索科洛夫元帅担任总指挥。为了加大入侵行动的突然性,苏军采用了就地动员、就地扩编、迅速展开、快速推进的办法。到12月24日为止,出兵阿富汗的军事准备已基本完成。

与此同时,一支苏联特种部队在贝洛诺夫上校的率领下,秘密进驻阿富汗首都喀布尔郊外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可是,自以为万无一失的苏联人还是露出了马脚。在喀布尔的美国特工迅速将有关情报发回华盛顿。美中央情报局的情报专家从这批不速之客携带的特种装备得出结论:苏军总参谋部的特种部队到了喀布尔,苏联人在阿富汗要有大动作。

◆最后通牒

1979年12月27日,苏联的行动开始了。

当晚,苏联驻阿富汗大使布萨诺夫突然给阿明打来电话,说:鉴于阿富汗目前政治局势混乱、反革命势力猖獗和日益扩大的反苏倾向,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认为,作为阿富汗主席、总理和人民民主党总书记,你,哈菲佐拉·阿明,已经丧失了控制局势的能力。为了避免阿富汗局势的恶化,避免喀布尔成为帝国主义反苏势力的附庸,避免不必要的流血,莫斯科建议你辞去阿富汗民主共和国主席、总理以及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职务……

这是最后通牒吗?阿明问。

您可以这样理解,布萨诺夫告诉阿明,一个小时以后,将有4辆苏军装甲车去达鲁拉曼宫负责你和你家人的安全撤离。

22时20分,苏共中央候补委员、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帕普金中将来到达鲁拉曼宫三楼。然而就在谈判不欢而散后,帕普金中将同4名保镖刚走出大门,就听见枪声四起。帕普金应声倒地。

听说达鲁拉曼宫内发生枪战的消息之后,布萨诺夫立即以第二行动负责人的身份下达了攻击命令。同时,布萨诺夫还给阿明挂了个电话,说帕普金私闯达鲁拉曼宫完全是个人行为,决不代表苏联政府的意思,想以此稳住阿明。23时40分,喀布尔郊区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内马达轰鸣,大批苏联伞兵和内务部特遣部队向喀布尔市内开去。行动开始了。

参加进攻的苏联特种部队共3个营,分别向达鲁拉曼宫、阿内政部和喀布尔广播电台进发。突击队指挥官贝洛诺夫上校亲自率领12辆T-62型坦克、10辆步兵战车、5辆装甲运输车和120名突击队员逼向达鲁拉曼宫。只用了12分钟,突击队便解决了总统府的外围防御,并将阿明及其全家赶到他的办公室里。一阵枪声响过之后,阿明倒在了血泊之中。

12月28日凌晨,早已集结在苏阿边境的大批苏军分东西两个突击集群,大规模侵入阿富汗。同日,阿富汗人民民主党召开中央政治局会议,选举卡尔迈勒为总书记。在此后的一周里,阿富汗全境失陷。

◆陷入泥潭

苏联领导人并未认识到,出兵其实是不明智地卷入了阿富汗内战。阿富汗政权无任何社会基础,非常弱势,而苏军入侵使阿富汗民众产生敌忾情绪,将苏军及其扶植的政府视为全民族的敌人。

就在苏军入侵阿富汗后,美国迅速制订了一整套战略、战术计划,动员全部资源从政治、经济、外交等方面对抗苏联。巴基斯坦成为阿富汗游击队的可靠后方,美国、伊朗、沙特阿拉伯等国实际上已间接参战。苏联陷入政治和道义灾难,受到全世界孤立。

在苏联国内,不断听到反对入侵的声音。在阿富汗,侵阿苏军士气涣散,士兵中甚至出现了吸毒现象。而阿富汗人民风起云涌的反抗运动,更使侵阿苏军陷入了难以自拔的泥潭。

1986年3月,新上台的苏联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发出电报,强令卡尔迈勒到莫斯科治病,趁机一脚踢开卡尔迈勒,代之以前国家情报局负责人纳吉布拉。但是,纳吉布拉政权同样挽救不了苏联在阿富汗的最终命运,于1992年迅速倒台。

1989年2月15日,最后一批苏联军队撤出阿富汗。当最后一辆坦克驶上苏阿边境的阿姆河大桥时,驻阿苏军司令格罗莫夫跳下战车,同前来迎接他的儿子一起徒步走过苏阿边界线。面对蜂拥而上的记者,格罗莫夫只说了两句话:我是最后一名撤出阿富汗国土的苏军人员。在我的身后,再也找不到一名苏联士兵了。

苏联在阿富汗付出了惨重代价。从1978年到1989年,光是对阿富汗的各种援助、贷款等项就高达85亿卢布,而用于战争的费用比这高得多。苏军参战军人先后达到62万人,其中近1.5万名官兵阵亡。在长达十年的消耗战中,庞大的苏联被榨干了所有的战争潜力,成为了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在撤出阿富汗后曾经不可一世的苏维埃联盟分崩离析。(来源|读者报)

编辑:王欣 责任编辑:董小玥 审核:何建

网络讯息

蓬皮杜艺术中心 「法国蓬皮杜艺术中心设计师」

2023-1-31 18:24:31

网络讯息

蓄势待发的意思 - 蓄势待发的更高端的词

2023-1-31 18:26:4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