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4月22日起,朝阳区已经累计报告新冠肺炎确诊病例143例,涉及十多个街、乡,二十多个社区。在严峻的疫情形势下,封控、管控小区里的居民、志愿者、社工、街道工作人员、下沉干部等守望相助,共克疫情。
入户摸排 不落一人
像重残的包括老年人,还有刚提到有小孩的,到时候他们下楼核酸有困难,咱们就给他们想别的办法……4月28日下午1点30分,在朝阳区八里庄街道红庙北里社区居委会的办公室里,上午到封管控楼宇入户摸排的社区工作者们才脱下防护服回来吃饭,边吃边汇报着摸排情况。
4月26日,红庙北里社区出现了新冠肺炎确诊病例,这也是红庙北里第一次出现疫情。23号楼作为封控区,用铁皮围挡封了起来。22号楼、24号楼、25号楼等6栋居民楼作为管控区用围栏隔开,空气中隐隐弥漫着消毒水的味道。社区的19名社工要为400多户封控、管控居民提供服务保障。
封管控区域进行消杀/朝阳区八里庄街道供图
红庙北里是老旧小区,老年人占30%左右,而被封控的23号楼里,60岁以上的老人占到70%。红庙北里社区党委书记王娜说,红庙北里社区第一时间组建了各栋封管控居民楼的微信群,每个群里都有社区专门的负责人和医院医生。居民们每天会在群里边反馈一些需求或疑问,社工们便进行跟进、解答。
王娜说,现在所有的居委会干部都穿上了防护服,挨家挨户跟居民做安抚工作,再进行兜底摸排。比如有没有老人、老人有什么基础疾病、有没有小孩等等,尤其是有特殊需求的。
准备入户摸排的社工/记者拍摄
下午4点多,王娜穿好防护服,带着街道提供的蔬菜包来到管控区的一位独居老人家中。您吃饭怎么吃?身体怎么样?孩子的信息登记了吗?王娜仔细询问了老人的身体和日常生活情况,得知这位老人虽然独居,但是身体比较好,也能自己做饭。但王娜还是不放心,我每天都会给您打电话,有什么事您随时联系我。
王娜给老人送蔬菜/记者拍摄
大白接力最后100米
红庙北里管控区的各个楼门前,都摆放着存放物品的铁架子,居民们的快递、外卖都会放在这儿,由居民们下楼自取。但封控区的居民足不出户,就要由穿好防护服的大白们负责运送物品的最后100米。
八里庄街道红庙北里封控区负责人罗诗雨介绍,外卖、药品这类比较着急的,都是第一时间由封控区外的工作人员交接,写好楼号、单元号后转交给封控区里的大白,再由大白入户送到居民家中。不太着急的快递一般攒够一车或每半个小时运送一趟。所有的物资在封控区里都会进行再次消毒。
工作人员为封控区运送物资/记者拍摄
红庙北里社区社工周岩负责封控区的物品运送。因为小区没有电梯,他一天爬楼至少30多趟,每天都像泡在汗里。周岩说,脱下防护服时身上的短袖都湿透了,有时衣服还没干,又来了运送物品的需求,就得再重新穿上防护服。我们之间经常互相说加油,扛一扛、咬咬牙就过去了。
准备入户送物资的大白/记者拍摄
买药送医 24小时待命
除了日常的供应保障,居民们还存在着买药、送医等需求。23号楼封控的第一天,封控区负责人罗诗雨就收到了一户居民的买药需求。
这一家是母子两人,母亲已经96岁高龄,插着呼吸机,儿子也70多岁了。罗诗雨回忆,当时居民的情绪比较激动,他们常去的药店已经被封控,街道便组织人手去比较远的药店帮忙买药。罗诗雨把药送到了居民手上时,居民不停地说着感谢。
工作人员给居民送药/记者拍摄
街道的医疗保障组24小时待命,封管控区域的居民有外出就医的需求,他们第一时间对接。八里庄街道疫情防控指挥部医疗保障组组长金荣惠表示,居民提出外出就医,医疗保障组会先经过社区医院研判。如果可以,医疗保障组便和居民所需就医的医院进行对接,如果医院能够接诊,就为居民叫好120负压救护车,并安排工作人员陪同外出就医,实行就医全封闭式的闭环管理。
下沉干部 支援保障
疫情来袭,街道、社区工作人员们作为基层一线坚守在最前。朝阳区也启动定向支援街乡机制,下沉600名机关干部投入大数据流调溯源工作,抽调300多名机关干部下沉重点街道,支援疫情防控服务保障工作。
下沉干部支援疫情防控工作/北京朝阳微信公众号
朝阳区人力社保局的陈艺文就是其中一员。她和同单位的30多位同事负责核对垡头、潘家园和汇文中学三个重点区的2000多条同时空信息,要给每一位数据同时空者打电话,确认是否去过中、高风险的地区、是否在朝阳区居住等问题。
第一天是最紧急的,我一直打电话到凌晨12点多,然后开始汇总数据,最后弄完差不多到半夜3点。陈艺文说,能为防疫工作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感觉很自豪。
就地变为志愿者
孙河地区正在封管控的康营家园17区里有两位特殊的志愿者,他们都不是小区居民。4月22日,小区封闭前的几分钟,24岁的快递小哥孙新亮正一如往常地送着快递;51岁的张维喜正帮忙给朋友送东西。几分钟后,他们发现自己被封闭在了小区里。孙新亮只能先在快递车里凑合一宿,张维喜在小区公园里呆到了天亮。
第二天,孙新亮和张维喜主动申请成为了志愿者,社区也解决了他们的吃住问题。帮忙送东西,我是专业的。张维喜说,送了几年快递,哪栋楼在哪儿他很熟,就用自己的快递车运送给居民发放的生活物资和蔬菜。
送物资、协助维持核酸检测的秩序......张维喜表示,头一两天做志愿者确实很累,他们一直干到了凌晨1点,但是东西给送到手,老百姓心里也踏实,给大伙办点事心里也挺舒坦的。
孙新亮(左)帮忙给封控居民送东西/孙河地区办事处供图
居民:我们什么都不怕
正因为这些保障,被封管控在家的居民也更加安心。市民赵女士在康营家园17区封控已经一周了,她说,正常的生活没有被打乱,大家发在居民群里的问题都有工作人员回应。社区送来的应急包里有消毒用品,有大白菜、土豆、西兰花等蔬菜,还有一张孙河地区物资保障供应商的列表,缺什么都可以自己下单购买。
发放的应急包/赵女士供图
孙河地区生活必需品供应商服务卡/赵女士供图
84岁的郭爷爷是红庙北里23号楼的封控居民,他说自己吃喝不愁,但社工们非常辛苦。药没有了,告诉他们需要什么药就去给买回来;缺菜了缺粮了,一说他们就又给送来,特别及时。我们老百姓有了这些,什么都不怕。
采访当天气温下降,郭爷爷在电话里特别交代让记者给社工们带话:天凉了,让他们出去千万千万多穿衣服,别让他们感冒了,感冒了不好办。
共克疫情的每一天里,能看到一轮又一轮的核酸、街道主任3天没换的衣服、工作人员趴在桌上睡着的疲惫,也能看到一车又一车的保障物资、大白们在封控区的接力、居民真诚的一声声谢谢……疫情之下,每个人都不是孤独的个体,这些支持、理解和温暖,让我们共渡难关。
来源1039调查团微信公众号|作者 苏婉
编辑 高晨晨
流程编辑 严圣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