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4日,北京市疾控部门通报发现第二例输入性H7N9病例。该患者在外地有活禽暴露史。目前在京密切接触者均无相关症状。截至目前,今年北京市已报告两例H7N9病例。疾控方面预测,未来仍会出现H7N9病例,疫情仍主要呈散发状态,也会出现少量的聚集性发病,不排除北京居民感染H7N9病毒的可能,特别是与禽类密切接触的人员风险更大。
国家卫计委疾病预防控制局14日发布2017年1月全国法定传染病疫情概况。全国共报告法定传染病482019例,死亡1121人。其中,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数192例,死亡数79人。
H7N9是什么意思?
先来看看病毒是什么样?
这是在显微镜下的流感病毒,你可以看到其蛋白质壳外的抗原突起。
可以看到其表面抗原突起有两种:一种是上图锥状的那种,叫血凝素(HA),一种是上图棒状抗原,叫神经氨酸酶(NA)。由于流感病毒是一种极其容易突变的病毒,其表面抗原的特点也会随着基因的改变而改变。目前实验室共发现了15种不同的血凝素亚型和9种神经氨酸酶亚型,就是H有15个亚型(H1~H15),N有9个亚型(N1~N9)。
H1N1猪流感病毒↓↓↓
H7N9禽流感病毒↓↓↓
H7N9型禽流感
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亚型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于2013年3月底在上海和安徽两地率先发现。
临床表现
人感染H7N9禽流感潜伏期一般为7天以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和全身不适。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表现为重症肺炎,体温大多持续在39以上,出现呼吸困难,可伴有咳血痰;可快速进展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纵隔气肿、脓毒症、休克、意识障碍及急性肾损伤等。
一、 病原学
禽流感病毒属正粘病毒科甲型流感病毒属。禽甲型流感病毒颗粒呈多形性,其中球形直径80~120nm,有囊膜。基因组为分节段单股负链RNA。依据其外膜血凝素(H)和神经氨酸酶(N)蛋白抗原性不同,目前可分为16个H亚型(H1~H16)和9个N亚型(N1~N9)。禽甲型流感病毒除感染禽外,还可感染人、猪、马、水貂和海洋哺乳动物。可感染人的禽流感病毒亚型为H5N1、H9N2、H7N7、H7N2、H7N3,此次报道的为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该病毒为新型重配病毒,其内部基因来自于H9N2禽流感病毒。
禽流感病毒普遍对热敏感,对低温抵抗力较强,65℃加热30分钟或煮沸(100℃)2分钟以上可灭活。病毒在较低温度粪便中可存活1周,在4℃水中可存活1个月,对酸性环境有一定抵抗力,在pH4.0的条件下也具有一定的存活能力。在有甘油存在的情况下可保持活力1年以上。
二、 流行病学
(一)传染源。目前尚不明确,根据以往经验及本次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推测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及其分泌物或排泄物。
(二)传播途径。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密切接触感染的禽类分泌物或排泄物等被感染,直接接触病毒也可被感染。现尚无人与人之间传播的确切证据。
(三)易感人群。目前尚无确切证据显示人类对H7N9禽流感病毒易感。现有确诊病例多为成人。
(四)高危人群。现阶段主要是从事禽类养殖、销售、宰杀、加工业者,以及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者。
预防
H7N9目前被定为乙类传染病,是由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病死率较高。
目前我国处于H7N9疫情高发季节,南方多个省份持续出现H7N9病例报告。
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流行病学首席专家曾光也于央视公开说过H7N9仍未发现有人传人病例,禽流感可防可控,公众不必过于恐慌。
以后我们的预防措施,勤漱口,甚至可以用一些消毒液进行漱口。勤洗手,必要的时候戴口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