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国内口碑崩坏与全球化
联想是植根于中国的全球化公司,我们希望能够取之于全球,用之于全球。现任联想CEO杨元庆对于联想究竟是中国公司还是美国公司给出的回答。
一时间,这个昔日根正苗红,由中科院投资创立的科技品牌再一次被推上舆论的风口。
我将不讨论:联想到底是不是中国品牌这个话题。但作为一个以全球化为目标的公司,我想带大家一同走进联想的全球化策略。
联想的全球化进程
联想由中科院投资,并由柳传志和倪光南两位带领10余名技术人员成立。拥有过硬的技术背景,10年时间,联想就完成上市。时至1996年,联想的销量居于国内之首。至此,第一个驱动拓展的因素出现不再满足于现有的市场体量。
而两位创始人的分歧也在此时产生,CEO:贸工技路线,将营收反哺营销推广,以及海外收购走全球贸易路线。CTO:技工贸路线,将核心技术和产品研发,以此为出海核心竞争力。
最后,联想走上了柳传志所设想的贸工技路线。一路收购IBM的PC业务,并于2013年起成为全球第一大个人PC生产商。又于2014年收购摩托罗拉,开拓智能手机和平板业务,2012年Q4统计,联想是世界第八大手机生产商,第五大智能手机生产商。
联想的全球化决心
联想在全球化的过程中,更多体现出了差异化和本土化的特征。在EPRG 全球化战略模型中,更以G(geocentric)以全球视野为核心的全球化战略模式。这与联想集团的全球资产分布以及杨元庆的回答高度吻合。可见,联想的确是把目光聚焦到了全球,励志成为一家全球企业。
中国消费者为何不买单?
网络上戏称联想为:美帝良心想。主要是因为联想差异化的市场策略,在美国以低价抢占市场。而同款商品却在国行却高出许多。口碑崩坏究其根本,消费者无法接受:把从中国消费者赚到的钱反哺拓展美国市场的行为。
结束语
就从一个企业的发展和战略来看,联想的市场行为是值得去研究的一个案例。把中国品牌带向世界的同时,也对全球化做出了贡献。但作为一个中国品牌,现在的联想确实少了一些民族性。但这种企业价值,能够走多久多远?还是需要时间来解答
文丨田柏林
编辑丨三码数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