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不要再怀疑时空线混乱什么的了。让我来终结这个争论吧。
在东晋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中有如下一句: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是,在这里是指示代词,意思为此、this。
我们称呼是为通假字,通斯。在春秋战国时期,汉语言文字不发达,很多字是没有的,于是用同音字来表示。或者你也可以这么认为,那个通假字是多音、多义字。
比如:差,读音cha1,差别;cha4, 差劲;chai1,出差;ci1,参差;因为现代汉语没有创造出新的汉字来代替chai1和ci1,所以认为差是多音多义字。如果现代汉语创造出来新的汉字X表示参差的差,我们就认为差是通假字,通现代的X。
举一个最经典的例子吧——假。在古代,没有借这个字,于是借的意思便由假这个字来替代。如果现代汉语没有创造出借字,那么假字就成了多音多义字。可后来,汉语中出现了借字,于是假变成了通假字。
再举一个反向的例子吧——面。在古代,面粉中的面是这个字麵;后面中的面才是面。到了1958年,国家做语言文字改革时,才将两个字合为一个字。那么古人如果看到了,也可以说,咱么现代人也用通假字,现代的面通古代的麵。
这样的例子非常多,在《现代汉语》(黄伯荣、廖旭东主编,第6版)第173页, 代替字这一节有讲解。
所以说,王羲之在《兰亭集序》中用的字为是,那么春秋战国时期的孟子用到的字亦为是,只是后来语言文字发展了,人们创造出来斯代表this, 而是的意思固定为真理,于是后人就用斯人也而不再用是人也。
具体斯字何时出现,无法考证。但斯字也出现在古代,对于现代人来说,是人也斯人也都是古人用的,无法分辨。其实只要考证这两字出现的时间早晚,是可以确定的。
结论:孟子书中写到的是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其中斯人也属于后人(东晋以后的人)改动后的版本。
没想到,古人的创新,给我们现代人带来了困惑。有意思!
证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