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妻书的原文(与妻书是几年级的课文)

我记得在上初中三年级的时候,语文教材中有一篇课文《与妻书》,要求背诵。

我当年还是很上进的学生,把要求背诵的部分背得滚瓜烂熟。到现在已经30多年了,还能张口来几句:

意映卿卿如晤……吾作此书时,尚是世中一人;汝看此书时,吾已成阴间一鬼。

这是丈夫写给妻子的遗言。按常理,初三的学生,大都懵懵懂懂,对夫妻间的情感和交流是生疏的。为什么要把这样的一篇文章塞入课本,还要求背诵呢?我认为这一安排是大有深意的。

初中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在生理上成熟,出现第二性征。对异性已经有了朦胧的好感,也就是通常所说的青春期。自觉不自觉地、或深或浅地探索异性的世界,这是人之常情。友谊也好、青涩的初恋也罢,离不开对双方人生价值的考量。

好男儿志在四方,哪个女儿不怀春。在这个敏感的时期,能把《与妻书》普及学习,理解个人情感与社会国家发展的关系,是非常重要的。

文中表达了这样的意思:虽然是希望有情人皆成眷属,相守着白头到老。但国家多灾多难,遍地腥云,满街狼犬,谁能称心如意呢?盗贼横行,酷吏虐民,民不聊生,每个人都没活路,眼睁睁地看着一幕幕生离死别。生活在这样的社会,是生不如死的。

林觉民正是有感于此,才做出了奋不顾身地去战斗的决定。这不是一时冲动,而是经过深思熟虑。用实际行动告诉后人,只有建设一个美好的社会,才能让亲爱的人们享有幸福的生活。只想建设好自己的小家是远远不够的,覆巢之下没有完卵。国家多灾多难,山河破碎的时候,小家也就无处安放了。

再想想日军攻入南京后的大屠杀,加倍地印证了林觉民的想法是正确的。城市沦陷,被屠城的时候,任凭你把家庭建设得再好也无法阻挡悲惨的命运。

国破与家亡是紧密相联的。要让幸福的小家庭有稳定的依托,就必须有国家的富强。而国家的富强是每个人都可以贡献力量的。这正是每个学生学习的动力,同心同德地建设自己的祖国也是美好友谊与爱情的基础。

《与妻书》这篇文章,及时出现在少男少女们思考人生、友情与爱情的时候,可以启发他们,把个人情感与国家的命运联系起来。如果教师水平高,把这层意思讲透,或者安排话剧表演,让男生想像自己就是林觉民,进行声情并茂的诵读,女生想像自己是陈意映,在倾听或阅读,都会增强感染力。如果教师水平一般,只是照本宣科,学生也能通过背诵和朗读自己去感悟。

生为中国人是幸运的,有那么多先烈为这个美好的社会流血牺牲,不仅在物质上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也在精神上留下了富贵的财富。能与林觉民这样的人同族,是每个中国人的荣幸和骄傲。

一个人如果能在中学时代把《与妻书》这篇课文学透,就能对家国情怀,个人命运与国家强弱的关系有深刻的理解。这并不是什么道德品质问题,而是思维逻辑上的合理性,是见识与智力的问题。把《与妻书》一文安排在初三课本大概就是这个原因。

据资料记载,林觉民是在投入战斗前急急写就的《与妻书》,只找到一个方形的纸,越写字越小,应该是纸短情长,意尤未尽。如果时间允许,纸张够多的话,也许还会有嘱托,鼓励妻子陈意映坚强地活下去,看一看自己为之而牺牲奋斗的美好社会的到来。也许是因为少了这方面的内容,陈意映收到这封遗书后悲伤过度,胎儿早产,不久就去世了。

除了思想境界,《与妻书》的行文也非常流畅,是一气呵成的佳作,文辞优美,情深意切。当年的林觉民才24岁,能不打草稿,在匆忙中一次完成《与妻书》,这样的文字功夫也是令人赞叹的。

网络讯息

硝基苯结构式(硝基苯结构式?)

2022-12-24 11:52:57

网络讯息

向英雄致敬作文精选范文(向英雄致敬作文)

2022-12-24 11:53:5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