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博士好考吗(考博难还是考研难)

Part I 英国博士科研经历

不卷的英国科研

在英国做科研真的卷不起来,因为我和医院有合作,要去医院预约做实验,我第一次预约加其他事情用了接近一个月;有时候快的话当周就可以,慢的话就要约到下周。

再给大家讲一个很奇葩的事情,我同学复活节去教研室加班,被系里面通报,邮件直接抄送给了导师,导师开批斗大会,和他讨论假期放假的重要性。这个事情就很神奇,但可能每个系不一样,我们系就不太管,他们系比较严(好像化工系)。

英国的同学觉得很正常,我习惯了国内的节奏之后,感觉英国节奏太慢,有点受不了。这个慢节奏我感觉或多或少会对科研进展带来一点影响,我室友读EE有时候就是催老板,我们有时候也是催老板给我开会,就很奇葩。

虽然节奏很慢,但是导师对科研是有期待的,特别是我们课题组抓得比较严。

我们一周最少一次会,之前一周有时候三次。他们特别喜欢开会,开会的频率比国内高很多。一周有一个大组会议,要说一下上周做了什么、下周做什么;因为我是做机器人方面的,这方面还有一个会议;自己的项目会有一个会议;一个月的时候要给大导师进行一次汇报进展,所以我们相对来比是抓的比较严。

不过有些会议老师忙的时候是不参加的,比如导师在放假或者有事情,不参加就不知道进展,所以这时候需要和他交流。虽然开会多但很自由,如果有事情就和老师说,今天不参加会议,老师都会立马同意。

我导师有次给同学改论文到凌晨三点,也很拼,但是放松的时候真的很放松。他是意大利人,前两天我们开会,从意大利飞过来,会议结束后立马飞回去了。我问他是去度假还是在家工作,他和我说在家工作,可以下周一开远程会议。我当时想幸亏是在家工作,因为放假时想找他是不存在的。

我们也有很卷的外国人,我们组比较大,也有医学系做介入系,他们外国人也有晚上11点才走的。虽然听说所有卷的都是中国人,但是不一定,比如有的德国人也很卷。

说到外国人,我们这很有意思的是组里英国人非常少。大组七八十个人里,我感觉英国人一半都不到;我们课题组总共二三十人,英国人可能也就五六个左右,其他都是世界各地的,有时候都怀疑我们这到底有没有英国人。

英国科研经费问题

科研经费还是看老师、看方向,有些老师的经费比较充足。像理工科大概率是来自EPSRC(英国自然科学基金)或者是UKRI(英国研究与创新机构);还有来自英国地方机构的投资基金,我们也收到了惠康中心的资助。总体上经费是这两个方面来的,相对来说钱还可以,有一些设备国内没有我们还有。

虽然老师资金可观,但花钱的流程非常繁琐,没有国内那么方便。我在国内1000块钱以下的东西,基本不用和导师商量,直接就去买了,拿到发票之后报销;在英国我要买东西的话,需要通过实验室管理员/课题组助理买,大东西需要拿报价单,小东西直接和他们说他们就会去买。

我们还有供应商限制,UCL有一个自己的系统。第一选择是在系统里面买,要经过好几轮审批,审批通过之后,学校先把钱打过去,供应商才给把货运过来,有些供应商可能要等20多天,有些供应商可能一两天就到。有些东西可能要等4-6个月,非常非常的麻烦;如果先自己买再报销的话更麻烦。

包括我一个师兄在KCL,也发过类似的朋友圈,说买东西很麻烦。比如从英国以外地区买东西,不是说买不到,只是流程很繁琐。我国内师兄当时来英国访问,他也有这种感觉,相对来说钱花起来比较麻烦,不会像国内随便怎么买,英国比较精打细算。

被录取的同学背景情况

我们实验室中国人比较少,但是今年招了三个中国学生。我们整个大研究中心录取的学生,有一些本科是一本、二本的;也有北大的;我舍友有一个本科电子科大。

印象很深的有一位同学,本科是双非,硕士保送到985,硕士期间发了很多论文,拿了UCL全奖的ORS——UCL自己的海外研究生奖学金,比较难申请,属于全球做PK的。

录取其实看情况,UCL可能和自己的办学理念有关系——教育平权,所谓的平民也享受教育,所以不像剑桥背景必须很高,被录取的学生背景更多元化、更加包容。

Part II 科研情况对比

英国读博VS美国读博

英国和美国相比,英国学制短,一般是3-4年,前三年主要做科研,如果是自费的话要交三年学费,第四年不用交学费,因为第四年大部分是在写论文。像我们组一般是四年左右,但是因为疫情,组里有几个推迟到了四年半,有一个刚毕业的是四年半多一点。

总体来说就是四年左右,基本没啥变化。如果有特殊情况的话,可以推到五、六年,七年可能也有。我有一个室友,因为疫情导致研究数据改变了,加上身体不舒服,就一直延期,前两天才提交了论文。

据我了解,帝国理工好像更短,是三年的学制。它degree写了三年,但是我不知道包不包含最后一年写论文的时间,如果包含的话也是四年,如果不包含就是三年。但我们的degree官方正式就是四年。

还有一个不同是英国博士不用上课,但是这也分情况。如果本科直博的话,大概率第一年是要上课的;如果已经拿到硕士学位读博的话,一般是不用上课的;但也有同学拿到了硕士学位,导师还会让第一年上些硕士的课。

英国实验室VS国内实验室

1.硬件设施及管理

很多国内实验室情况我不清楚,但是我硕士学校的实验室,其实情况不比UCL差,有些设备用的也比较好,这边在用国内也在用;但在成果方面,有的时候会弱一点,我觉得也是氛围、软件的问题吧。

我现在课题组的实验室是一间、一间房间这种;但国内是一个很大的地方。我本科班主任之前和我说过,有些美国实验室条件可能还比不上国内。因为我当时申请普渡,他博导去普渡了,说普渡的实验室很破,但是整个中心很大。

实验室用设备之前需要培训,管的比较正规,每个实验室都有管理员,需要啥和他说,他就会给找或者买。虽然国内也有实验室管理员,但我自己感觉没有这边负责,大部分只负责大老板,我们学生就不怎么管。

2.科研氛围

英国实验室科研感觉比较务实,特别是干工程这块。因为我硕士也是做医疗机器人的,在国内的时候基本很少去医院;但一来英国,导师就让我去医院看一下,因为做介入需要看手术,去医院做实验。

感觉他们真的是要把东西做出来,起码能动能用;但国内可能因为发文章的要求、期待更多,使用性就不是优先考虑的部分。

其实英国有的学校也有发论文要求,但是是可选择的。我同学在曼大,他导师说有两种毕业方式,一种是可以不发论文,最后大论文写的很好,整体有很多东西,这样可以毕业。另一种是以论文形式,可以发几篇论文,一般要求三篇左右(包括会议);三篇论文发完,大论文写得不用那么好,也可以毕业。

国内的快节奏导致有些东西没有办法思考的很细,导师会push一直往下走,最后出来的东西,可能没有开始想的那么好。而且当时导师给我灌输的更多的是,他想有这个idea,让我去实验。基本上都是按照导师的路子去走,自由度可能会少一点。

但英国节奏比较慢,导师给学生很多的自由(可能原因是导师不给学生补助)。我刚毕业的师兄和我说:想干什么或者有什么想法,和导师商量之后,导师觉得可行,那就可以去做;如果需要设备,或者需要去某个研究院做实验,导师同意就可以做。

导师也不会过多push,会给学生一些时间去思考这个东西是否可行,这样学生考虑的东西就会更多。而且导师和我们没有上下级关系,如果导师提出方案,你觉得不行可以和导师讨论;也可以选择不做。

师兄还说,这种宽松的科研风格给了他更多的自由,让他去思考,做自己喜欢的一些东西。他告诉我:要享受英国的科研氛围,会有更多的自由创造出更多可能。相对于国内赶鸭子式科研,有一些惊喜的东西。

我个人是喜欢比较push的导师,在国内的时候,导师一天问我两次,早上问今天的计划,下午问做了什么,这位导师产出是比较快的。但在英国要自己分享,这周做了什么,下周计划,更多的是自己的想法。

不过整体来说,这种宽松平等的氛围,更容易出一些意想不到的、真正的东西。而国内更多的是,别人做了这个方向确认可行,我们再追赶他的方向去做科研。所以可能自由宽松的科研环境更能出一些突破性成果。

比如我们做机器人,在和导师讨论的时候,其实有很多天马行空的想法,有不同的方案,导师会说先头脑风暴一下,想想如何弄。但这种想法也预示着有一些可能走不通,有些时候要失败。

那在国内导师会说先看有没有类似的,咱们把类似拿来可以先试试。这样就会保证一个大方向,别人已经做过了,走到最后不管结果好坏,最起码是行得通的东西。

3.合作竞争

国内更偏向于竞争,大家都喜欢分流派。我做我的你做你的,我们互不打扰,我硕士的时候就是一个人负责一块,互相卷。

英国比较注重合作。同学有这个东西,我没有,我们可以结合一下;如果我有一个问题不会,但其他人会,可以和其他人去讨论一下,共同把问题解决。博士虽然也是分版块,但是大家都是为了共同的东西,会有更多的交流合作。

我和我同学思考过一个问题:英国同学根本不卷,但是人家成果不比我们少。那我们到底问题出在哪里?人家不是说中国人是卷的很厉害,成果可能相对比他们多,但也多不到哪里去。英国同学每天大概9-10点左右来,下午5-6点就走了,周末也不加班,成果照样也产出来。

我们一直在想这到底为什么?可能人家在体力上没有做很多事情,但是在思考层面做了很多。做东西的方向性更对一点,就少了很多无用功。有时候越忙越要跳出来,去看忙的方向对不对。

我同学也说有时候急不来,越急最后成果可能越不好,需要一定的时间,说不定某个想法在放松的时候就出来了。但是一直急着走,容易更出不来,闲的时候不代表不思考。

Part Ⅲ 在疫情背景下留学

我刚来的时候和室友聊过,疫情刚开始的时候他有遇到过歧视,走在路上会有人直接和他说滚出去。但后来慢慢就好一点了,现在英国也不管疫情了,戴口罩的大部分都是中国人,其他人基本不戴口罩。

我自己没有遇到疫情歧视,但是刚来遇到过在路上乱喊的,我也不知道在喊的什么。

有一次过马路,突然有一个人,对我说了一句话,但他说的话是奇怪的陌生人,没有说其他的;英国街头上很多流浪汉,有时候有些人看到你也会主动搭讪,看你需不需要帮助。

不过前两天我们开了一个会,是同行专家来审查我们研究项目,有一个教授是从美国JHU过来的,他戴着口罩,另外一个同学和我说,我们课题组有个人吐槽他还戴着口罩,会不会以为我们这还有COVID。

其实没有疫情的话,大家融起来可能比较方便,但因为疫情感觉让人有了距离。

我有同学感染过,有同学轻咳了大概一个月,有一个同学还说没得COVID之前咳嗽,得了COVID不咳嗽了;我一个师弟也感染过,他是一直咳嗽。

我们课题组也有二次感染的,整个课题组,只有中国人或者说只有我自己全程戴口罩,其他人也不戴。

疫情让我感觉很难去融入英国文化的圈子,他们圈子就是去pub喝酒,每天下班之后Pub里边全是人。

我们实验室楼下就有一个pub,他们就去那边,有些人无所谓;但对于我来说,因为人比较多就会担心疫情,不过必要社交也是要参加的,虽然很害怕但也没办法。

Part Ⅳ 对英国印象的变化

我记得当时在飞机上看到希思罗机场,内心:我的天呐,这就希思罗嘛。。。落地英国的时候,还发生了一些让人心情不好的事情,导致自己感觉留学生活没有达到预期的样子,而且很难适应,我当时就想立刻回国。

刚开始那几个月,和我同学各种吐槽(买东西、科研各方面),但慢慢的习惯了就会好一点。我前两天还和同学在讨论,他说没来之前觉得名校很好,来了之后发现也就那样,永远觉得得不到的是好的。其实排名看起来只是个数字,实际上来了之后,真的就那样。

我来之前觉得英国是很发达、繁华的样子,来了之后感觉不如国内方便。可能是它有些基础建设不是很好,尤其是快递。他们都说英国各种村,我还想伦敦都已经这样了,其他地方真的就是村了。后来也慢慢发现了他自己好的地方。

我师兄在我来之前和我说,英国买科研的一些用品或者其他会很繁琐,我当时还没太有感觉,以为只是他学校那样,但来了之后发现确实很多都这样。而且当时说英国也比较卷,来了之后发现没有那么卷。英国待久了再回国很难适应节奏,想快也快不起来,客观条件不允许。

主要我不太看新闻,平时在实验室呆着,空闲时间看综艺节目或动漫。不过有时候公众号推送会了解;有时候是同学告诉我才知道;但是像国内有的媒体说的,英国什么东西都没了,已经吃不上饭了,这种倒没有。不过最近物价上涨很厉害,有些东西比刚来应该涨了快一半,但超市该有的都还有,部分媒体还是有点不实的。

总体来说,我给自己留学决定打分在8——9分。没有后悔过这个决定,因为来之前就是想看看国外是什么样子,也是为了拿到国外好大学的文凭,来之后发现整体还可以。扣掉一两分是因为有的地方不是很满意,因为毕竟在国内经过快节奏的人,节奏慢下来之后有些不适应,导致体验感不好。

Part Ⅴ 给学弟学妹的建议

1.语言是非常重要的。

不管考雅思还是考托福,一个好的语言成绩,不仅决定了你可以上好学校,还有决定了去学校后可以听懂导师、同学到底在讲什么。

有时候为什么很难融入圈子?不是不愿意融入,而是听不懂他们在说什么,导致没有太多的交流,更多的是听别人说,这样人家可能觉得你不太愿意交流,而且在伦敦世界各地的人都很多,不同的口音更加听不懂。

2.申请英国来说,大家要去了解不同渠道的奖学金,不要局限于CSC。

有一些人所说英国奖学金很难拿全奖,但是据我了解和同学给的反馈来说,没有想象的那么难。更多时候是因为知道的人少,尤其是国内外的信息差。

有些留学机构说某个奖学金只给欧盟学生,其实他们没有去试,所以才会觉得中国学生拿不到,但有时候我们也能申下来。我好几个同学是拿EPSRC的,之前我们就不知道EPSRC以及UKRI。这些来了之后发现,其实没有想象的那么难。

3.导师套磁沟通方面

和导师套磁的时候,如果不差钱,就直接和导师说自费,申请成功的概率会很大。

因为钱在英国真的很重要,如果有钱申到好学校好老师的概率还是比较大的。我同学当时申请英国博士的时候,他当时觉得还不错,但是他导师没有钱、没有奖学金,就和他说没有钱,没办法给他offer,他直接给他导师一个一百万还是两百万的银行流水的单子,他导师就立马要了。

如果差钱那就和老师沟通奖学金的问题,尤其是免学费的offer。大家不要直接翻译过去免学费offer,要不然有些老师就不会理你了。

之前和一个老师交流,他说不是不想招中国学生,而是招中国学生的成本和招欧盟学生的成本相比,招中国学生的成本太大了。

招一个中国学生,很多需要找两个奖学金才能全部cover掉学生的费用;如果招一个欧盟学生或者英国本地的学生,可能只需要找一个奖学金,或者奖学金很少就可以招到。除非中国学生能力很强,导师可能才会倾向于招一个中国学生,一般情况肯定倾向于本地学生。

所以我觉得在英国,钱在申请的过程中,绝对是一个不可忽视的东西。

如果你很有钱并且申请条件达到的话,很多老师其实都不会拒绝你。就我的理解来说,如果A学生能力稍微强一点,但是需要给他找奖学金;B学生能力稍微差一点,但是不需要给他找奖学金,那有些导师可能会更倾向于B学生。

尤其是英国脱欧之后,我一开始联系帝国理工的老师,有一个老师直接说,因为脱欧现在经济不稳定,他也不确定自己是不是需要再招一个学生,或者说他的钱是否足够再招一个学生做科研。

不过目前来说我们课题组的机会还可以,因为科研还是看经费,没有钱啥都做不出来。

总体来说英国是个富人来的圈子(我也只是感觉哈),因为伦敦就是全球的有钱人聚集的城市。包括英国的医疗,没有钱只能看免费医疗,它确实免费,但需要用时间成本换钱,有钱的人直接去私立医院了,资本主义嘛。。

4.英国最近的ATAS和美国的steam审查对比,严格程度基本已经差不多了。

这两年的ATAS已经刷了很多人,所以现在申请英国的难度有增加。我遇到过师妹因为ATAS被刷了,我同学也因为ATAS被刷了,他们俩可能因为来自同一个课题组,研究方向比较敏感。

但总体来说,最近ATAS卡掉的人真的很多。之前审查没有这么严。我们有个群,里面是硕博学生包括访问的同学,一共是498个人,好几个月不来的,或者最后好几个月被卡掉的,真的不在少数;因为经常能在群里看到同学说被拒了。

按照群里情况来说,硕博当时我看名单上面有很多,确实会存在一定的风险。

我记得去年卡的最严的专业是计算机、机械工程、物理材料这类。并且我们那年帝国理工,如果第一次拿不到ATAS,第二次几乎就申不下来了。我今年学妹第一次被卡掉,她换了护照和研究方向,又被卡死了。我另一个同学也是这样的情况,就没有办法。

不过它也很玄学,今年我听说有第一次申不下来,第二次还有argue的机会,可能还给你,但我不太清楚是硕士还是博士,不过比例真的很少。英国现在越来越难了,如果是敏感专业的话,建议还要留些备案在那里。

而且现在让学校帮着催ATAS也很难,因为现在ATAS申请人数太多,英国政府已经不是很管了,今年学校也不是很管这个事情;我们那年和学校发发邮件,学校还帮着催一催,今年有些学校就直接不回,也可能和英国这两年申请的人数增多有关系吧。

我两个同学涉及到的敏感专业是3D打印的激光制造,都被拒了。我同学最后改的都要做能源方面,还被卡了。但我有一个学长当年是高能物理,第一次ATAS被拒了,但后来改了之后,还是高能物理方面的东西,也过了。

现在来看他根本不给任何机会,也不给理由,就直接拒绝;申诉成功率也不高。他可能因为卡了一次,留底了之后,就会对你不放心,还是审的很严格。

而且敏感专业划分也说不好,虽然列出来了几个会审查的,但是具体是否属于敏感专业,还是看ATAS那边。

所以大家来英国ATAS要慎重提交第一次申请!

5.研究方向一定要提前选好。

因为在申请的时候,研究计划的部分内容会体现在ATAS上面,那在上面写到的东西,一定要在最后毕业论文上有所体现,如果没有体现毕业就会有问题。

有的同学想先拿一个东西做申请,进去做其他的东西,这样是存在一定风险的,我们写在ATAS上的东西,肯定或多或少都要去做一点,毕竟ATAS是和毕业研究都是挂钩的,包括如果换专业、换学校都要重新申请ATAS。

我是水哥,16年没有脱离一线的奇葩留学咨询师,致力于发掘英雄种子,规划科学路径,助力有志青年,用留学助力美好人生

网络讯息

为什么受伤的总是我 (为什么受伤害的人总是我)

2022-12-9 13:46:31

网络讯息

了解盛唐的狗文化(1000年前《养狗条例》有何规定)

2022-12-9 13:48:35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