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公司去年没有公布全球200大供应商名单,研究这个很有意义,因为可以清楚的知道全球各地区公司企业的实力变化情况。
今年苹果终于公布了,当然是用的数据是2020年的,也就是2020年的200大供应商,供应了苹果公司98%的零部件和制造组装服务。
The AppleSupplier List represents 98 percent of our direct spend for materials,manufacturing, and assembly of our products worldwide for fiscal year 2020.
这200大供应商里面,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供应商数量增加到了48家,首次赶上中国台湾地区,排名并列第一位。
这里不区分中国大陆和香港了,统一计算48家,因为香港的制造业都已经搬迁到了大陆地区,工厂都在内地,所以即使是港资,其实也已经融为一体了。
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企业就是伯恩光学,虽然是港资企业,但工厂和运营主要都在惠州地区。
还有就是上海实业控股,这家公司是在香港注册的,但是控股股东上海实业(集团)有限公司是上海市人民政府在海外最大的综合性企业集团,现持有上实控股股权约60%,所以它是香港公司还是中国大陆公司呢?
这家公司主要是做基建收费(收费公路,大桥),房地产,烟草和印刷的,入选苹果供应商是因为其旗下的印刷业务(永发印务)。
另外,如果看新闻报道,包括台湾媒体和日经中文网的新闻报道,都说中国大陆+香港的苹果供应商数量增加到了51家,超过了台湾地区位居全球第一位,而不是本文写的48家,为什么会有这个差异呢?
是这样的,有家公司叫作Consumer HK Holdco II Limited,这家公司是在香港注册的,我看新闻都把这家公司列为香港公司,但这家公司其实是美国雅特生旗下的,雅特生总部在美国,所以我这里算成美国的。
另外还有臻鼎科技,虽然是在深圳运营,但还是家台资企业,管理层都是台湾人,因此列入台企。
还有苏州佳值电子,虽然注册在苏州,但其实也是台企,隶属于台湾佳值集团,但是我看各种媒体报道都把其列入为中国大陆企业,我这里暂时还是将其列为台企。
以上都是我下载了supplier list之后,一家一家的查询资料和手动统计的,花了不少时间。
其他台湾企业48家,美国企业38家,日本企业33家,韩国企业14家。
这48家中国大陆和香港企业是:
瑞声科技,安捷利美维(安捷利是中国兵器工业旗下的企业,股东还有厦门半导体投资集团,因此安捷利美维公司总部在厦门)
伯恩光学,京东方,比亚迪,宏明双新,超声印制板,中南创发,南平铝业,富驰高科,
歌尔股份,易力声,捷邦实业,长电科技,精研科技,金龙机电,中石伟业,金桥铝型材,科森科技,蓝思科技,领益智造,联丰,立讯精密,美盈森,安世半导体,欧菲光,
凯成科技,新纶新材,山东创新,上海实业控股,得润电子,深圳德赛电池,深圳长盈精密,深圳富诚达,深圳信维通信,深圳裕同包装,欣旺达,苏州安洁科技,苏州东山精密,苏州胜利精密,苏州鑫捷顺精密科技,天马微电子,东江控股,通达集团,众山金属,盈利时控股,正和集团,兆易创新。
看起来是不是有点眼花缭乱,总体来讲,
因为中国大陆和香港的企业,目前在苹果供应链里面主要还是做相对中低端的活,当然这个是相对的,能进苹果供应链的都是不错的企业。
这个供应商名单苹果公司是2021年发布的,但其实是2020年的供应商名单,因此欧菲光依然在榜单上,不过由于众所周知的实体清单原因,所以欧菲光其实已经不再是苹果的供应商了,在苹果官网发布的供应商清单pdf文档里面是这样写的:Thislist reflects spend in fiscal year 2020 and may contain suppliers no longer inApple’s supply chain.
欧菲光已经将其旗下的摄像头模组公司广州得尔塔出售给了闻泰科技,今年5月10日在广州举行了交割仪式,成为闻泰科技旗下的三大板块之一。
当然了,闻泰科技旗下在此次的清单里面已经有一家苹果供应商了,那就是最早隶属于荷兰恩智浦,辗转后被闻泰收购的安世半导体。
安世半导体具体做什么东西呢,这是全球规模较大的功率半导体公司之一,可应用于电力,工业和汽车这些具有较大功率产品的行业,包括二极管,晶体管,MOSFET等产品。
在收购了得尔塔之后,闻泰科技目前已经形成了三大板块。应该说从最早的闻泰通讯做手机ODM, OEM组装之类,到通过收购迈入了半导体领域,到收购得尔塔进入了光学领域,闻泰科技最近几年的表现,是中国上游电子零部件企业里面是佼佼者之一了。
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386.5亿,同比增长0.8%;实现归母净利润20.4亿,同比下降9.6%;
下图来自东方财富网,是历年前三季度的营收,体会一下,2015年的时候还只是一家几亿人民币的小公司。
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根据今年10月台湾媒体DIGITIMES爆料称,中国大陆ODM(原始设计制造)龙头厂商闻泰科技已经成功取代广达、鸿海等台系厂,成为苹果2022年新款MacBook的组装厂(有消息称是2022款MacbookAir独家组装厂)。
深圳裕同包装,上海实业控股,美盈森,凯成科技这些是做包装,印刷之类的,这一类我一般都不太关注。
深圳得润电子,主营电子连接器和精密组件的研发、制造和销售,主要是做连接器和线缆。这家公司2019年营收74.86亿,2020年营收72.72亿,2021年上半年营收37.3亿,变化不大,2019年归母净利润亏损5.855亿元,2020年归母净利润1.178亿元,2021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2033.66万元。
新纶新材,这家公司做各种保护膜,防水胶,功能胶带什么的。
10月22日新纶新材公告,前三季度营业收入11.16亿元,同比减少31.97%;净亏损1.9亿元,上年同期净亏损4814.01万元,亏损扩大;基本每股收益-0.1647元。这个业绩实在是有点….
该公司的最大亮点,就是用于新能源汽车动力锂电池的铝塑膜,铝塑膜是软包的动力电池的外壳,该领域目前是日本公司昭和电工占据优势,另外还有大日本印刷。
当然了更上游的铝箔等核心材料也是日本的昭和电工占优势。
从下图可以看出,新纶新材的铝塑膜业务增长还是非常快的,这是一个很大的亮点,抓住了这个机遇,还是有机会翻身的,当然了业务上最好要全面突破,光靠铝塑膜也是不行的。
苏州的安洁科技也是一家材料类的厂家,
主要产品包括:粘贴类、绝缘类、缓冲类、屏蔽类、遮光类、散热类、导电类和光学胶膜、触控面板、视窗防护玻璃、精密金属零件、新能源汽车零部件等。
其扣非净利润2019年前三季度2.339亿元,2020年前三季度9170.33万元,今年前三季度8986.74万元。
另外还有北京中石伟业科技,该公司主要自主研发和生产电磁兼容、屏蔽及导热产品,
用于电子产品上的有导热垫片,石墨导热膜,导热凝胶,导电布衬垫,密封防水橡胶等等。该公司位于江苏无锡的一家工厂入选。下图是中石伟业做的产品。
宏明双新,金桥铝型材,众山金属,通达集团,捷邦实业,东江控股,中南创发,科森科技是做各种金属和塑胶结构件的。
下图截图自宏明双新官网,可以做金属的表面电镀处理。
像捷邦实业,该公司位于广东省东莞市大朗镇,是一家从事电子产品辅助性结构件模切产品的专业厂家。主要做的是电子设备里面的辅助性结构件,比如保护膜,导电泡棉,光学胶,绝缘片,铜箔,铝箔,泡棉,石墨片,键盘胶等等。
东江控股,这家公司主要是做电子产品的各种注塑模具。
另外中国香港的通达集团主要是提供消费电子产品的金属外壳,包括手机、手提电脑及电器用品之外壳及相关产品。是苹果的金属手机壳供应商。
通达集团发布2020年业绩,公司实现收入97.59亿港元,同比增长6.2%。公司拥有人应占净利3.5亿元,同比下滑12.5%
联丰集团是一家精密金属零件生产商,专注于提供全面金属技术解决方案,目前有接近11000名员工,在东莞凤岗镇共开设了5家子公司,除了金属生产外,2019年起,还开始生产塑料产品。
深圳富诚达,这是奋达科技的全资子公司,为苹果的智能手机和笔记本产品提供金属结构件。
另外就是中南创发集团,该公司于2006年在香港创建,是一家专门做镁铝合金,陶瓷,玻璃,不锈钢,触控面板,钛金属材料,高级钟表零件开发的公司,
该公司的技术能力主要集中在金属注射成型和触控面板上面,此次入选的工厂位于广东和湖北。
科森科技是做各种精密金属结构件的,比如手机的不锈钢中框。
还有香港的盈利时,做智能手机的外壳及配件。
深圳的正和集团,坐落于深圳市龙岗区,母公司深圳市正和忠信精密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5年9月,正和是一家综合性技术的集团公司,以CNC加工技术、表面处理、粉末冶金三大技术领域为主。公司具备CNC加工、冲压、研磨技术;五金、塑胶PVD真空镀膜技术;喷涂技术;电镀技术;渗氮技术;光通讯产品光学镀膜技术等。
山东创新金属,主要是搞各种铝金属的
苏州鑫捷顺精密科技,专注于CNC加工、精密冲压、精冲冷锻、MIM、表面处理及后制程、螺丝及螺母等产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精密工艺解决方案。
下图是其应用于电子产品的各种金属结构件,其官网说在中国总共4家工厂,员工总数1650人左右。
上海富驰高科,是做金属注射成型(MIM,metalinjection molding)和CIM陶瓷粉末注射成型(Ceramic Injection Molding),其实就是制造金属和陶瓷结构件的工艺技术,下图就是富驰高科的结构件产品,可制造sim卡的卡托,侧键,充电接口等等。
精研科技也是类似的公司,主要提供MIM工艺,生产sim卡托等精密结构件。
2021年前三季度营收17.22亿元,同比增加54.56%;净利润盈利约1.26亿元,同比增加44.94%。
还有广东的领益智造,这家公司注册在广东江门,做的东西非常广泛,
从基础材料到精密零组件,再到核心器件及模组。
其中基础材料包括磁材、模切材料及陶瓷应用等;
精密零组件包括模切、冲压、CNC、注塑、印刷、组装等;
核心器件与模组则包括线性马达、无线充电、充电器、软包配件、键盘、散热模组、5G射频器件、结构件等。
领益智造2020年来自第一大客户的销售额为59.58亿元,占比为21.17%,当然其没有披露名字,一般认为就是苹果。
领益智造还在珠海有个园区,这是2020年底宣布收购伟创力珠海的南厂区而来,伟创力保留了北厂区,伟创力由于2019年其大客户华为被美国列入实体清单,业务萎缩因此把南厂区卖给了领益智造,领益智造在2020年12月份发了公告宣布了收购计划。
领益智造具备跨多种产品的供应能力。
今年前三季度,领益智造实现营业收入216.29亿元,同比增长10.9%;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为12.7亿元,同比下降11.95%。
当然领益智造都提到了,就不能不提比亚迪了,比亚迪为苹果提供,下图是招商电子整理的比亚迪导入苹果供应链的各个产品历程。最开始是从键盘组装和充电器之类的开始,然后开始组装AppleTV,以及笔记本的结构件,最近的一个大成就是开始组装ipad。
当然,我们都知道比亚迪的主业并不是搞电子产品代工和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才是比亚迪的星辰大海,所以这里也就不贴比亚迪的营收和净利润了。
易力声,这家主要是生产耳机的企业,在广东和江西都有厂,其深圳厂普工底薪起步是2550元,两年后底薪可以达到2750元,在深圳众多工厂中算是不错的水平了,这也让我对这家工厂充满了好感,一般能给员工高工资的工厂都是好工厂。
金龙机电,这家公司主要提供马达和结构件,马达就是用于让手机振动的东西,金龙机电这几年经营状况一般,公司规模也不大,
2019年营业收入17.32亿元,归母净利润4700万元,2020年营收17.42亿元,亏损了2.41亿元,今年前三季度表现不错,营收13.26亿元,归母净利润2.0678亿元,
但第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约4.88亿元,同比下降10.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约2383万元,同比下降42.22%
两家手机电池厂家,德赛和欣旺达,
德赛电池2021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26.22亿元,同比下降1.13%;归母净利润4.91亿元,同比增长33.41%。
欣旺达今年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55.84亿元,同比增加25.0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69亿元,同比增长41.75%,扣非净利润4.51亿元,同比增长243.27%。
动力电池是核心赛道,以后成长性如何,看动力电池业务了。
同样面临转型问题的还有信维通信,2021年前三季度,信维通信实现营业收入53.7亿元,同比增长23.74%;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4.78亿元,同比下降35.93%;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除非经常性损益的净利润为4.16亿元,同比下降40.84%。
公司公告称信维通信成熟业务(天线、无线充电、EMI/EMC等)稳步增长,新业务(LCP、BTB、UWB、被动元件、汽车互联产品、感应材料等)正处于拓展的阶段。整体来看,公司仍处于业务转型优化阶段,净利润阶段性受到影响。主要原因包括公司加大新业务拓展力度,新业务处于拓展的阶段,拓展初期毛利率较低,随着新业务放量,毛利率将逐步改善
显然赛道空间小了限制了信维通信的进一步做大,需要业务转型优化。
然后是四个精密公司,虽然都有精密二字,但其实天差地别,
长盈精密公司2021年前三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73.7亿,同比增长9.2%;实现归母净利润1.6亿,同比下降62.1%。
该公司做各种连接器,金属外壳,传动装置(折叠屏的转轴,摄像头的升降装置,手机的冲压金属屏蔽件等等。
胜利精密今年前三季度实现的营业收入约37.46亿元,同比下降47.09%;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约466.24万元,同比下降99.23%。
胜利精密表示,营业收入下降主要系子公司出表影响。
下图来自其官网,给笔记本电脑做镁铝合金。
东山精密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18.07亿元,同比增加19.47%;净利润11.98亿元,同比增加25.35%,柔性电路板FPC和刚性电路板仍然是东山精密公司的核心产品。
跟它同类的企业还有超声印制板,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业收入49.89亿元,同比增长37.57%;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95亿元,同比增长40.44%;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扣非净利润2.89亿元,同比增长60.63%。
类似的还有安捷利美维公司,该公司的电路板业务来自于2019年收购美国公司迅达电子的电路板业务,今年预计收入50亿人民币左右。
立讯精密2021年前三季度,营业收入为810.13亿元,同比增长36.09%,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46.9亿元,同比增长0.21%;
其中,在第三季度,立讯精密的营业收入为328.66亿元,同比增长42.42%;归母净利润16亿元,同比下降25.28%。
立讯精密本来是一个连接器厂家,前几年依靠给苹果代工Airpods,营收获得了巨量的增长,今年营收将首次突破1000亿人民币。
立讯精密2021年最大的一件事,就是开始制造iphone手机了,主要是ihpone13 pro,这标志着陆厂第一次打进了以往由台湾鸿海,和硕,纬创三大代工厂把持的苹果手机代工市场,
根据未经官方证实的数据,今年立讯精密组装了大约650万部iphone,而在明年,立讯精密代工的iphone数量还会继续扩大,下图为在建中的立讯精密昆山工厂,外界认为其将代工iphone制造,该厂建成将极大的扩大iphone代工产能。
立讯精密是目前苹果在中国大陆的最大供应商,2020年立讯精密实现营业收入925.01亿元,同比增长47.96%;净利润为72.25亿元,同比增长53.28%。其中有营收638.43亿元来自第一大客户,按照去年的平均汇率相当于92.56亿美元,占比高达69.02%,这个客户当然就是苹果了。
就目前的态势看,立讯精密对标的是中国大陆的富士康。
和立讯精密类似的,从上游的电子零部件向组装代工发展的还有蓝思科技和歌尔股份。
2021年前三季度,歌尔股份公司实现营业收入527.89亿元,同比增长5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3.33亿元,同比增长65.28%,表现出色。
前三季度歌尔股份的营收中,
精密零组件102.9亿元,同比增长23.86%;智能声学整机192亿元,同比增长25.72%;智能硬件222.35亿元,同比增长119.07%。
这个精密零组件就包括了歌尔股份起家的,长期给苹果供货的微型麦克风等声学器件,
而智能声学整机则包括给苹果的Airpods代工业务,这个给歌尔股份带来了很大的增长。
而我们可以看到歌尔股份的智能硬件业务在今年迎来了大爆发,
歌尔的智能硬件业务主要产品包括VR虚拟现实、AR增强现实产品、智能可穿戴产品等。在VR行业,歌尔的客户覆盖了全球主流VR头显品牌并达成长期深度合作, 包括Facebook、索尼、HTC和Pico等,其中歌尔更是独家代工Facebook Quest2,中高端VR头显出货量占全球总量一半以上。
在歌尔股份在2021年年度业绩预告中,其预计2021年归母净利润为42.44亿元-45.28亿元,同比增长49%-59%。对此,歌尔股份称,相比去年同期,主要是因为公司VR虚拟现实、智能可穿戴和智能无线耳机等产品销售收入增长,盈利能力改善。
在以往一直拿来和歌尔股份比较的瑞声科技,2021年1-9月,该集团取得收入128.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03%;净利11.04亿元,同比增长47.1%,已经跟歌尔股份拉开了差距。
目前瑞声科技第一大业务是声学业务,包括扬声器和听筒,前三季度占比49.3%,还有一个是微机电系统,其实主要是麦克风,占比6.2%。
第二大业务触觉反馈系统和精密结构件,其实就是以马达为核心,通过振动给人以反馈,其他还有金属框等,前三季度占比29.8%
第三大业务是光学,包括摄像头模组,镜头和虹膜识别模组,前三季度占比14.7%。
再看下蓝思科技,
今年前三季度,蓝思科技创造收入339.26亿元,同比增长30.07%;净利润32.97亿元,同比下降3.94%,该公司的主营业务是研发、生产、销售中高端触控防护玻璃面板、外观防护新材料等智能终端外观防护零部件,简单的说目前还是主要做玻璃,注意这个触控防护玻璃不只是手机或者平板电脑,而且也包括目前发展快速的新能源汽车业务,另外玻璃上游的蓝宝石材料蓝思科技也在做。
新能源汽车的智能化真的是给中国广大的上游电子零部件企业带来了机遇。
除了玻璃以外还做陶瓷和金属结构件,下图就是蓝思科技的陶瓷机壳。
同时蓝思也已经切入了手机的组装制造。
今年3月份,蓝思科技代工的首台小米手机已经在湖南下线。
当然了提起蓝思玻璃,就不能不提起其最大的竞争对手伯恩光学,因为其要在港股上市,所以提交了资料,2020年4月1日-2021年3月31日,其应收为299.1285亿港元,其中68.6%的营收来自智能手机的玻璃盖板,13.6%来自可穿戴设备的玻璃盖板,6.6%来自平板电脑的玻璃盖板。
根据其提供的数据,2020年的玻璃盖板出货金额和蓝思科技几乎不相上下,伯恩为42.99亿美元,全球占比17.8%,蓝思科技为42.01亿美元,全球占比17.2%
然后是两家显示面板厂家,
2021年前三季度,深天马公司实现营收239.62亿元,同比增长5.64%;净利润14.1亿元,同比增长14.58%
今年前三季度京东方营收为1632亿元,增长72.05%;净利润为200.15亿,增长708%,应该说京东方这么多年,总算逐渐苦尽甘来了,恭喜京东方!
当然了,提醒一下,市场大热的情况下,京东方如此的高增长是不可长期持续的。
另外根据业内的估计,京东方预计今年向苹果出货1500万块手机OLED面板,份额占10%左右。明年,这一数字将提升到约4500万块,当然了这只是外界的估计值。
不出意外京东方将连续的为iphone 12,iphone13,iphone14供货。
最后是长电科技和兆易创新了,
长电科技是做半导体的封测的,前三季度公司实现营收219.17亿元,同比增长16.81%;实现净利润21.16亿元,同比增长176.84%。
值得一提的是国内2017年成立的一个新的半导体封测厂宁波甬矽电子,该厂成立后大量的从长电科技挖人,根据其对上交所科创板问询函的回复,截至2021年5月15日,该公司2227名员工中来自长电科技的人员766人,其中生产人员633人,占来自长电科技的总人数比例比82.64%。发行人全部282名研发人员中77人来自长电科技,占比为27.30%。先后从长电科技挖走了766人,这个手笔相当大了,当然这对就业人员来说无疑是好事。
对整个国家而言也是好事,半导体行业在逐渐创造更多的岗位。
最后是兆易创新,今年前三季度,兆易创新实现营业收入63.3亿元,同比增长99.4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16.48亿元,同比增长144.92%,每股收益为2.5元。
半导体火热啊,这个增长也不让人感到意外。
兆易创新主要是Nor flash和Nandflash闪存,MCU和DRAM三大类。
最后简单的做个总结,
在苹果供应链里面,中国大陆已经在数量上首次赶上了台厂,但总体上仍然以中低端的外围零部件厂家为主,不过已经呈现三个趋势:
1:在外围零部件上在逐渐的替代台厂,表现在入选企业数量逐渐增加,电池,金属外壳和中框,玻璃盖板,电路板,各种结构件和材料等领域的企业都有。
2:中国大陆供应商已经开始逐步的进军中高端了,
这里面的声学方面中国大陆厂家已经占据了优势,光学部分虽然摄像头模组已经有欧菲光(业务出售给了闻泰),但这次做镜头的舜宇光学依然没有入围供应商名单,这是一个遗憾,因为光学镜头是一个技术水平较高的业务。
在芯片和屏幕方面,
闻泰旗下的安世半导体,长电科技,兆易创新都是芯片类的公司,
而京东方和天马微电子则是显示面板类的公司。
3:一些优秀的上游零部件厂家都开始大举进入组装代工领域,实现对在代工领域占据全球绝对优势的台系代工厂的替代,这其实是一件大事,台湾的代工厂(鸿海,和硕,纬创,广达,仁宝,英业达等)长期占有全球消费电子产品代工大部分的份额。
当然了,如果你问这48家企业里面哪些企业表现是最好的?这个问题我肯定无法回答,我只能说我最关注哪些企业,我对着这个名单看了很长时间,如下:
京东方,比亚迪,超声印制板,长电科技,歌尔股份,立讯精密,安世半导体(母公司闻泰科技),东山精密,兆易创新。
这里面超声印制板,东山精密都是做电路板的,电路板目前日本和台湾占据优势,是具备国产替代的空间的,但是总体来说,这是一个技术难度和利润空间中等的赛道;
歌尔股份和立讯精密主要是代工业务做大,这个也是替代台厂的一个很大的空间,歌尔股份的VR,AR装备代工在爆发性增长,这是件好事,这个代工新市场当然不能又让台厂吃下去了。而立讯精密则要扩大iphone手机代工业务。
比亚迪也是同样的逻辑,ipad代工是一个很大的市场,份额扩大能够增加大量的营收,比亚迪也是华为和荣耀手机的主要代工厂家,但是总体而言,比亚迪的核心还是新能源汽车,或许在这里应该把其去掉。
实际上比亚迪电子今年前三季度发展并不好,其财报显示,比亚迪电子前三季度净利润21.57亿元,同比减少50.25%。
蓝思科技也在涉足组装代工,只不过现在还没有起量,脚步落后于立讯精密,歌尔股份和比亚迪,所以这里先不关注。
目前代工组装领域,立讯精密和歌尔股份总体表现更好。
京东方走的是很稳健的,当然了今年业绩的爆发性增长跟全球市场火热有很大关系,虽然不会一直持续这样的高增长,甚至在未来可能会回调,但从长远看京东方是会很稳的扩张自己的份额的,包括在苹果的屏幕供货份额也在越来越高。
至于长电科技,兆易创新和闻泰科技(安世半导体),这个半导体行业类的,这个就不用再多说了,半导体产业之重要,战略利益和经济利益都很大。
其他还有被动元件,简单的说就是电容,电感,电阻这些东西,中国大陆和香港此次都还没有企业上榜,这也是个遗憾。
总之,苹果供应链上面,以后主要就是电路板,显示面板,组装代工,芯片,被动元件,光学镜头,滤波器等领域的国产化突破。
本文是对入选了苹果2020年全球200大供应商的中国大陆和香港企业进行的一个介绍,当然了这里必须说一个重大的风险就是中美局势的变化,我国是非常清楚的,一切以做大我国的经济目标为中心,但美国那边的具体行为并不太好预测,像欧菲光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突然就被列入实体清单,然后就淡出苹果供应链了,不过幸而欧菲光还有大量的其他企业客户来支撑企业运行。
但那些太过于依赖苹果的中国企业,还是需要做好风险预案的。
在之后的文章里面,我还会总结下全球各地区之间的苹果供应链公司变化趋势,这样可以让我们判断一直说的产业链在向越南印度转移是不是正在发生,如果是,那么中国制造在应对这一趋势的时候表现如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