蟾宫折桂下一句是什么(蟾宫折桂打一个动物)

作者:赵运涛

人是符号的动物,所有文化形式都是符号形式。北京师范大学古典文献学博士、对外经济贸易大学文学系主任赵运涛的新著《符号里的中国》从传世文献、考古发掘和民间信仰中精选能够代表中国的100多个符号,上到传统神话与故事中的龙、凤、貔貅、太极图、八卦图,下到孩子们喜欢的葫芦娃、孙悟空、哪吒,对每个符号的生成过程、发展流变、现今影响、寓意与应用作了细致考辨,将文化中国以可亲可爱可感的方式娓娓道来,彰显中华文化共同体的魅力。作者博物洽闻,通达古今,通过读懂符号里的中国,在高科技、时事、考古等热点中发现文化价值,将日常生活变成一场充满趣味的人文之旅。

古代的中秋节可以通宵玩耍?吃月饼的习俗是什么时候开始有的?谁是第一个月宫之主?中秋将至,让我们从符号里的中国寻找答案。

最早的月宫之主

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之一。据说源于远古的祭月崇拜。《礼记》曰:天子春朝日,秋夕月。朝日之朝,夕月之夕。夕月之夕就是夜晚祭祀月亮。而八月十五被定为一个节日则是到了唐代。《唐书·太宗记》曰:八月十五,中秋节。

到了唐代,祭月变成了赏月,并增加了团圆的内涵。到了宋代,中秋节极为兴盛,成了重大的节日,这一天人们可以通宵达旦地游玩。《东京梦华录》说:中秋节前,诸店皆卖新酒……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丝篁鼎沸,近内庭居民,夜深遥闻笙竽之声,宛若云外。闾里儿童,连宵嬉戏。夜市骈阗,至于通晓。

到了元代末年,又出现了吃月饼的习俗。明代《西湖游览志余》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月饼仿照圆月的形状,也是为了祈祷团圆。到了明代末年,北方一些地区又出现祭祀兔儿爷的习俗。明人纪坤《花王阁剩稿》曰:京中秋节多以泥抟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状,儿女祀而拜之。

时至今日,每到中秋月圆之时,人们仍会仰望月宫,追寻嫦娥、玉兔、金蟾、桂树以及吴刚的踪影。然而,这些人们想象的月亮上的神人或精灵,并不是在同一个神话体系中一下子同时出现的,而是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叠加而逐渐被人们凑在了一起。

上古时期,人们认为万物皆有灵,高山上有山神,深渊里有水神,月亮上自然有月精。月有圆缺,古人又认为月精可以死而复生。《楚辞·天问》曰:夜光何德,死则又育?厥利维何,而顾菟在腹?顾菟并不是兔子,闻一多在《天问·释天》中举出十来个证据,证明顾菟实际上是蟾蜍,而蟾蜍就是月精,这是在人们的幻想中最早登上月球的宫主。

那么,我们常说月中有白兔捣药,兔子又是什么时候出现在月亮上的呢?汉代刘向《五经通义》说:月中有兔与蟾蜍何?这是认为月中有兔子和蟾蜍两种精灵。从西汉帛画中,我们发现,月亮上确实还有一只兔子,但这只兔子在奔跑而没有捣药。传说捣药的兔子本属于西王母神话,大概因为有关嫦娥的传说往往说她吞服了不死药,而月亮又被看作能死而复生,这些联想最终使得月亮上的兔子有了本职工作——捣药。

这只兔子又是如何去了月亮上的呢?闻一多在《天问·释天》指出:盖蟾蜍之蜍与兔音易混,蟾蜍变为蟾兔,于是一名析为二物,而两设蟾蜍与兔之说生焉。实际上只有一只蟾蜍,兔完全是出于读音的误会。月亮上有了兔子的传说后,又因为后人喜欢兔子而不太喜欢蟾蜍这种动物,玉兔的形象就逐渐压倒了蟾蜍,成了月宫中嫦娥的陪伴者。

嫦娥何时奔月

嫦娥可能是从《山海经》里的常羲演变来的。《山海经·大荒西经》说:帝俊妻常羲,生月十有二,此始浴之。常羲是月亮的母亲,羲古音与娥相近。嫦娥奔月的传说大概先秦时期就有了,到了汉代,有了比较完整的记载。《淮南子·览冥训》说:羿请不死之药于西王母,姮娥窃以奔月,怅然有丧,无以续之。姮娥即嫦娥,她趁羿不在的时候,偷吃了长生不死药,奔逃到月宫去了,这是第一次将嫦娥和后羿联系起来了。为什么嫦娥能拿到后羿的不死药呢?到了东汉,高诱在《淮南子》注释中进一步做出解释说:姮娥,羿妻。《淮南子》中,有不死药的后羿是神话传说中射日的后羿,早期是没有任何关于他的妻子的记载的。直到东汉,高诱才说嫦娥是射日的后羿之妻,乃是误认,但从此人们也就认定了嫦娥与后羿是一对。

到了明末,题作钟惺编辑、冯梦龙鉴定的《有夏志传》再一次发生误解,又把历史上的后羿与嫦娥看作了夫妻。说夏朝国王太康看上了后羿的妻子嫦娥,想用一座城池跟后羿交换,后羿居然答应了,嫦娥知道消息后大失所望,偷偷吃了不死药而飞升月宫。这就又把历史上本有妻子的后羿与神话传说中的后羿混淆了,而且还为嫦娥奔月找了一个新理由,那就是:嫦娥是被逼无奈而吃了不死药奔月的。早在唐代,李商隐诗曰: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可能会为自己吃了灵药后悔吧,因她自己的私心而只得独守广寒宫。大概因为当时还没有传说说她是被逼无奈的。

除了《有夏志传》,后来民间又有传说说后羿不在家,其徒弟蓬蒙想抢夺不死药,嫦娥无奈吞药而升月,等等。嫦娥奔月的理由,后人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解释。至于嫦娥奔月的结果,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也呈现出不同的面貌。

蟾蜍与嫦娥本来是毫不相关的故事,只因为都在月亮上,所以到了汉代,人们把嫦娥的故事与月亮上的蟾蜍联系起来,这样一方面可以解释月亮上蟾蜍的来历,另一方面又能解释嫦娥与后羿故事的结局。在汉代,人们认为嫦娥奔月后变成了蟾蜍。《初学记》卷一引古本《淮南子》,于姮娥窃以奔月句下,尚有托身于月,是为蟾蜍,而为月精十二字,是说嫦娥到了月宫,最后的结局是变成了癞蛤蟆。大概后来人们觉得美女变蟾蜍的故事过于破坏美好了,就渐渐将嫦娥的故事独立出来,于是月亮上就有了嫦娥和蟾蜍两种生物。再后来,随着道教的发展,嫦娥作为月宫仙人的形象胜出,嫦娥变蟾蜍的故事就渐渐消失了。

《西游记》中,嫦娥也有出场,是美女的形象,与之相关的最有名的故事大概就是猪八戒调戏嫦娥了。除此之外,在收玉兔的时候,嫦娥也出现了。行者回头看时,原来是太阴星君,后带着姮娥仙子,降彩云到于当面。太阴星君是道教后来创造出来的月神,民间常把她与嫦娥合二为一。当太阴星君收了玉兔之后,来到国王面前,孙悟空介绍说:天竺陛下,请出你那皇后嫔妃看着,这宝幢下乃月宫太阴星君,两边的仙妹是月里嫦娥,这个玉兔儿却是你家的假公主,今现真相也。围绕在太阴星君身边的是众多嫦娥,也就是说月宫中有很多仙女都被称为嫦娥,当年猪八戒调戏的嫦娥可能只是月宫中的嫦娥仙子之一。太阴星君还介绍说,这位公主本是月宫里的素娥(嫦娥的别称),只因为她在月宫打了玉兔,又思凡下界,就转世做了公主,而玉兔为了报仇,才下界取代她,又想着和唐僧成亲。可见在《西游记》中,月宫上的神仙是极多的,而实际上这些又都可看作是传统嫦娥的分身。

中秋的吉祥元素

早期神话传说中,月宫是很冷清的,只有嫦娥与玉兔、蟾蜍,嫦娥是很孤独的,连个邻居都没有,所以李白《把酒问月》诗曰: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到了晚唐,月宫中才又多了一个人,即吴刚。段成式《酉阳杂俎·天咫》记载,西河有个叫吴刚的人,因学仙有过,被罚到月亮上砍桂树。这棵桂树很神奇,一斧子砍下去,瞬间就又能复合,于是吴刚只能不停地砍,而树则随砍随合。《西游记》中沙和尚曾夸耀自己的兵器说:宝杖原来名誉大,本是月里梭罗派。吴刚伐下一枝来,鲁班制造工夫盖。也就是说,沙僧的禅杖是吴刚伐下来的一根桂枝。

月宫上有了嫦娥,也有了吴刚,那么他们两个是夫妻关系吗?辛弃疾词曰:飞镜无根谁系,嫦娥不嫁谁留?嫦娥究竟有没有嫁人呢?最晚到西汉就有嫦娥飞天的完整故事了,东汉时她被误认为是后羿的妻子,而到了唐代才有吴刚学仙的故事。吴刚的故事要晚得多,所以至少在唐前,是不会有他们是夫妻的传闻的。

后来民间确有一些传说将吴刚与嫦娥视为夫妻,但这种说法应该是近现代才出现的。大概因为他们同在月亮上,一男一女,嫦娥的形象又常是手拿桂枝,而吴刚是伐桂的,于是出于各种目的,如对爱情圆满、家庭团圆的向往等,总希望嫦娥与吴刚能有点绯闻。

总之,中秋节作为一个传统节日,为中国传统文化增色不少,它本身就是团圆的象征,是相思的寄托。月宫上的诸多神话传说形成的符号,也形成了各种吉祥元素,如嫦娥是美的象征,桂枝是贵的象征,等等。在古代绘画、家具、剪纸等艺术作品中常见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蟾宫折桂、玉兔捣药等图式,这些都是古人审美及美好愿望的体现。(赵运涛)

来源: 解放日报

网络讯息

流出黄绿色粘稠分泌物(白带黄绿色,可自愈吗)

2022-12-15 15:42:50

网络讯息

江阴港在哪里(江苏江阴港在哪里)

2022-12-15 15:44:1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