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来说,食物链上的动物,皆是上一层的生物是下一层的天敌,而下一层则是上一层最天然的食物。但这种规律也有被打破的时候,虽然蛇是老鼠的天敌,并且蛇吃老鼠;可到了蛇冬眠的时候,这种现象便可以逆反过来。老鼠为什么敢吃蛇,以及在什么情况下可以吃到蛇?
老鼠为什么敢吃蛇?
诸多生物共同生存于地球之上,而在进化的过程当中存在食物链关系,正是大自然以这种淘汰机制让地球上的生物在数量上保持相对的平衡。一旦某个物种脱离了天敌而存在,那么该物种将会得到疯狂繁衍乃至泛滥成灾,这种现象在外侵生物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从这一点可以看出,生物链之间对于生物的制约,是多么重要。
举个例子,有专家通过长期跟踪和实验得出数据,大连蛇岛上黑眉蝮蛇的数量会长期维持在大概2万条左右,而维持在这样的数量,主要是为了与当地的褐家鼠向匹配。因为褐家鼠的破坏力实在不敢小看,能够啃到铝板、混泥土等等,咬合力相当惊人,对当地的破坏力可谓猖獗;同时老鼠的繁衍能力也十分强大,一年可以生三次,一次5只以上。而为了让岛上的褐家鼠的数量能够在当地的生态系统当中保持平衡,因此以褐家鼠为食物的黑眉蝮蛇,在数量上自然要与之匹配。
对于老鼠与蛇这对在生物链上的天敌而言,可谓是互不妥协。蛇作为老鼠在食物链上一层的生物而言,以老鼠为食是天经地义;但老鼠却因为其强大的基因,在某些时刻却也可以将蛇成为食物。说到底,老鼠为什么敢吃蛇和能够吃到蛇,最主要的原因还是因为蛇需要冬眠,而老鼠不需要。
在寒冬凛冽之中,老鼠仍然不会冬眠,因为它有着哺乳动物最典型的特征,那就是身上有着比较厚的毛发可以保温,并且在经过一万多年的演化与发展,老鼠是恒温动物。老鼠不仅咬合力惊人,其奔跑速度也快,更关键的一点是老鼠会刨洞。老鼠不仅仅打洞的能力十分高强,在找到洞穴并且刨出里面的食物,而如果刚好在洞里冬眠的蛇,就只能成为老鼠的食物。
尤其是在老鼠比较多的地区,蛇类也必然数量不少。就如大连蛇岛有数量众多的褐家鼠,岛上蛇类也多,因此当地流传着蛇吃鼠半年,鼠吃蛇半年的说法。
蛇为何要冬眠?
蛇要冬眠,这一点是大众所熟知的,但蛇到底为什么要冬眠,这还得从蛇的进化问题说起。蛇,这种生物经历了1.3亿年的漫长进化,却几乎没有太大的进化与发展,作为脊椎类动物却无法进化出恒温,依然是变温动物,也称之为冷血动物,身体的温度会随着环境的温度变化而变化。因此,在秋冬季节气温下降的环境中,如果蛇不进入冬眠,将会活活被冻死。
根据生物学家的观察,环境温度在15℃左右时,蛇的新陈代谢变慢,进食会变得很少,并且开始转移到距离冬眠场所附近活动,预防的就是突然降温,蛇无法赶到已经准备好的洞中进行冬眠。随着环境温度不断下降,蛇在无法在外界正常活动时,就会进入冬眠场所开始冬眠。
说到底,蛇进入冬眠是为了保命,可并不一定进入冬眠状态的蛇就真的可以保住一命,蛇很有可能也由于在进入冬眠之前所储存的脂肪不够而中途被冻死;亦或是冬天低温天气更长,也容易加大蛇被冻死的可能。
冬眠的蛇好欺负
蛇的冬眠期一般从大概十一二月开始到第二年的三四月左右,当环境温度下降到6~8℃时,蛇就会停止活动,并且进入冬眠状态。但由于各地的气温不同,因此蛇在冬眠时的状态也不尽相同,但蛇的冬眠大致会分为三个阶段,当外界温度处于8-13℃时,这个时候蛇处于入眠期,在这个状态下的蛇,一般还为完全处于深度冬眠,当感觉到环境对自身不利的时候,会马上苏醒且自卫,会发起攻击。
而当温度低于8℃时,蛇会进入深眠状态,这时候对于环境的一切都将无法察觉,就算是被搬动也无法察觉到。而当气温下降到2-3℃时,蛇几乎是处于麻痹状态,甚至很可能会被冻死。而当温度回升到大概13℃时,蛇会从深眠当中逐渐苏醒,而这也称之为出眠阶段,在这个时候也是属于浅眠阶段,一旦察觉到身边存在威胁,也会发起攻击。
所以,别以为蛇一旦进入冬眠就变得好欺负,实则不然。蛇处于深眠阶段的时候,确实容易被伤害,也正是处于这种阶段的时候会被老鼠啃食。但需要注意的是,蛇在冬眠的时候,一般是采取抱团取暖的模式。据科学研究,冬眠时独居的蛇死亡率超过60%,而群居冬眠的蛇可提高周围1~2℃,可降低水分流失和能量消耗,总体可提升30~50%的生存率。而不管是老鼠还是人类,在还未清楚洞内蛇的数量以及状态时,贸然进入无疑容易受到攻击。
蛇的脑容量很少,是低等动物的典型代表,它的神经中枢并非是在头部,而是大部分分布在肢体,因此蛇在攻击的时候是属于条件反射。结合温度会让蛇苏醒,以及发起攻击是属于条件反射,不难得出结论,农夫将蛇捂在怀里,蛇苏醒之后咬了农夫,这不是蛇忘恩负义,而是农夫缺乏常识,由此提醒广泛人群,冬眠的蛇最好也别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