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有一个帖子在贴吧火了,一网友在kindle吧大吐苦水,说自己花900块钱买了个kindle电子书之后,被同学朋友认为是上流社会人士,彼此之间产生了阶级不同的隔阂感。
花900多买个电子书来看书,并且书籍资源还要付费阅读,一本书卖1块钱到几百块钱的都有,这在有些人眼里是不可理喻的。要看书手机下载一个APP不就行了?需要特地去买一个电子书吗?破解资源那么多,为什么还要花这冤枉钱买正版?
这世上有人愿意花几千块钱买耳机,有人愿意花几万块钱买自行车,为什么就不能有人愿意花900块钱买知识呢?说到底,之所以那么多人质疑电子书的购买价值,无非是国内缺乏为知识付费的读书氛围。每天过载的网络信息让我们只能囫囵吞枣般地去消化吞咽,却难以静下心来咀嚼文学的价值。静下心来,安安静静地读一本书正是kindle电子书的卖点。
kindle电子书的阅读体验好在哪里?
kindle电子书的屏幕叫E-INK电子墨水屏,和一般电子产品的液晶屏不一样,它具有漫反射环境光,画面静止不闪烁,耗电少的独有特性,被亲切地比喻为电子纸。就和纸质书一样,电子纸没有蓝光不伤眼,画面静止不闪烁,非常适合长时间阅读。由于它漫反射环境光的特性,即使在强光照射下也能轻松阅读不会反光。但是暗光条件下就不行了,不过有些电子书有自带背光,所以也可以在暗光环境下阅读。
这种电子纸像纸一样薄而柔软,导致它极易因挤压摔刮而损坏。所以日常一定戴保护壳使用,细心保护,如果不小心弄坏了,换屏的成本几乎是产品三分之一的价格。
电子纸理论上来说也能重复书写,只是过去擦写寿命有限,所以一直没有配手写笔。近两年,电子纸重复书写寿命取得了重大突破,数码巨头索尼就推出了一款叫DPT-RP1的电子纸,附赠写字笔,支持高频次的重复书写。体验非常接近真实纸张甚至超越了ipad pro,但是五千多的高昂价格吓跑了不少人。
亚马逊作为全球第一大网络书店,图书资源完全不用担心,正版书籍数量相当可观(除了网文)。绝大多数经典名著售价都很低,一块钱左右就能买到,而四大名著以及很多古代经典文学则是直接免费。如果有良好的阅读习惯的话,也可以选择12元的包月服务,可以无限制的阅读所有在线正版书籍。而且kindle内置牛津词典,你还可以用它来学习英语,看英文书籍的时候,可以点击生词进行翻译,然后自动记录进生词本,方便二次记忆。
什么人才会买电子书?
百度指数中的kindle用户人群画像数据表明:关注kindle电子书的消费群体主要分布在20-49岁区间,其中30-39岁的居多,占比高达53%;男性占59%,女性占41%;分布区域前三甲分别为广东,江苏,北京。
电子书的用户大部分都是当今社会的中坚力量,上班族以及大学生群体。也许由于应试教育压力太大的缘故,中学生以及高中生反而对额外的文学知识没有太大的热情。
在我读书的时候,学习是一件痛苦的事。任务式的知识灌输带来的是我对知识的厌恶,随着年龄的增长,我才渐渐地发现了知识的价值。学习不应该为了分数而学习,这种功利主义是不可取的。文学陶冶带来的好处是全方面的,能锻烧一个人的灵魂,思维,以及格局。
虽然手机电脑也能够获取信息。但是信息之间彼此的干扰太多了,无法让人沉下心来纯净阅读,比如在你用手机看书的时候,突然弹出一条短信,你会选择看还是不看?等你处理完这条讯息,往往就会失去了阅读的状态了。纯净的阅读体验,这也是电子书的市场需求所在。
电子书阅读器和咖啡
有很多人抱怨买了kindle之后,发现自己根本用不上,没用几次就吃灰了,唯一的用途就是做泡面盖。我只想说,当你购买一个产品的时候,一定要确切的明白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刚需是有内而外的,只有当你有获取知识的迫切渴望,电子书才是一个适合你的产品;那些觉得有小资情调,买来好玩的,相信我,你只是买了一个900块钱的泡面盖,还不如早日二手卖掉呢。
电子书会取代纸质书吗?
这是一个很严肃的问题。你看:信件被电话,电邮取代了;传统报纸被各种头条新闻APP取代了;儿时游戏躲猫猫被手游王者荣耀取代了。我们现在处于数字化转型的时代,纸质书籍传承了千百年,当然不是说取代就取代的。许多人都对纸质书籍有深厚的情结——用手机看书?真是笑话!
为什么UC头条取代了报纸,却没有人说是笑话呢?时代在进步,怀旧情怀显然不是纸质书无法被取代的理由。
如今的电子书的生态已经跟以前不一样了,以前书籍资源缺乏,靠的都是盗版书籍。现在随着版权数字化越来越被重视,正版图书的资源库越来越完善。电子书可以在线试读,借阅,购买的下一秒就可以立刻开始阅读;纸质书不能试读,拆了封就是二手,借书你得办借阅卡,一借一还,跑得够呛,更别提买书了。
电子书可以实现纸质书99%的功能,除了纸张本身的质感。纸质书却不能实现电子书1%的功能,除了内容。
我认为电子书在将来一定会取代纸质书,这是大势所趋。难点就是书籍教材数字化,和一支媲美手写体验的笔。希望这一天早日到来,看那森林里哭泣的年轮们,它们多可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