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是科学技术的生产力(为什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进入21世纪以来,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驱动力。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指出,科技创新是提高社会生产力和综合国力的战略支撑,必须摆在国家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党的十九大进一步提出:要瞄准世界科技前沿,强化基础研究,实现前瞻性基础研究、引领性原创成果重大突破。这既是深入实践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理论的重要体现,更是对实施创新驱动战略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其结果必将有力地促进我国经济的现代化发展和国际竞争力的提高。

那么,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这一理论有何深刻内涵,又有哪些重大的战略意义?

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的《复兴之旅:新中国70年生产力发展理论与实践》对这个问题有详细的解答。

摘录于此,以飨读者。

PART.01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思想内涵

NO.1

起到决定性作用

第一,科学技术日益成为生产力中起决定性作用的要素。在工业经济时代,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劳动力和自然资源等的驱动,或者依靠资本要素的推动。但是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科学技术、智力资源日益成为生产力发展和经济增长的决定性要素。据统计,在发达国家,科学技术的贡献率,20世纪初为5%—20%,20世纪中叶为50%,而到20世纪末已上升到75%以上。

NO.2

对生产力影响越来越大

第二,科学技术对生产力要素中的劳动者、劳动工具、劳动对象等影响越来越大。在新兴科学技术的影响下,劳动者的素养不断提升,拥有科学知识、生产经验和劳动技能的人数日益增加,成为生产力中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此外,科学技术的发展也促进了劳动工具的先进化与高效化,促进了劳动对象的范围扩大,也促进了柔性制造、大规模定制等管理方式的变革与创新。

NO.3

是驱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

第三,科学技术通过促进新兴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成为驱动经济增长的根本动力。自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信息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生物技术、空间技术和海洋技术等重大新兴技术不断创新与发展,促进了信息技术产业、新材料产业、节能环保产业、新能源汽车产业等新兴产业的产生与发展,极大地推动了一国或地区生产力的高速发展。

PART.02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战略意义

//////////

在经济全球化及第三次工业革命快速发展的背景下,邓小平提出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为我国社会主义的现代化建设提供了思想指导和实践动力。

继承与创造性地发展了

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

第一,继承与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科技观。马克思认为科学是历史的有力的杠杆,是最高意义上的革命力量,充分肯定了科技在促进生产力发展中的重要作用。邓小平把科技置于生产力中的首要地位,既充分肯定了马克思提出的科学技术是生产力的观点,又提出了符合当今科学技术发展特征的新观点,从而把马克思的科技观发展到了更高阶段,是对马克思科学技术是生产力思想的发展与完善。

总结与概括了工业革命的

重要理论成果

第二,总结与概括了工业革命的重要理论成果。以蒸汽动力为代表的第一次技术革命,导致了以蒸汽机为代表的工业革命,促进了工场手工生产向机器生产转变;以电气化为代表的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工业化与电气化相互融合,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开始的,以核能及微电子为代表的第三次工业革命,使得原子能技术、计算机技术和航天技术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在极大地解放生产力的同时,对社会发展产生了前所未有的影响,导致了知识经济的迅速兴起。在知识经济时代,科学技术越来越居于核心地位。

指明了我国

现代化建设的重点

第三,指明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重点。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是一项崭新的事业,没有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既是对马克思科技观的继承,对发达国家生产力发展规律的科学总结,更是对当代世界经济趋势做出的准确判断,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明了工作重心。邓小平认为: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没有科学技术的高速度发展,也就不可能有国民经济的高速度发展。

有助于确保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第四,有助于确保伟大中国梦的实现。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了中国梦的发展愿景,要建成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的美好家园。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科学技术特别是高新技术正日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国家与国家间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国家的竞争力越来越聚焦在人才的竞争力上,聚焦在对知识产权的拥有与运用的能力上。因此,坚持以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指导思想,高度重视科学技术在生产力中的中心地位,加强科学技术的创新能力,是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理想的关键。

END

相关图书

《复兴之旅:新中国70年生产力发展理论与实践》

主编:真虹 李庭辉

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

购买电子书

内容简介:

新中国成立以来,生产力的发展是在一穷二白基础上起步的。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通过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和经济体制改革,建立与完善新型的社会主义生产关系,为生产力发展创造良好的社会、经济、政治环境。同时,积极抓住世界科技革命与产业革命的战略机遇,引进国外先进技术与管理方式,实施以引进消化与自主创新并举的发展战略,着力提高生产力各要素的质量,优化生产力要素的组合方式,实现生产力跨越式发展。这段宝贵经验值得总结分析。本书紧紧围绕中国生产力70年发展这一历史主线,总结新中国70年生产力发展的基本经验,同时对未来30年中国生产力高质量发展进行战略思考。

网络讯息

什么是糖蒜配方?

2022-12-21 22:06:15

网络讯息

葡萄干怎么吃(葡萄干的100种吃法)

2022-12-21 22:07:51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