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是因为你没有真正了解孩子(找到这个重要的原因)

孩子的不当行为通常是因为他们拥有一个错误的目标。

寻求过度关注、权力之争、进行报复、自暴自弃是孩子不当行为的四个错误目标。

妈妈正在写信。三岁的乔伊丝在旁边的地上玩玩具,她突然跳起来,跑向妈妈,希望得到一个拥抱。妈妈回应她后说:你把洋娃娃放在小拖车上,带她兜兜风’好不好?妈妈,我要你和我一起玩。等一下,乔伊丝,我要先把信写完。乔伊丝慢慢走回去玩玩具。

两分钟后,她问:妈妈,你现在可以和我玩了吗?再等一下,宝贝!"妈妈不经意地回答道。安静几分钟之后,乔伊丝又说妈妈,我要上厕所。好的,乔伊丝,去吧但是我不知道怎么脱连体衣。你自己会呀。妈妈回答,然后抬起头看看她说,好吧,宝贝!过来,这次我帮你。乔伊丝去了卫生间,妈妈继续写信。

乔伊丝很快又跑回来,要求妈妈帮她把体衣的拉链拉上。妈妈帮完她,继续写信。安静了几分钟,乔伊丝又问:你现在可以和我玩了吗?再过几分钟,宝贝!没一会儿,乔伊丝又跑向妈妈,抱着她的膝盖说:我爱你,妈妈。我也爱你。妈妈回答,又给了她一个拥抱。乔伊丝回去玩玩具,妈妈写完信后开始陪她玩。

这个故事里,我们看到的似乎是一个有耐心、有爱心的妈妈和女儿有很好的关系。为什么要在这里讨论呢?让我们再仔细看看妈妈和女儿的行为。乔伊丝在做什么?她通过甜美和可爱的方式,在不断地寻求关注。她的行为在说:除非你注意我,不然我什么也不是。只有当你为我忙的时候,我才能找到自己的定位。

孩子天生尽其所能寻找归属感。如果成长健康,孩子保持了内心的勇气,那么就不容易出现问题,能够随遇而安,顺其自然,通过展现能力和积极参与找到归属感。而如果孩子觉得气馁,没有得到鼓励,他的归属感就得不到满足。于是他的重心就会转向通过他人得到归属感和自我认知。他所有的注意力都会转向这个目标,通过恼人的行为或者可爱的行为,总之通过一切方式,在他人身上找到自己的定位。

这样的孩子一般通过四个错误的目标来寻求归属感,要想将孩子的错误目标引导至有建设性的健康行为,我们就需要了解这四个错误目标。

感到气馁的孩子的第一个错误目标,是通过得到过度关注来寻求归属感。

受到这个错误目标和动机的影响,孩子认为只有当自己成为关注的焦点时,才能显示自己的重要性和价值感。因此,他会发展出各种得到关注的技巧,找到各种让别人为自己忙活的方式。可能有的方式可爱有趣、愉快好玩。然而,不论这个方式有多可爱,他的目标是得到关注而不是有所贡献。

在刚才的例子里,乔伊丝看起来是想参与,要妈妈和她一起玩。那我们怎么知道乔伊丝的目标不当呢?非常简单,参与指的是符合情况需要的合作行为。一个有勇气、有健康的自我认知的孩子会注意到,妈妈除了陪她玩以外,还需要做别的事。而乔伊丝不是这样想的,她觉得如果妈妈忙别的事,就意味着忘了她的存在。乔伊丝相信,只有在自己得到关注时,才有价值。

如果用可爱的方式不能得到关注,孩子可能改用令人恼火的方法。他可能会哭哭啼啼、搞恶作剧、拖拖拉拉、在墙上乱画、打翻牛奶,或是用其他能够引起人关注的方法。这样的孩子有一个错误的观念,他认为,当父母因为他的行为而暴跳如雷时,至少他们注意到了他的存在。

每次我们对这种要求过分关注的行为妥协或让步时,就是增强了孩子的这个错误观念,更加令孩子相信,只有用这种错误的方式才能找到自己渴望的归属感。

当然,孩子需要我们的关注,他们需要我们的帮助、支持、手把手的训练、感情连接和爱。但是,通过观察自己的感受和行为,如果我们发现自己做出上述举动,是因为孩子不停地需要关注,我们不得已而为之,那我们就能确定这是孩子的错误观念一一他通过错误的方式为自己寻求定位。

要想一眼辨认出适当关注和过度关注之间的区别,并不太容易。秘诀在于家长有能力了解全局。

前面说过的参与(符合情况需要的合作行为),要求家长客观了解、就事论事,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父母可以先在一旁观察孩子的行为,如果孩子的行为不符合情况的需要一一如乔伊丝的例子——那多半这个孩子就是需要过度关注。通过观察自己的反应,我们也能确定孩子潜意识里的动机。由于我们和孩子都是通过自己的潜意识辨认,所以都是做出自然反应。当我们通过观察,培养出理解和解释的能力,上升到有意识的层面,我们就会有方法引导和帮助孩子。

五岁的佩姬正在看电视,妈妈再三提醒她,早已经过了睡觉时间。妈妈提醒时,佩姬哀求妈妈让她晚点睡,让她看完这个节目。妈妈看到节目还算有教育意义,于是就顺从了她。节目结束了,妈妈再次提醒,可是佩姬完全不理会妈妈,又换了一个频道准备看另一个节目。妈妈走过去说:佩姬,早就过了睡觉的时间。走吧,好孩子,去睡觉吧。可是佩姬回答:不要!妈妈俯下身不高兴地对佩姬说:我说了,你现在马上去睡觉!快点!佩姬说:但是妈妈,我想要看……你是不是想让我打你的屁股?!"妈妈打断佩姬的话,关了电视。佩姬立刻开始尖叫:你这个坏家伙她冲向电视,试图打开。妈妈抓住佩姬的手,打了一下,把她强行抱进卧室。我受够你了,小姑娘!现在你就上床去睡觉,快点!把衣服脱了!佩姬一边反抗一边尖叫,一下子扑倒在床上。妈妈气得发抖,离开佩姬的卧室。二十分钟后,妈妈回来看佩姬有没有睡觉,结果发现她不但没有脱衣服,而且也没有睡觉,正在看书。妈妈气急了,拉过佩姫打她的屁股,强行脱掉她的衣服,强迫她睡觉。

一开始,佩姬知道该睡了,但她采用拖延战术,要求晚点睡,来挑战妈妈的权力。当妈妈允许佩姬晚点睡时,她掉进了女儿的陷阱。佩姬的行为像是在说:能让你按照我的想法做事,我就很重要。当她哄得妈妈答应她晚点睡时,她得到了自己想要的。这个成功表示她能贏过妈妈。

感到气馁的孩子寻求归属感的第二个错误目标,是权力之争。

通常出现在父母强行制止孩子要求关注的行为后,孩子会决心用权力之争来击败父母,从拒绝父母的正当要求中得到满足。在这种情况中的孩子会觉得,如果顺从父母,就是屈服于比自己强大的权力,就失去了自己的价值感。对有些孩子来说,被比自己强大的权力打败,让他们不安,结果他们就会通过所有努力展示自己才有更强大的权力。

节目结束时,当佩姬的妈妈坚持要求她上床,这便将两人拖进了权力之争。接下来发生的事情,显示了两人都试图展示自己才是说话算数的那个。妈妈觉得心烦意乱、生气沮丧时,打佩姬的手掌或屁股,实际是宣布了自己的失败。佩姬用惩罚和疼痛换来的,是实际的胜利;她的行为让妈妈持续受挫。当父母恼羞成怒开始动手时,就像在说:除了比你个子大、カ气大这个优势,我什么优势都没有了。孩子能感受到父母的情绪,并加以利用。你还记不记得小时候让父母勃然大怒、生气烦躁时,心里那种暗暗的得意(虽然你的外在表现是眼泪和哭叫)?

想要征服争夺权力的孩子是个很大的错误,也会徒劳无功。权力之争持续下去,容易发展成习惯。这会让孩子借此发展更多玩弄权力的技巧,同时也让孩子更加觉得,除非有更大的权力,否则自己毫无价值。以这样的方式成长,有可能导致孩子觉得唯一获得满足感的方式,就是恃强凌弱或者成为专制者。

在当今社会,权力之争已经越来越普遍。这是因为当今人人平等的概念也和以前有所不同了。目前在这里,我们已经能够明白:当父母和孩子中的一方想要更有支配权时,权力之争就开始了。

要求过度关注和过分权力的重要区别在于:

当孩子的行为被大人纠正时,想要得到关注的孩子——受到斥责就会停止自己让人恼火的行为;而想要得到权力的孩子则会加强自己令人恼火的行为。上面例子中的乔伊丝和佩姬的行为,很清楚地展示了这个区别。

妈妈在厨房忙,爸爸在地下室忙,五岁的罗伊和三岁的艾伦在客厅玩。艾伦突然发出尖叫。爸爸妈妈急忙冲过去看,发现艾伦缩在客厅角落里正在尖叫,而罗伊手里拿着点着的打火机,在弟弟的胳膊下面晃来晃去。当父母赶到时,罗伊已经成功地把弟弟烧伤了。

感到气馁的孩子寻求归属感的第三个错误目标,是报复。

当父母和孩子逐渐在权力之争中越陷越深,都想征服对方时,就有可能发展出强烈的报复行为。内心沮丧的孩子可能会开始认为只有报复才是体现自己意义和价值感的唯一途径。

现在他确定自己不被喜欢,也没有足够的权力,那么他的价值感要通过伤害他人来体现,这是为了补偿自己受伤的感情,他的错误目标就是反击和报复。罗伊在努力得到家庭地位时受了重创,认为自己是个不讨人喜欢的坏孩子。他总干坏事,大家也自然而然地相信他真的是个坏孩子。这样的孩子很少得到鼓励,而他们恰恰是最需要鼓励的。他需要被人真正理解和接纳,需要人帮助他重新发现自己的价值。如果爸爸妈妈因此惩罚罗伊,就更加证明罗伊是个坏孩子,同时也给了他更多的心理动机,做出更多伤害他人的报复行为。

彻底气馁的孩子会产生的第四个错误目标,表现为自暴自弃。

八岁的杰伊在学校的学业有很大困难。老师告诉杰伊的妈妈,杰伊的阅读能力很低,其他科目也跟不上。不论杰伊多努力,也不论老师如何给他额外辅导,就是没有起色。老师问:杰伊在家里都帮忙做什么?妈妈回答道:我早就不让他帮忙了,他什么都不想做,即使做了也是笨手笨脚的,搞得一团糟。所以我不让他帮忙了。

一个彻底气馁的孩子会完全放弃自己。他觉得无论做什么一一有用的事儿、没用的事儿,他都没有成功的机会。他觉得非常无助,进而利用这个无助感夸大自己的弱点,有时甚至是夸大自己想象出的弱点,目的是避免去做那些他预料自己会失败的事情,以免更难堪。看起来笨手笨脚的孩子,通常是个很气馁的孩子。他是在用愚蠢回避努力,仿佛在说如果我做事情,你就会发现我多么没用,所以别理我。这样的孩子不会要求家人为他们做任何事,只有放弃。每当妈妈说:我放弃了!让他做什么都不可能。这时就可以确认,这正是孩子希望妈妈产生的感受。孩子就像在对妈妈说:放弃我吧,妈妈!没有用的,我就是没用又没指望,就由我去吧!孩子对自己这样的错误观念,来源于一系列挫败的经历。事实上,所有的孩子都有价值!

明白了孩子不良行为背后这四个有可能的错误目标以后,我们就有了行动的心理基础。

在任何情况下,都绝不能告诉孩子,我们怀疑他们有这样的错误目标,这种言行不但不会对任何人有帮助,还会对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伤害。心理学知识是我们行动的基础,而不是对孩子说出一番话来对付他们。孩子对自己的这些目标一无所知。虽然我们可以训练一个孩子察觉行为背后的错误目标,但这样的心理揭示行为应该由专业人士去做。我们对孩子的错误目标有了意识,就可以了解孩子行为的目的。原来让我们不理解和恼火的行为,现在我们明白了,也就知道下一步要怎么做了。

如果我们移除孩子行为导致的结果,就会发现他们的这些行为变得毫无用处。当孩子不能达到他们想要达到的目标,那么他们就会重新考虑,选择新的行为方式。

当我们意识到孩子寻求过度关注,我们就可以避免对这个要求妥协。如果妈妈离开现场,那么寻求关注的行为还有什么意思呢?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和孩子陷入了权力之争,我们可以退出战争。没有敌人的战场,哪里会有胜利可言?当孩子想要通过伤害我们进行报复,我们要意识到他的感情也受了伤害,我们可以规避孩子的伤害,并且不用责备和惩罚再次伤害孩子。当我们意识到孩子自暴自弃,我们不要让他觉得没有指望,而是安排一些让孩子发现自己能力的事情。如果妈妈无论如何都不相信一个人会没有指望,那么孩子的自我放弃也就没有了目标。

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这四个错误目标在年纪较小的孩子身上比较明显。

童年期孩子的关注点,是努力发展自己和父母以及其他成人的关系,他们明白自己是个生活在成人世界里的小孩子。这个时期,这四个错误目标很容易被察觉。

到了青春期,孩子和同伴的关系变得重要,会开始寻求更宽泛的行为模式,目的是寻求自己在同伴中的位置。基于这样的心理原因,青春期孩子的不当行为(通常是为了寻求自我位置而采取的错误目标行为),将不再适用于这四个错误目标。对于青春期孩子甚至成人的不当行为,虽然有时也可以用这四个错误目标来解释,但显然,他们还有其他的错误目标,例如寻找心理刺激、对男性特征过分注意、追求物质成功等等一一这些不属于四个错误目标的范畴。

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理念,父母也要牢记在心:我们只能努力激励孩子改善他们的行为,但有时尽管我们做得很对,也未必会成功。(没有人可以每次都成功!这样的期望是不可能的。)

通常,是孩子自己决定要做什么。在家以外,孩子受到伙伴们很大的影响。如果我们改善他行为的努力貌似无效,那我们必须牢记: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可以为自已做选择、做决定。我们不能担负为孩子做决定的责任,这个责任和权利是孩子的,这也是平等理念的一部分。

生活,只有当下的时刻。如果我们在当下做了正确的事情,我们就是在朝着进步的方向迈进。相反,如果我们的行为不符合当下的需要,或者不知道如何处理当下的情况,那么我们进步的机会就很小了。

很自然,问题常常不是立刻能得到解决的。发生问题的那一刻,只是一系列问题的一次体现而已。我们和孩子互动的每个时刻,要么能够帮助他得到人际关系的改善,要么相反,让他发展出不良的人生态度和社会归属感。

孩子的许多问题都可以通过一步一步的方法来解决。在过去传统社会中,母亲们都拥有这样的知识,这就是所谓的社会育儿共识,这些共识一代代传下来。现在,我们要做的,是搞清楚哪些共识适用于当前的民主社会,并借此发展出养育孩子的新方法。

在很多实例中,隐藏在孩子不良行为背后的错误目标根深蒂固,孩子那些让人生气的行为,不是通过一次正确的回应就能解决的。我们可能需要朝着深度改善孩子的前景去努力,重塑孩子的性格特质。因此,详尽地洞察孩子的行为变化非常有必要。这可能需要父母参加育儿研讨会、进行相关心理咨询等,这些都会有帮助,同时也可能需要阅读更多儿童心理学的书籍。我们在这里提供的知识,是针对日常生活的状态,给身心疲惫的妈妈一些帮助。妈妈们可以发掘自己的潜力做出改善,进一步影响孩子。

如果父母能通过学习改善自己,真正了解孩子,就能够帮助孩子找到正确的人生方向,规划自己的人生蓝图,发展和谐社会需要的性格特质,得到社会归属感,让自己拥有幸福充实的人生。

网络讯息

夫妻坚持暴走十年,事后双双换膝关节,医生:过度运动

2022-12-9 19:01:00

网络讯息

一个kn95口罩可以戴几天(kn95口罩也是一次性吗)

2022-12-9 19:02:24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