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鲁晚报·齐鲁壹点评论员张泰来不是关闭了上网功能就一定不会产生流量费用。近日,消费者刘先生的遭遇就说明了这一问题。刘先生使用的是双卡双待手机,主卡、副卡分属不同通讯网络。为了避免产生流量费用,刘先生关闭了副卡的上网功能,让他没想到的是,尽管关闭了流量,他的副卡在4月份依然还产生了7.97元的流量费,而且还被自动开通了套餐外流量安心包服务,而这样的问题竟然已经存在了两三年,这让刘先生有些坐不住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九条明文规定消费者有权自主决定购买或者不购买任何一种商品、接受或者不接受任何一项服务。也就是说,自主选择或者拒绝某项服务是法律赋予消费者的神圣权利,任何人任何机构都不得侵犯。从这个意义上说,刘先生既然已经关闭了副卡的上网功能,就等于明确拒绝了副卡运营商提供的网络流量服务,就不该产生流量费用。但奇怪的是,即便在关闭上网功能的前提下,流量费用还是产生了,而且不是偶尔产生,而是在两三年时间里持续产生,这真是咄咄怪事!怪事何以出现?运营商难辞其咎。根据新闻报道,对于在关闭上网功能的前提下何以产生流量,刘先生提出了疑问,希望运营商给出合理解释。但运营商的反应却不能让人满意。面对疑问,运营商工作人员也给不出解释,只是坚称计费系统没有问题,如果用户感知不好,可以退回费用。可以为消费者退回费用,这一定程度上说明运营商在此事上自知理亏。而从运营商为刘先生自动开启套餐外安心包服务的操作来看,对于刘先生反映的在关闭上网功能前提下产生的流量问题,即便运营商没有主动参与,其也在客观上默许甚至是助长了这种行为。这种默许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了通讯行业的潜规则,消费者为此承担每月数元不等的不必要支出。对于运营商而言,聚沙成塔,再小的金额乘以巨大的用户数,带来的也是一笔不菲的收入。事实上,刘先生的遭遇并不是个例。近年来,类似案例已经多次发生,涉及到的运营商也不只一家。在此条新闻的评论区,也有大批网友留言表示曾有过同样遭遇。因为涉及钱数不多,不少人在遭遇同类问题时,大多选择忍气吞声。关闭上网功能还产生流量不是小事,这一方面严重影响了用户的消费体验,另一方面也事实上构成了对消费者自主选择权利的侵犯。基于此,运营商对于此事的解决不能仅仅停留在退费上,必须就问题产生的原因给刘先生一个合理明确的解释,同时,就如何避免产生类似的怪事给出可行的方案。关闭上网功能何以产生流量这一问题不能无解,流量产生的原因必须有个明确权威的说法。收取的流量费必须有个明确的去向,不能成为一笔糊涂账。本着对用户负责的态度,运营商应当迅疾行动起来,积极回应消费者关切,查清流量产生的原因,给消费者一个交代。如果自己在其中承担责任,要积极认真整改,铲除问题产生的根源;如果查清是因为用户手机中的部分应用偷用流量等原因,也要用详实的证据向用户说明原因。同时,将问题反馈给相关部门处理。至于因此产生的流量费用,运营商也完全可以向偷取流量的第三方主张权利,而不是让消费者当冤大头。在消费者通讯习惯改变、携号转网的大背景下,运营商面临的经营压力、竞争压力加大是事实。但越是经营压力大,越应当关注消费者的消费体验。玩套路能在短期内取得利益,但无法取得消费者信赖。得顾客者得未来,面向未来,运营商还是应当多站在消费者的角度考虑问题,在经营策略,套餐配置等方面多些诚意,少些套路,切实提升用户消费体验,如此才能真正增加用户粘性,赢得更大发展。编辑:张泰来主播:胡泉值班主编:王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