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把节是哪个族(火把节是几月几号)

以往对火把节的认识,仅限于电视节目中的报道,感受不深。没想到火把节是彝族的最古老而且最重要的传统节日,相当于汉族的春节,火把节主要流行于云南、贵州、四川等彝族地区。每年农历六月二十四日,彝族人就开始家家饮酒、吃坨坨肉、并杀牲以祭祖先。人们穿上新衣,开展具有民族特色的各种活动,男人们斗牛、斗鸡、赛马和摔跤;而妇女们则高声放歌,吹起口弦,弹起月琴。晚上打着火把在房前屋后游转;第三天晚上成群结队地举着火把遍游山野,火光一片,然后又集中到一处点燃篝火,继续喝酒、唱歌、跳舞,一直持续到天亮才结束。这种独特的民俗文化,蜚声海内外,也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而我有幸在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近距离地参与了这场盛大的火把节,其场面之震撼和壮观,至今仍历历在目。

火把节的由来已久,传说天上的神仙嫉妒人间的幸福生活,向地上撒下无数的蝗虫。它们啃食庄稼。但是,勇敢的彝家人并没有屈服于天神。他们在英雄阿提拉巴的率领下,想出了用火来消灭蝗虫的办法。人们点起了火把,日夜不停地到田间地头捕烧害虫。经过几天的艰苦奋战,人们终于消灭掉了天虫,为了纪念这次用火把消灭天虫的胜利,庆祝五谷丰收,每年的农历六月二十四日,人们就点起火把游行,并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

火把节当天,板底乡及周边村庄的彝族村民都会穿上具有民族特色的服装,盛装出席,就如同我们的春节一样重视。

火把节一共有三天时间。火把节的第一天:祭火。这一天,村村寨寨都会宰牛杀羊,集体分享,并备酒肉祭祖。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们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石取火点燃圣火,由毕摩(彝族民间祭司)诵经祭火。然后,家家户户,大人小孩都会从毕摩手里接过用蒿草扎成的火把,游走于田边地角,效仿阿什嫫以火驱虫的传说。

火把节第二天:传火。这一天,家家户户都聚集在祭台圣火下,举行各式各样的传统节日活动。小伙们要效仿传说中的阿体拉巴,赛马、摔跤、唱歌、斗牛、斗羊、斗鸡。姑娘们则效仿传说中的阿什嫫,身着美丽的衣裳,撑起黄油伞,跳起朵洛荷、达体舞。在这一天,最重要的活动莫过于彝家的选美了。年长的老人们要按照传说中阿体拉巴勤劳勇敢、英武神骏和阿什嫫善良聪慧、美丽大方的标准从小伙姑娘中选出一年一度的美男和美女。夜幕降临,一对对有情男女,在山间,在溪畔,在黄色的油伞下,拔动月琴,弹响口弦,互诉相思。

火把节第三天:送火。这是整个凉山彝族国际火把节的高潮。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人人都会手持火把,竞相奔走。最后人们将手中的火把聚在一起,形成一堆堆巨大的篝火,欢乐的人们会聚在篝火四周尽情地歌唱、舞蹈,场面极其壮观。

这种游戏的名字叫荡磨儿秋,别看只是一根木头,要想转起来还真是需要一定的技巧。

英姿飒爽的彝族小伙

姑娘们精心打扮着妆容

不管是大人和小孩儿,都能上秋千上比划两下,充分体现了彝族人的运动天分

小朋友奋力一荡,身轻如燕,引得掌声一片

虽然天空中下着细雨,但是周边的村民都从四面八方赶来,早早地等侯火把节的开始

参加演出的小演员,天真可爱的孩子对着我的镜头做起了鬼脸

火把节的场地上已经是旌旗飘飘,蔚为壮观。

集结完毕,盛大的火把节即将开始,参加人员全部都是当地的彝族村民

在山顶上的有利位置,中央电视台的记者早早地将摄像机支了起来

乐鼓齐鸣,拉开了火把节的序幕

欢快的人们挥舞着旗帜,欢呼着,奔跑着

火把节不仅仅只是彝族的传统佳节,作为西南民族民俗文化的地域性传承,在彝语支其他民族如纳西族、哈尼族、傈僳族、拉祜族、基诺族等民族中也有相当久远的历史。火把节习俗在这些民族中的形成与发展,一方面与各民族的原生崇拜、民间信仰以及本土宗教有直接联系,另一方面也与这些民族尤其是彝语支民族的历史源流、文化传承和社会交往紧密相关。

一位装扮怪异的老者的登场引起了我的注意。经打听,原来表演的正是只有在板底乡才能看见的彝族民间原生态戏剧撮泰吉。

撮泰吉系贵州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彝语的音译,现在见到的文字音译名称有"撮衬姐"、"撮寸几"、"撮屯姐"、"撮特基"、"撮泰吉"等十余种。其中,"撮屯姐"比较接近彝语的译音,现在用"撮泰吉"的名称,是借吉利的谐音汉字做译名。在彝语中,"撮"意为人或鬼,"泰"意为变化,"吉"意为玩耍游戏,一般译为"人类刚刚变成的时代"或"人类变化的游戏",简称"变人戏"。但也有学者认为,"撮泰吉"反映的是变成鬼神的祖先当初迁徙、垦荒的艰难场面,并借助祖先的威灵来保佑后裔和驱逐邪魔瘟疫。因此,"撮泰吉"的含义理解为"请变成鬼神的老祖宗来保佑后裔的游戏"或"人变鬼神的游戏"更恰当一些。

撮泰吉是一种古老的戏,其面具浸透了一种原始的积淀;前额突起,鼻子直长,以明显的猿猴相勾勒了先民的印记。没有眼珠和牙齿,只在相应的部位剜出孔穴以表示眼睛和嘴巴;没有眼珠的空洞,似乎能穿透千年的岁月,人与神、生与死都变得模糊。单纯、稚拙、懑憨、怪诞是撮泰吉面具的整体风格

撮泰吉面具雕刻不分男女貌相,靠戴胡须和用粉笔画不同形状的线条来区分角色的性别与老少。图为阿布摩,意为老爷爷,传说有1700岁,是智慧长者。在戏中充当民族迁徙、生产劳作的领导者、组织者,德高望重。面具有飘逸的白胡须,再用粉笔画上横的波浪线条,作为长寿及智慧的印记。

面具雕刻不分男女貌相,靠戴胡须和用粉笔画不同形状的线条来区分角色的性别与老少。意为老奶奶,传说有1500岁,是阿布摩的配偶。每个面具的白线纹饰都不相同,或横或竖、或粗或细,有的做放射状,有的呈波浪形。意为汉族老人,传说有1000岁,面具为兔唇,画竖状白波浪撮泰吉的亲密接触线条纹饰,表示年纪较轻。每个面具的白线纹饰都不相同,或横或竖、或粗或细,有的做放射状,有的呈波浪形。

翻开国家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板底乡曙光村裸戛院子的彝族戏剧撮泰吉名列其中。闭上眼,那些头戴尖尖帽、脸戴古老面具、手拄木棍的舞者一路缓缓行来,那动作是挖地、放牧或者是虔诚的向神祈求庇护……号称千岁老人的若戛阿布、阿布摩、阿达姆、麻洪摩、哈布等人的嘴里发出低沉而富于穿透力的叫声。

千百年来,撮泰吉以其别具一格的古老民族艺术特色,在我国古老的戏剧剧种中独树一帜,在全国都极为罕见。撮泰吉吸引了众多省内外、国内外的专家学者不远万里接踵而来,被誉为戏剧的活化石,无论在人类学、民族民俗学、戏剧学、舞蹈学、甚至是傩戏、地方文化史学等方面都具有无可比拟的研究价值。

撮泰吉,舞蹈活化石原始傩戏千年的守望。嘿布、惹戛阿布、阿布摩、马洪摩、阿达摩,他们都是千岁老人,头戴尖尖帽,立眉,竖眼,手举竹杖,做出挖土、赶牲口的动作,嘴里不停地发出低沉的叫声。这是多么原始、粗犷的舞蹈!完全被眼前的一幕震撼,我们贪婪地呼吸着从远古、从人类的漫长成长、从智慧和勇气的高空中袅袅飘来的气息,恍惚之中,进退千年。

贫穷与封闭保存了古老傩的文化。这是他们和主宰命运之神交流的唯一形式。板底乡裸戛村,只有61户人家,却保留了流传千年的舞蹈‘撮泰吉’,一种最原始最粗犷的彝族戏剧,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动情处,悠扬的山歌唱起来

天色慢慢暗了下来,隆重的点火仪式正式开始

整个仪式有点传递奥运圣火的意味,非常隆重而正式

人们激动地点燃手中的火把

上千把火把被点燃,照亮了板底乡的夜空

灿若银河的壮观场面掀起了火把节的最高潮

手持火把的人流围着中心的火堆疯狂地奔跑着、尖叫着、欢乐着,似乎预示着来年的好运气,好年景......,我也随着这股流动的火龙快速的奔跑着,火光中,每个人的笑脸被照的通红发亮,不自觉地,我也被这种氛围所吸引,忘却了拍照,也拿起了火把,狂奔起来,仿佛自己就是一位彝族小伙儿,

网络讯息

如何看出一个人内向不内向(内向人不爱说话的原因)

2022-12-8 15:07:05

网络讯息

苹果美版无锁值得买吗(美版无锁有什么缺陷)

2022-12-8 15:08:29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