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对地球的影响有多大?盘点2020年生态大事件

近日,世界气象组织(WMO)发布的最新一期《温室气体公报》(以下简称《公报》)指出,2021年,大气中二氧化碳、一氧化二氮和甲烷浓度均创新高,并在2022年继续上升,其中甲烷浓度增幅最大。

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

世界气象组织(WMO)最新发布的《温室气体公报》显示,二氧化碳、甲烷和氧化亚氮三种主要温室气体的大气水平在2021年均创下了新高。

根据《温室气体公报》报告,自近40年前开始系统测量以来,2021年的甲烷浓度出现了最大的同比增幅。这一异常增长的原因尚不清楚,但似乎是由生物和人类引发。这份报告再次强调了采取紧急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防止未来全球温度进一步上升面临的巨大挑战,及其极端必要性。

气候变化警报再次敲响。2020年—2021年,二氧化碳水平的增幅大于过去十年的平均年增长率。气象组织全球大气监视网内台站的测量结果显示,2022年上述水平仍在继续上升。在1990至2021年间,长寿命温室气体对气候的增温效应(称为辐射强迫)增加了近50%,其中二氧化碳约占80%。

2021年的二氧化碳浓度为百万分之415.7(ppm),甲烷为十亿分之1908(ppb),氧化亚氮为334.5ppb。这些数值分别为工业化前(人类活动开始破坏大气中这些气体的自然平衡之前)水平的149%、262%和124%。

世界气象组织秘书长佩特里·塔拉斯称,《温室气体公报》再次强调了采取紧急行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并防止未来全球温度进一步上升面临的巨大挑战,及其极端必要性。有一些具成本效益的战略可用于应对甲烷排放问题,特别是应对化石燃料部门的排放,应该立即实施这些战略。甲烷的寿命相对较短,不到10年,因此它对气候的影响是可逆转的。作为首要和最紧迫的优先事项是必须削减二氧化碳的排放,因为它是气候变化和相关极端天气的主要驱动因素,而且将通过极地冰层损失、海洋增温和海平面上升等方式影响气候数千年。

《温室气体公报》显示,2021年,大气二氧化碳达到了工业化前水平的149%,主要因素是化石燃料燃烧与水泥生产的排放。自2020年因新冠疫情采取隔离措施以来,全球排放量有所反弹。在2011年—2020年人类活动的总排放量中,约48%累积在大气中,26%在海洋中,29%在陆地上。

陆地生态系统和海洋吸收二氧化碳和减缓温度上升的能力正在下降,在有些地方,已经出现了土地汇变成二氧化碳源的情况。

大气甲烷是气候变化的第二大贡献者,它由多种重叠的源和汇组成,因此很难按来源类型来量化排放。自2007年以来,全球平均大气甲烷浓度一直在加速增加。2020年和2021年的年度增长率(分别为15和18ppb)是自1983年开始系统记录以来的最大增幅。

氧化亚氮是第三种重要的温室气体。它既可通过自然源(约57%),如海洋、土壤等;也可通过人为源(约43%)排放到大气中,如生物质燃烧、化肥使用和各种工业过程等。2020年—2021年的增幅略高于2019年—2020年观测到的增幅,也高于过去10年的平均年增长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27次缔约方会议(COP27)将于11月7日—18日在埃及举行。在沙姆沙伊赫会议前夕,世界气象组织将提交其《2022年全球气候状况》临时报告,说明温室气体如何继续推动气候变化和极端天气,数据揭示了2015年至2021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暖的七年。

创纪录的2021年

根据第32次年度气候报告,除了温室气体浓度创新高,全球海平面和海洋热量在2021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

1993年至2021年全球海平面(背景图)和当地海平面(点)的变化,全球海平面几乎都上升了(蓝色)。在当地,一些沿海地区的海平面下降(棕色),因为那里的地面上升速度比全球海平面快。

报告中值得注意的结论:

1、地球的变暖趋势继续。一系列的科学分析表明,全球年表面温度比1991-2020年的平均温度高0.38-0.50华氏度(0.21-0.28摄氏度)。这使2021年成为自19世纪中后期开始记录以来最温暖的六个年份之一。过去七年(2015-2021年)是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七年,自有记录以来,全球平均地表温度每十年平均上升0.14-0.16华氏度(0.08-0.09摄氏度),自1981年以来,上升速度超过两倍(根据一系列科学分析,自1981年以来,每十年0.32-0.36华氏度,或者0.18-0.20摄氏度)。自前工业化时代以来,全球温度己经上升了近2华氏度(1摄氏度)。

2021年二氧化碳达到至少80万年来的最高值

2、海洋热量和全球海平面是有记录以来最高的。海洋封存了由温室气体和其他因素困在地球系统中的绝大部分多余能量,在过去的半个世纪中,估计超过90%。从海洋表面到6000多英尺深处测量的全球海洋热含量继续增加,并在2021年达到新的记录高点。连续10年,全球平均海平面上升到一个新的记录高点,比1993年的平均水平高出约3.8英寸(97.0毫米)。

2021年全球海洋热含量创新高

由于温室气体数量的增加而被截留在地球系统中的大部分多余能量都储存在海洋中。这张地图显示了1993年至2021年间全球海洋获得(橙色)或失去(蓝色)能量的地方。趋势相对于每年的变化较小的地方(没有统计学意义)用灰色阴影表示。

3、拉尼娜状况降低了海洋表面温度。始于2020年中期的拉尼娜状况持续了202年的大部分时间。2021年全球海面年度温度低于2019年和2020年,部分原因是拉尼娜现象,但仍比1991-2020年的平均温度高出0,52华氏度(0.29摄氏度)。2021年期间,大约57%的海洋表面经历了至少一次海洋热浪。

2021年年初和年底太平洋地区都出现的双降寒流

2022年1月至12月,整个太平洋的月度海面温度与198到993年的平均温度的动画比较。由于拉尼娜现象一厄尔尼诺.南方涛动气候模式的凉爽阶段在这一年的开始和结束时到位,太平洋在这一年的大部分时间里,赤道上的温度比平均水平低(蓝色)。

4、南半球的气温参差不齐。拉尼娜现象使新西兰成为有记录以来最温暖的一年,但也使澳大利亚成为自2012年以来最凉爽的一年。在南极洲,强而稳定的极地涡旋中的冷空气促成了南极有记录以来最冷的冬天(从4月到9月)。在南极半岛,即该大陆唯一到达南极圈以外的部分,有两个站点收到了持续的温暖的北风;其中一个站点的年温度平了其历史最高纪录,而另一个站点则经历了其第二高的温度纪录。

5、北极地区总体上比较凉爽,但也创造了一些记录。北极地区有自2013年以来最凉爽的一年,但2021年仍然是122年记录中第13个最温暖的年份。夏季发生了极端高温事件。在北美西部的大规模热浪中,6月30目在加拿大西北地区的史密斯堡记录到103、8华氏度(39.9摄氏度)的温度;这是有史以来北纬60度以上的最高温度记录。2021年8月14目,格陵兰冰原上发生了一次大范围的融化事件一这是该季节有记录以来最晚的一次,与位于海拔10,500英尺(3,200米)以上的高峰站33年记录中的首次降雨相吻合。虽然北极的最小海冰范围在43年的记录中是第12小的范围,但在一个或多个夏季融化季节中幸存下来的多年冰的数量在北极的记录中是第二低。这表明北极地区持续过渡到一个更年轻、更薄的冰层,这在未来更有可能经历完全融化。

北极海冰层年龄厚度观测图

专家们用冰层的年龄(自四80年代以来一直在观测)作为冰层厚度的代表。在1985年3月中旬(左),冬季最大的冰层由至少4年的冰(白色)主导。在2021年(右图),只有一小块非常老的冰紧贴着加拿大北极的岛屿。超过一半的冬季冰层不到一年(深蓝色)。

6、热带气旋活动远高于平均水平。去年北半球和南半球风暴季节有97个命名的热带风暴,远高于1991—2020年的平均数87个。七个热带气旋达到了萨菲尔·辛普森飓风等级的5级强度。北大西洋飓风盆地记录了21个命名的风暴,是该盆地的第三多,仅次于2020年创纪录的30个气旋和2005年的28个。4级飓风伊达是大西洋地区影响最大的风暴。伊达的损失为750亿USD(美元),是2021年美国最昂贵的灾难,也是1980年以来记录的第五大飓风。超强台风莱伊是菲律宾历史上第三昂贵的台风,造成约10亿USD的损失和400多人死亡。

气候承诺仍不足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处周三警告说,虽然《巴黎协定》的大多数签署国提交的计划将减少全球温室气体排放,但这些计划仍然不够雄心勃勃,无法在本世纪末将全球气温上升限制在1.5℃。

报告显示,目前的综合国家自主贡献(NDCs)——即各国为解决排放问题和减缓气候变化承诺作出的努力——正将我们的地球引向至少2.5℃的升温,这是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气专委)的科学家们认为的灾难性水平。

气专委在2019年表示,为了遏制全球变暖,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需要比2010年的水平减少43%。但根据目前的各国气候计划显示,到2030年,二氧化碳排放量反而将增加10.6%。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执行秘书西蒙·斯蒂尔(Simon Stiell)表示:但科学是明确的,《巴黎协定》的气候目标也是明确的。我们仍然远远没有达到使我们迈向1.5℃世界所需的减排规模和速度。

斯蒂尔敦促各国政府在气候变化大会上展示他们将如何通过立法、政策和计划将《巴黎协定》付诸实施,以及他们将如何合作并为实施提供支持。

他还呼吁各国在四个优先领域取得进展:减缓、适应、损失和损害以及气候融资。

世界气象组织的报告旨在激励谈判代表采取更具雄心的行动,以实现《巴黎协定》将全球升温限制在远低于工业化前水平的2℃,最好是1.5℃以下的目标。目前,全球平均温度比1850-1900年工业化前的平均温度已高出1.1℃以上。

塔拉斯说:我们需要改变工业、能源和运输系统以及整体生活方式。所需的变革在经济上是可以承受的,在技术上也是可能的。但时间已经不多了。

联合国官员呼吁美中合作拯救世界

当地时间3日,联合国驻华协调员常启德(Siddharth Chatterjee)在美国知名财经网站CNBC撰文,呼吁美国与中国以即将召开的《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缔约方会议第二十七次会议(COP27)为契机在气候变化问题上展开合作,他称美中不应放弃拯救世界的历史性机会。

常启德写道,COP2711月6日在埃及召开,世界各国面前都有两条路。其中一条是人类现在所走的道路:不断地消耗地球上的资源,排放有毒物质。这导致更多的气候变化问题、洪水、火灾、饥饿、疾病、迁移和战争。另一条则通向生存,通向可持续的经济增长、共同繁荣与和平。第一条道路很宽,而第二条道路很窄,需要全球团结起来,以及各个层面的结构性变革。这些变革需要所有国家,特别是美国和中国的领导。

他表示,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两个最大的经济体,也是最大的碳排放国。两国有能力、有知识、有责任开辟一条可持续发展之路。

常启德称,在气候变化问题上,美国和中国可以各自采取措施,但它们也应突破目前的紧张关系,进行合作。这两个国家拥有巨大的人力资源、科技能力,有助于推动向可再生能源的快速过渡。两国的努力加在一起远远大于各自为战的总和。两国的共同影响力将推动其他国家在气候变化问题上采取行动。

中美两国在气候变化领域曾展开一系列合作,但因美众议院议长佩洛西今年8月一意孤行窜访台湾地区而按下暂停键。中国外交部发言人表示,美国不代表全世界,中方将一如既往积极参与应对气候变化国际和多边合作,继续坚定不移推进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积极参与气候变化主要渠道谈判,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力所能及的支持和帮助,为应对气候变化这一全球性挑战作出自身贡献。

常启德在文中也提到,目前,美中合作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但仍然存在希望。他写道,十多年前,美国和中国之间的合作为全球应对气候变化奠定了基础,为2015年《巴黎协定》铺平了道路。自那以后,两国之间的合作推动了有关议题的进展,包括在2021年,两国的参与帮助恢复了在格拉斯哥举行的气候谈判。常启德称,如果不重启美中合作,COP27的前景将十分黯淡。

一位国际问题专家3日对《环球时报》记者表示,美国应该放弃对华种种挑衅,为气候合作创造条件。

常启德去年1月就任联合国驻华协调员,成为联合国发展系统在华的最高级别代表。他去年年初接受中国媒体采访时表示,给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的抗疫表现打A +。

来源:环球时报、中国环境、联合国新闻,生态中国网综合整理,图文侵删。

网络讯息

为什么我们关心生物灭绝?

2022-12-17 12:00:05

网络讯息

人有困难向哪家媒体求助?如何解决不公平的问题?

2022-12-17 12:01:0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