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龄在古代就被记载在了书籍中,然后沿用到了今天。古人对不同年龄段的称谓都不相同,比如襁褓、总角、弱冠、而立、不惑、花甲等等,都对应了不同的年龄段。
而年龄本身,就是一种具有生物学基础的自然标志,一个人从出生的那一天起,随着时间的不断流逝,年龄也会逐渐增长,这是我们每个人都无法抗拒的自然规律。
相关研究调查显示,在建国初期时,由于当时的经济、医疗和生活水平都非常落后,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仅仅只是35岁左右,婴儿死亡率甚至是高达了250%以上。
翻阅一些具有年代感的照片,你会发现就算是当时的青年人,大部分都是面黄肌瘦、衣衫褴褛。四十岁左右的中年人,看起来早已经老态龙钟、白发苍苍。
但是现如今却不同了,我国医疗技术水平越来越先进、国民生活条件和经济水平变得越来越好。所以,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了有了质的飞跃,已经增长到了76岁左右。且经过权威的数据调查显示,我国居民的幸福指数也变得越来越高。
那么问题来了,既然平均寿命已经增长,那是不是定义老年人的年龄范围也有了改变呢?
我们应该都听说过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这句话。文章开头提到的花甲,指的就是60岁这一年龄段,它被称为耳顺之年。
大家都知道,我国法定的退休年龄段就是60岁,因此年过六十的人就可以被称为老年人了。
但就如上文中所说,现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我国许多六十岁的老人,身体素质不仅非常高,就连体表的衰老症状都并不明显,看起来与中老年阶段没有什么区别。
也正因如此,根据这种身体、生理和心理上的改变,世卫组织在2022年公布了最新的老年人标准,60岁再也不是老年的界限了。
按照公布标准来看,世卫组织将老年人的年龄划分为了三个不同的年龄层次,分别是中老年人、老龄人以及高龄老人。
按照划分标准来看,未成年人指的就是16岁以下的人群,而青年指的是18~35岁的人群。壮年指的是36~50岁左右的人。51~65岁这一年龄段之间被称为中老年人,66~78岁为老年人。而79~90岁这一年龄段则被称为高龄老人,90岁以上就被称为长寿老人。
当然,如果年龄超过了100岁以上,就可以被称为百岁老人了。需要强调的一点是,按照我国居民的平均寿命来看,只要一个人的年龄超过了76岁以上,就可以被算作是长寿的行列了。
最后还要提醒大家,随着人年龄的不断增长,各种慢性疾病出现的几率也会大幅度增加,这包括了心脑血管病、癌变等等。
因此,科学建议年龄超过45岁以上的人,应当定期进行普通的身体检查,筛查各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于有疾病家族史、有原发病的人群,还应当进行针对性的检查,以免出现严重疾病而不自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