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是世界骨质疏松日。骨质疏松症是影响人们健康的最常见的骨骼性疾病。什么是骨质疏松症?哪些原因导致骨质疏松?又该如何预防呢?人民网记者就此采访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关节外科骨肿瘤科主任姚琦。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常见的全身性或局部性骨代谢疾病,特征是骨量减低及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姚琦医生介绍,骨质疏松症按其病因可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及特发性骨质疏松症。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是随着年龄增长必然发生的一种生理退行性病变。继发性骨质疏松症往往是由于人体运动能力受限、功能障碍以及失重而引起全身或局部骨量丢失减少所致。
姚琦医生谈到,导致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很多,如遗传、年龄增长、峰值骨量低、性激素缺乏、钙和维生素D缺乏、运动量不足等。另外,不良生活习惯,如嗜烟、酗酒、过量摄入咖啡因等也会加重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进展较为缓慢,早诊断、早治疗尤为重要。下肢肌肉痉挛、腰酸背痛、驼背、身高降低和骨折是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的特征性表现,但有许多骨质疏松症患者在疾病早期常无明显的感觉。骨折是骨质疏松症的直接后果,轻者影响机体功能,重则致残甚至致死。姚琦医生说。
骨质疏松症是可防可治的慢性病,应该坚持从生活方式入手做好预防。姚琦医生建议,首先要均衡饮食,增加饮食中钙及适量蛋白质的摄入,合理控制食盐摄入。钙质的摄入对于预防骨质疏松症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其次要适量运动。运动可以使骨骼更强壮,还有助于增强机体的反应性,改善平衡功能,减少跌倒的风险。再者要增加日光照射。我国饮食结构中,所含维生素D非常有限,经常接受阳光照射会对维生素D的生成及钙质吸收起到非常关键的作用。建议正常人平均每天不少于20分钟日照。(闫妍)
来源: 人民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