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9年9月12日,苏联发射月球2号探测器,两天后,月球2号成功飞抵月球并着陆,成为到达月球的第一位使者,首次实现从地球到另一个天体的飞行。
同年10月4日,月球3号探测器飞往月球,三天后飞到月球背面,拍摄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照片,这是人类第一次与月球的近距离接触。
1969年7月16日,巨大的土星5号火箭载着阿波罗11号飞船点火升空,开始了人类首次登月的太空征程。美国宇航员尼尔.奥尔登.阿姆斯特朗、巴兹.奥尔德林、迈克尔·柯林斯驾驶着阿波罗11号宇宙飞船跨过38万公里的征程,承载着全人类的梦想踏上了月球表面。这确实是一一个 人的小小-一步,但是整个人类迈出的伟大-步,他们见证了从地球到月球梦想的实现,这一步跨过了5000年的时光。
1970年11月10日,月球17号载着世界上第一辆自动月球车飞向月球。17日在月面着陆后,月球车1号下到月面进行了10个半月的科学考察。它在月球上行程10540米,考察了八千平方米的月面,拍摄了数百幅月球全景照片和几万张月面照片,让人类对月球拥有了更加全面的了解。
然而人类对月球进行了60年的探索,却一直没能成功登陆月背,因为月球与地球之前的潮汐锁定。大天体的引力迫使离他近绕它公转的小天体永远用一面对着它。
所以我们从大天体的角度也就是地球看起来它是不转的,但是从宇宙空间的角度来看,这个小天体仍然是自转的,只不过自转的周期和它绕大天体公转的周期是一样的(都是27天7小时43分11.47秒)。
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人类在地球上是永远无法观察到月球的背面的。除了前苏联的月球3号探测器传回了第一张月球背面的影像。大以及美国阿波罗8号的3位宇航员在环月飞行时,成为最先亲眼看见月球背面的人类之外,人类对于月背的认识极为有限。
美国一直想要登陆月背,可是却一直难以攻克这些难题,首先是地形问题,月球背面几乎全是环形山/陨石坑(97.5%),比正面多得多(69%),地形和高程图异常复杂,对各种配合着陆传感器的系统要求很高,要想成功降落难度非常大。
人们曾形象比喻,在月球正面的着陆情形就像小船轻轻划过湖面,在月球背面的着陆就好比在风暴洋中冲浪。
其次是信号问题,由于在地球上永远看不到月球的背面,月球背面就相当于是一个通讯禁区,凡是到达这块禁区的所有航天设备都会因为通讯中断而与地球彻底失联,一旦失联就意味着我们失去了对航天的检测与控制,而失控后别说返回,就连拍照信息都发不出来。
再次就是时机问题,月球被潮汐锁定,自转与公转相同,导致它的一天就是一年,一半是黑夜一半是白天。换做地球时间就是近14天交替的白天黑夜,因为航天器的能量源是太阳能,必须要等到白天才能进入。
所以中国的嫦娥四号登陆月球背面,可以说是创造了航天史的奇迹,首先登陆点选择在了南极-艾特肯盆地,它的地形和高程图异常复杂,尤其是高度方面的变化速度超过了以往任何一次着陆,最大落差高达16.1千米。
其次为了解决信号问题,中国成功部署了鹊桥号中继卫星,在月球背后6.5万公里之外的地月拉格朗日二点附近Halo轨道簇上运行,为着陆器做准备和全程信号支持。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开始,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就一直在提设想、论证,曾为此发射过三次中继卫星,但最终都以失败告终。
鹊桥号中继星与地球、月球的轨道关系(图源:吴伟仁等)
这是人类历史上首个月球信号中继卫星,架起了地球和月球背后的鹊桥,这仅仅是第一步,接下来还有复杂的变轨技术。说白了,月球、地球、太阳三点一线,缺一不可,这就要求同步卫星不仅要做到随时变轨,而且还要求变轨的位置非常精确,差一点都无法维持通讯连接...
全世界仅有中国掌握这项技术!
最后,登陆上,嫦娥四号整个飞行过程包括发射入轨段、地月转移段、近月制动段、环月飞行段、环月降轨段、动力下降段,最终着陆到月面。期间,着陆器和巡视器组合体通过鹊桥月球中继星与地面建立上下行通信链路。着陆成功后,着陆器将择机完成巡视器释放。着陆器、巡视器分别开展科学探测,并通过鹊桥将数据传回地球。整个难度非常大:
嫦娥四号成功实施了近月制动,顺利完成太空刹车,被月球捕获,进入了环月轨道。
所谓近月制动就是给高速飞行在地月转移轨道的航天器减速,使其被月球的引力捕获,进入环月轨道。嫦娥四号经过约110小时飞行后,以10千米/秒左右的速度和月球相遇。此时它与月球的相对速度约为2.4千米/秒。
到达制动点时,它需要通过减速发动机反推将速度降下来,制动量约为800米/秒,即将原本2.4千米/秒的相对速度降低到1.6千米/秒左右。嫦娥四号的刹车力度需要极其精准。如果刹车重了,例如每秒的速度多减30米,可能会导致它撞上月球;如果刹车轻了,探测器速度过大的话,月球引力也会拉不住它。
嫦娥四号因为是人类史上首次登陆月背,所以美国NASA就一直特别羡慕,美国航空航天局(NASA)向中国发出请求,希望能合作共享月背技术。
因为月背相比月球正面具有非常重要的科研价值:
a. 月球背面几乎全是环形山/陨石坑(97.5%),比正面多得多(69%),形成原因和目前的情况只有理论解释,缺乏实地验证;
b. 月球背面南极-艾特肯盆地,是太阳系第二大超级陨石坑,早在1998年,NASA的月球勘探者号就发现这里存在水冰,而且更接近月球最原始的情况;
c. 嫦娥四号实际着陆地点位于该区域中部的冯·卡门环形山,它以钱学森的恩师的名字命名。这里经过了强烈碰撞,极可能曾经被熔岩淹没,各类物质含量丰富,或许留有月幔最原始的成分,保留了月球最深层的秘密;
d. 月球上氦三能量开发可供人类能源需求XX万/亿年的说法,相信大家已经看过很多了,而理论上月球背面环境更容易产生氦三;
e. 月球背面有天然的屏蔽,没有任何来自地球的辐射干扰,这意味着它有着无比完美的安静环境做天文观测;
f. 月球背面的月壤也极有可能与正面大不相同。
嫦娥四号传回月球图像
而且美国还想借此观测到月背扬尘数据,此前,美国宇航局(NASA)的科学家通过研究小流星体对月球的冲击,揭开了月球表面尘土飞扬的成因。但是月背陨石撞击能够扬起月尘的状态一直没有办法获取,而这样的图像数据可以说在目前来说,只有在月背登陆的嫦娥四号可以获取到。
尽管美国是在请求中国,但是他还是非常傲慢地提出了这三个要求:第一,美国希望中国延长鹊桥中继卫星的使用寿命,借此等NASA发射登陆月背的探测器时,还能继续使用中国鹊桥;第二,在中国嫦娥四号上安装一个美方的信标,有助于NASA探测器登陆月背时,能准确找到着陆位置;第三,希望中方为NASA提供月背扬尘的画面。
美国一直以来在航天领域刁难我们,甚至多次阻挠中国航天的发展,我们本可以拒绝美国的请求,但是考虑到嫦娥四号是5000年来首次登陆月背,开历史先河,通过嫦娥四号多开展国际合作,这能充分体现我们开放的态度。而且,中美都是航天大国,如果能借此合作实现破冰,岂不是对人类科技的发展会有很多的促进作用。所以中国选择答应了美国。
然而,谁也没想到,美国充分让我们见识到了什么叫农夫与蛇,近日,因美方的阻挠,中方代表团集体缺席了2019年度国际宇航联大会。
国际宇航联大会是由国际宇航联合会以及国际宇航科学院、国际空间法学会联合举办的航天领域大会,被称为宇航界的奥运会。美国、中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欧洲航天局、印度空间研究组织的负责人均受邀参与此次大会。
这本是航天领域的盛事,通过交流促进航天技术的发展,科学交流本没有国界,美国这样的行为可以说真的毫无下限。
而据我国神舟飞船首任总设计师、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的主要技术负责人之一,国际宇航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说,这已经不是美国第一次这样做,早在2017年,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袁家军去出席会议,也被阻挠。国际宇航联合会副主席都没能参会,这难道不可笑吗?
而在本届开幕当天的第一场全会活动上,中国(航天局)去哪儿了?的提问被现场听众投票置顶,这充分表明了中国在航天领域的重要性,要知道,空间探索在国际合作背景下展开时最为成功。譬如:以色列创世纪号、印度月船二号登月均与美国合作、俄罗斯分别与欧洲、中国航天领域的合作等。
而美国这样的行为,可以说破坏了这种航天领域的技术交流与合作。但是美国没有想到,在本届大会上,中国空间技术研究院戚发轫院士荣获了本年度国际宇航联合会(IAF)名人堂(Hall of Fame)奖项。该奖项旨在表彰对推动空间科学技术有杰出贡献的科学家。
这充分表面了在世界航天领域,各个国家都肯定中国所做出的贡献。在结合今年年初,中国主动分享人类5000年来第一次获取到的月背数据,美国如此以怨报德,实在是倒行逆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