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的人兔大战经过150多年的争斗,人类还是没有占到上风。兔子这种繁殖能力超强的动物,一旦没有天敌的约束,那数量就很容易面临爆发式增长。
在我国的青藏高原地区就生长着这样的一种动物,高原鼠兔。听到它的名字大概就能猜到它的长相,既像鼠,也像兔,但它既不是老鼠也不是兔子。就单从他的长相上来说吧,圆圆的耳朵,其实更像老鼠一点,但他们的习性却和兔子非常接近。这也是为什么得名鼠兔的原因。
除此之外,鼠兔的耳朵比老鼠和兔子都小上许多,成年的高原鼠兔体重不到200克,体长一般在十到二十厘米之间,体型大小介于老鼠和兔子之间,这两种特征导致它们散热量相对较小,成为一种比较耐寒的动物。它们普遍怕热,虽然可以在很冷的环境中生存,但却接受不了温度较高的地区,北美鼠兔在25.5摄氏度以上的环境中,6个小时就会有生命危险,这也是我国的鼠兔主要分布在青藏高原的原因。
高原环境恶劣,温度很低,所以很少有动植物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中留存下来,但它们不一样,它们喜寒的习性可以在这里很好的生存繁殖,甚至数量一度达到了12亿只。然后那时正值高原草场退化,个别地区草场沙化严重,于是人们自然而然就认为是泛滥的鼠兔将草原的草都吃光了,还破坏了草原的植被导致水土流失。鼠兔这个名字一度与草原害兽相关联。
草原牧民曾经一度很讨厌高原鼠兔和兔子,因为他们数量增长速度很快,而且主要的食物为草。再加上鼠兔和老鼠长得很像,人们就容易将他和喜欢偷食物的老鼠联想到一起。
他们认为鼠兔泛滥的数量导致草原的植被破坏和水土流失,它们大量的啃食草原上的草皮,也给畜牧业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畜牧效率降低,过度的啃食还导致植被破坏,草原沙土化,很可能会引发沙尘暴天气。
除此之外,因为它们还很擅于挖洞,人们认为正是这些洞加速了水土流失,阻碍了植物生长。因此,为了当地的环境,1958年的时候,开始了大规模的灭鼠兔行动。
其中青海省一年就投入了3500万元在将近3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撒下毒药用于灭鼠兔。但事实,鼠兔真的被冤枉了。
事实上,草原环境的快速恶化和上世纪六十年代以来青藏高原畜牧业的快速发展有很大的关系。草场退化大概率就是因为过度放牧导致的。相关人员在经过研究之后也表示,鼠兔相比于优质草场,更常出现在植被覆盖相对较少的地区。植被高度相对较高的地区很难发现鼠兔的踪迹。这是因为当植被的高度相对比较高时,鼠兔较难发现捕食者的踪迹,所以他们会选择草长得不太茂密也不高的地区,以便于躲避危险。而且高原鼠兔在啃食草叶时因为补偿效应也会刺激植被的生长。
高原鼠兔不止会刺激植被的生产,由于喜爱挖洞,高原鼠兔就能在挖洞时顺便将硬化的土地翻土,这样利于土壤对营养物质的吸收。专家还发现,它们活跃的地区,水土流失的情况也因为他们打的洞缓解了很多。它们的洞一般面积很大,所以在恶劣寒冷的高原环境中,也会给其他的动物提供避寒的场所。
高原鼠兔生产周期短,一般只需要一个月左右,每年可以生两胎幼崽,每胎3到4只左右,所以它们的数量高居不下,这为高原上的很多动物都提供了食物来源,是它们赖以生存的主要食物。另外由于这种小动物也不需要冬眠,这为很多高原动物在冬天食物匮乏的高原地区提供了来源。
高原鼠兔这些年也与高原上的植物和动物建立了一套相对完整的生态系统,为维护青藏高原的生物多样性也做出了不少的贡献。至此,在停止了对它们的捕杀后,高原鼠兔再也不是高原上人人喊打的害兽了,相反成为了高原上的功臣。
世界上共有的30种鼠兔中,中国就有24种,一半都是中国特有的种类,其中以高原鼠兔和伊犁鼠兔最为有名。
其中伊犁鼠兔是仅存在中国新疆的一种鼠兔,长相非常可爱,是鼠兔中耳朵最大,后足最长、体型最大的一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