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你为什么不说话?是诚实的自闭症还是侠客的沉默?

如果说,香港回归25年间,港剧是内地观众探知香港文化的窗口,香港演员便是窗边的讲述者。戏中,他们以角色动情演绎香港变迁,向内地娓娓道来香港故事;生活中,他们也亲身感受着国家的日新月异,用心怀抱内地。

沧海浮沉随浪,戏中尽揽;今朝韶华共赏,此情依旧。香港回归25周年之际,新京报独家策划专访14位香港演员,他们中有些人如今依然坚守在电视业一线,有些人则过上了低调平凡的生活。但他们都是香港回归的重要幕前见证者。通过他们的动人讲述,我们试图重温香港电视剧最珍贵的黄金年代,唤起两地血脉相通的情感共鸣。

细数陈锦鸿的经典角色:港剧《新上海滩》中的热血青年许文强,《天地豪情》中于逆境自得其乐的程家雄,《雪山飞狐》中肝胆相照的大侠胡斐,《创世纪》中坚持原则、利己主义的许文彪……将这些角色的特质拼凑起来,你或许就了解了百分之八十的陈锦鸿。而陈锦鸿的人生,也像他饰演过的诸多角色一样,自有一套独特的人生哲学。

陈锦鸿从不给自己制定目标,对于角色他也从不去求人,找我演的,我一定尽力演好。 受访者供图

他从未制定宏伟的理想与目标,更相信缘分。上学时因气质接近周润发,他走上了演艺道路。香港演艺学院录取早于TVB艺员训练班,他放弃了直接签约TVB的机会,之后几经辗转,直到26岁又回到TVB。缘分这样安排我就觉得很好。

陈锦鸿也是诸多监制、导演眼中能啃硬骨头的演员。无论是珠玉在前的《新上海滩》,还是迟迟未选中演员的反派许文彪,陈锦鸿都全盘接下。这些硬骨头成就了陈锦鸿,却没有一个是他主动争取来的。我这个人就是不求人。你来找我演,我就演,而且我一定尽全力演好。

2012年,45岁的陈锦鸿拿下了TVB万千星辉颁奖典礼第一次设立的杰出演员大奖。但他却选择在最风光时离开TVB,回家照顾罹患自闭症的儿子。他搬家到香港郊区,每天陪孩子运动、钓鱼、爬树,不厌其烦地教孩子认字、说话。很多人为他减少拍戏量而惋惜,但他从未后悔当时的选择——一个男人必须肩负起作为爸爸,作为家庭顶梁柱的责任。

就像被命运不断推着前进,但每一个人生岔路的抉择,又巧妙地被他掌握在自己手里。人家总说,很难达到自己的预期。我说不是啊!很容易的,你别要太多就可以了。一年做一件事,很容易做成的。

如今,陈锦鸿将事业重心放在内地,偶尔跑些商演,也等待着演戏的机会,过着一种低调、平凡却自足的生活。他时常教育儿子,做人就是要开心,要喜欢自己。陈锦鸿也始终奉行这一套人生原则。我现在处于我这么多年最好的状态,最安心、最安定;越来越喜欢自己。这是最重要的。他坦言。

从农村走到湾仔

厨师、警察、演员,是他的三大理想

陈锦鸿出生于上世纪60年代末,是被香港电视剧影响的第一代人。

那时,大部分香港的孩子放学回家,除了做功课,就是不停地看电视:下午看卡通片,晚上吃完饭就看电视剧。但往往此时,陈锦鸿耳边总会传来妈妈的指责:你懂演戏吗?以后能当演员吗?还是好好念书吧!

陈锦鸿小时候生活在香港的偏远农村,家里有两个姐姐,两个妹妹,他是唯一的男孩。一家人住在木头盖的屋子里,周围都是小村庄,没有通往外面的路。受传统的教育理念,以及香港高压的竞争环境影响,陈锦鸿的父母信奉棍棒出孝子读书改变命运。他们对儿子最大的期望便是多读书,开阔眼界,这样无论未来做什么工作,都更容易在复杂的社会中生存下来,吃亏几率也小一点。每当父母说起这些,陈锦鸿表达自己的异议时,就难免要挨一顿打。

好在,陈锦鸿学习成绩不错,但以他自己的形容,全靠背的,其实内容没有消化,就是记忆力好。于是他给自己的未来提供了三个选择:第一是成为厨师,因为我妈妈煮菜煮得非常好,我跟她学得也蛮不错。第二是成为警察。他喜欢按部就班的日子,也满足于完成别人安排的任务。而第三,便是成为演员。

年少时,陈锦鸿就想过未来能成为一个演员,通过表演了解自己。

学生时代的陈锦鸿曾以为演戏很简单,因为电视机里演员哭的时候,他也会坐在沙发上哭;演员笑,他也笑。他似乎拥有与平行人生共情的天赋。但更重要的是,陈锦鸿对这个世界总是感到敏感。我对自己有很多不了解的地方。我太复杂了。作为一个农村孩子,我不能平衡。你可以说我是幻想也好、梦想也好,就是不开心、不明白、不了解。

而表演构筑了他走出村庄的那条路。在警察学院尚未开始报名前,陈锦鸿率先报考了提前招生的香港演艺学院和TVB艺员训练班。很快,演艺学院展开面试,第三次面试后陈锦鸿便收到了通知书。他走出了农村,走到了湾仔。

演员对我来说是什么?演员挣的钱并不多,每天工作二十多个小时,不睡觉,我必须有另一个原因去支撑我做这件事。那就是通过演戏,通过每一个角色去了解我自己、发现我自己、改善我自己。这就不一样了,不给钱,我也要演戏。

接演《新上海滩》

每晚难以入睡,寻找与周润发的区别

陈锦鸿仍记得演艺学院选择他的原因:当时演艺学院的很多老师都和周润发合作过,像钟景辉老师一手提携了周润发。他们也觉得我的声音、我的表情,情绪控制,跟周润发真的非常像。

1980年,电视剧《上海滩》播出后在香港引起轰动,也让周润发成为家喻户晓的影视明星。那段时间也曾有很多老师和同学说,陈锦鸿浓密的眉毛,高挺的鼻梁,不经意间流露出的神情和微笑,很像年轻时的周润发。可能因为那时周润发的电视剧非常多,基本上天天都是。所以他的一些小动作、语言,影响了包括我在内的香港人。

在那之后,陈锦鸿没有再看过任何周润发的作品。因为我不想模仿他。陈锦鸿自认,二十岁前的他就想做一个好人,开心地过日子,根本不了解真实、全面的自己是什么样子。他想要成为陈锦鸿,而不是另一个周润发。

直到1996年,陈锦鸿即将在港剧《新上海滩》中饰演许文强一角,他才时隔六年,再次把《上海滩》从头到尾看了三遍,边看边思考自己和周润发的区别。演《上海滩》时,周润发只有25岁。他演的许文强情感强烈,表达浓郁。如果用颜色形容,一定是鲜红色的。但陈锦鸿演许文强时已经快三十岁了。他想更多将自己前三十年的阅历沉淀,而立之年的反思,融入许文强的血肉之中。

陈锦鸿与陈松伶(右)搭档主演港剧《新上海滩》。

在陈锦鸿的理解中,许文强毕业于燕京大学,曾是学生领袖,拥有理想主义情怀,究其内心还是一名文人。只是回到上海后,面对动荡不安的国家,同时机缘巧合结识了混迹于社会的丁力,他的人生故事才开始被扭转。于是在《新上海滩》中,陈锦鸿将他演艺学院进修时学到的剧本理论和文化知识,更多地放在许文强这个角色中,放大他与丁力在认知、思考、理解事物角度上的差距,创造出独属于陈锦鸿文人气质的强哥。

虽然《新上海滩》播出后,香港观众对其评价不一,至今仍有不少争论,但在陈锦鸿来看,他当时只能去尝试、去改变,去挖掘陈锦鸿与许文强的独特联结。在拍摄《新上海滩》时他曾有很长一段时间,每晚都难以入睡,在床上翻来覆去地思考如何塑造出与周润发截然不同的许文强。太难了,因为周润发演得太好了、太丰满了。他是天才演员,很难去超越。我只能找不同的方向去演。

从不求人要角色

答应演难啃的骨头,就会尽力演好

陈锦鸿自幼拜读金庸,《侠客行》是他最喜欢的作品之一。男主角石破天忠厚老实、天赋极高,但追求自力更生,是一个从不求人的傻小子。自此,陈锦鸿也以不求人作为他的人生原则。因为求人,你会有所期待。不求人我觉得非常好,这样生活就掌握在自己手里,不开心、失望的时候也会比较少。

闯入竞争激烈的香港电视业,陈锦鸿也从未求演过任何一个角色。陈锦鸿的家里没有亲戚、朋友从事电视、电影行业,他也从不去社交派对;刚成为演员时,甚至在片场也很少和他人交流。

陈锦鸿(右)参演电影《白发魔女2》。(左为钟丽缇)

1992年,陈锦鸿参演了电影《白发魔女2》,搭档是家喻户晓的演员张国荣、林青霞。这是他的第一部电影。拍摄时,陈锦鸿总是躲在一个角落里看书、看剧本。周围的工作人员来来回回,有的忙着打灯,有的在布景,没有太多人关注到他。等到导演喊准备!陈锦鸿才走到镜头前。直到有一天,张国荣走到正在看书的陈锦鸿面前问,年轻人你叫什么名字?陈锦鸿紧张地回答,我是陈锦鸿。我是演艺学院毕业……张国荣说:你不要在意,我提个意见给你,在片场不要看书。陈锦鸿不明所以,张国荣解释说,你在片场要跟人家交流啊。谈什么都可以的,要融入这个大家庭,不要只在自己的世界里。

这句话他铭记至今。因为在陈锦鸿年少气盛的执念中,他只需把表演这件事做到百分之百,做好功课,演出自己最好的一面,就足够了。拍《创世纪》时,他曾严苛地要求自己,每天外景和内景加起来的NG绝不能超过10次。看似是被动等待机会,实则和石破天一样,陈锦鸿更信奉用自己的能力闯出一片天。

陈锦鸿与罗嘉良搭档主演港剧《创世纪》。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TVB演员大多练就了不睡觉的能力,陈锦鸿更是公认的拼命三郎。1998年,他在电视剧《雪山飞狐》中饰演男主角胡斐,几乎每天从外景到内景都有他的戏份。那几个月,他每天早上6点起床化装,7点出发拍外景;晚上6点收工后,7点赶到内景中再拍摄三四个小时,凌晨才能回家休息。曾有一周左右,陈锦鸿凌晨5点才收工,他只能在片场打地铺,或者窝在化妆间的沙发上睡一两个小时,继续迎接下一个开工日。

陈锦鸿开玩笑道,那时他经常跟工作人员说,早上11点前他的脑子不太清醒,尽量不要安排对白太多,或者太重要的戏份。导演也会考虑到演员状态,偶尔将打戏安排在午饭后,这样由于阳光比较晒,演员就可以多小憩一个小时。但是还好,(那时候)年轻嘛!没事。

陈锦鸿与佘诗曼(右)搭档主演港剧《雪山飞狐》。

拍戏那些年,陈锦鸿几乎没有因为生病请过假,也没有抱怨过拍摄条件差、角色难。他一门心思都扑在琢磨剧本上。以至于,后来找他演的角色,要么是拍摄成本太低、制作周期很紧张;要么是角色太难了,不讨好。像演许文强(《新上海滩》中角色)要面对周润发,哪个敢拍?没办法了就让我拍;许文彪(《创世纪》中角色)光看主线和故事,都是不好的……但每一个安排都是最好的安排。我答应演,就会尽我的能力演好,不后悔,每部戏都当做我最后一部戏努力。

在陈锦鸿看来,人生就好像火柴一样,若要如烟花绚烂,只能多燃尽自己。

放弃一切回归家庭

和儿子在一起的这些年,明白了什么是爱

2009年,陈锦鸿在港剧《巴不得爸爸》中饰演了重情重义、热心孝顺的孤儿楚帆。楚帆四五岁时被高山泉(姜大卫饰)所收养。长大后,他不仅对高山泉如亲父般孝顺,同时也热心帮助他人带孩子,坚守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原则。

陈锦鸿与姜大卫合作港剧《巴不得爸爸》。

彼时,陈锦鸿的儿子也刚满两岁。同样在初为人父的阶段,《巴不得爸爸》中的楚帆让陈锦鸿不断思考着,如何成为一名好爸爸。直到两年后,儿子被证实患上轻度自闭症。我想到了楚帆,为什么我不可以跟他一样?我应该比他做得更好。

那年,陈锦鸿刚刚拍完港剧《万凰之王》,在剧中饰演道光皇帝。这又是一个截然不同的故事,表达着当一个人什么都拥有了,但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时,同样难以获得开心和幸福。表演带来的对自我的持续反思,让陈锦鸿毅然决定在2013年回归家庭,专心陪伴、照顾生病的儿子。

陈锦鸿曾在《我和儿子的每一步》这本书中回忆,六岁是孩子的发育黄金时期,他希望儿子在六岁前能够应用日常语言,起码能说出自己的感受,想要什么、想吃什么。三岁多时,儿子连一句完整的句子都没掌握。如今陈锦鸿再回忆起那段与时间竞赛的日子,仍感紧张,每天都很紧张。如果那几年他学不到,可能以后也学不到了。

陈锦鸿和儿子在一起。 受访者供图

在家的时候,陈锦鸿每天都起得很早,先坐在房间里思考今天给儿子安排怎样的活动、游戏,能够帮助他认知事物。晚上孩子睡觉了,陈锦鸿还在复盘白天的教学成果,反思明天还能有哪些更有效的互动。

比如学习讲话。正常的孩子当你教他天上的时候,基本都能马上重复出来。但自闭症儿童可能12个小时不断被动接收天上,他也不会有任何反应,甚至不喜欢这种方式。所以陈锦鸿将家搬到了郊区,那里有绿油油的草坪,新鲜的空气,一切都灵动且生机盎然。陈锦鸿每天带着儿子去运动,教他钓鱼、爬树,找很多有趣的方式陪他玩,同时再耐心地重复单词,引导他指认事物。最开始,儿子一星期只能学会一个词语。

但无论如何,陈锦鸿仍不断地看书、学习,变换着方式去教导儿子。从不求人的陈锦鸿,那些年,为了儿子不停地求人,求老师能安排时间教儿子,求学校能让儿子入学。他必须乐观地直面挫败,学着将焦点放在儿子进步的地方。每当他有一点点进步,我便很满足,觉得自己所做的很有意义。

如今,陈锦鸿的儿子已经上中学了,长得比他高,营养比他好。陈锦鸿说,年轻时自己的内心也藏着一个复杂的许文彪,有不安、不平衡,总想去抗争,只是把自己伪装成好人。但儿子让他学着接纳自己,我明白了我为什么要妒忌?为什么不安?我不停地反思,不停地跟自己交流对话。最简单的,过去陈锦鸿十分贪恋食物;如今却吃得很简单,健康、有营养就够了,而且每一餐都不会浪费。年轻时陈锦鸿受爸爸的影响,总喜欢用酒精释放压力;但如今他戒了酒,更能清醒地直面生活中一地鸡毛的繁杂。

他曾在书中写到,儿子就像一个严格的老师,让他明白什么是爱,什么是忍耐,什么是坚持,什么是知足,什么是尊重。

移居内地生活

学会网购、买菜,生活平淡却自在

随着儿子顺利升入中学,陈锦鸿终于有机会暂时离开家。他来到内地参加商演,大多是演唱经典香港老歌。每次看到台下那些或中年、或青年的剧迷们,陈锦鸿总是感到十分满足。我很喜欢内地,也很喜欢在内地登台。我可以去不同的地方看看,真的不得了。

这些年,内地的快速发展令陈锦鸿震惊,与上世纪九十年代他来拍《新上海滩》时,早已变了模样。此前,陈锦鸿还是内地、香港两边跑,工作日在内地,周末就回香港陪孩子。直到2019年,他在广州买了一套自己的房子,不大,90平方米左右。

在他看来,内地和香港的生活节奏差距不大,但香港还是相对更快,且其快节奏大多源于人们对生活的不安。资源于人口而言,供不应求;香港的消费水平也居高不下,乘地铁10港币到20港币,一份主餐至少40港币,还有高昂的电费、通话费……为了生活,无论是电视业还是任何行业,只有一个人干三个人的事情才能有竞争力。当年,陈锦鸿选择回家带孩子,他没有告诉身边的任何人,我说了人家就会‘骂’我了,因为在香港每个人每一天都要工作。

相较之下,内地的节奏更舒缓,且在购物、生活方式上也十分便利。陈锦鸿经常网购,只要定位了家的位置,选择店铺,很快就可以送到门口。在广州,他基本一个星期买一次菜,其他时间都不太出门,在家练书法、念书、煮饭,过着和普通人一样平淡、自在的生活。在陈锦鸿看来,住在内地才能更深入感受祖国。我(买房)也是希望我的孩子可以跟内地有些关联。他长大以后也可以有机会来内地,学习也好,生活也好,需要有个‘基地’。

陈锦鸿参加某活动。 图/视觉中国

这些年,陈锦鸿同样坚持健身,注重养生,保持演员最好的状态。年轻时的西服,陈锦鸿一直放在衣柜里,偶尔拿出来试一试,竟然还和当年一样熨帖。我也一直期待着有好的工作,好的剧本,无论是香港还是内地的机会,可以来找我。

同题问答

新京报:作为香港演员,你心中的港剧是什么样的?

陈锦鸿:节奏快,接地气,还有就是感情真实,很容易让观众有共鸣,觉得我就是TA。香港的电视剧(表达的内容)也是不逃避,任何困难都要面对。

新京报:在你看来,哪个角色最能代表港人精神?

陈锦鸿:如果是男生的话,我觉得香港的男生像张无忌。因为香港男生都是长不大的,很多情、很温柔。(港人)也像韦小宝,聪明,反应快,学东西到位,过自己喜欢的生活。我跟我的儿子就说,生活最重要就是开心,还有一定要自己喜欢自己,如果你自己不喜欢自己,什么人喜欢你都没用。

在1984年播出的港剧《鹿鼎记》中,梁朝伟(左)饰演韦小宝一角。(右为刘德华)

新京报:香港回归25周年,你个人在生活上和事业上最明显的变化是什么?

陈锦鸿:这些年我来到内地生活,三年前我在广州买了房子。我觉得我们国家这些年的发展、改变太大了。来内地生活,安全啊、医疗啊,我都很放心。回归之后,香港每天7点半都会放国歌,我和儿子都是起立(来听)的。我要让他感受到作为中国人(的骄傲)。

新京报:你觉得在内地生活(或往来于香港与内地之间),最深刻的体会是?

陈锦鸿:以前我说,我去过很多地方,香港是最方便的,现在内地是最方便的。内地不用带现金,不用带身份证,全部都是用手机。

新京报:学说普通话的过程中,有没有印象最深刻的词?

陈锦鸿:对我来说每一个普通话的字都是困难的。但是我也很喜欢学,我天天看CCTV的新闻频道,所以我现在的普通话是能够沟通的。我儿子(的普通话)就比我好了,他是跟北京的老师学的。我觉得语言最重要就是沟通,好像演员的表情一样,能表达出来就好。

新京报:来内地发展后,掌握了哪项新技能?

陈锦鸿:我在广州等公共巴士(公交车)的时候,APP上一看,还有1分钟就到了,我就去啊,多好。我还有共享单车的月票(月卡),因为有时候晚上我觉得天气好,就会骑一个小时车去公园。

新京报:作为很多人的回忆杀,最想和当年的剧迷说什么?

陈锦鸿:我想和大家分享的是,老老实实做人,认认真真做事。当我们每一天都认真生活回头一看时,就会觉得挺好的。

新京报:用一句话形容你现在的生活状态?

陈锦鸿:我现在处于自己这么多年最好的状态,最安心、最安定,喜欢自己,越来越喜欢自己,这是最重要的。

新京报记者 张赫

首席编辑 吴冬妮

校对 王心

网络讯息

数字0的写法田字格(0-10的田字格正确写法)

2022-12-13 20:57:21

网络讯息

四个因素刺激a股今天回涨

2022-12-14 10:07:1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