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比勤奋更能决定生活?

商业洞察丨作者/ 刘 星

这是战与读公众号的第60篇原创文章

到底是人类驯化了小麦,还是小麦驯化了人类?

你可能从来都没想过这样一个问题。

但,这是一个十分重要的问题。

因为,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将解释世界是如何演变成今天这个样子的。

回答这个问题的过程,还会让我们忍不住的去问以下这些问题:

到底人类是房子的主人,还是房子是人类的主人?

到底汽车是人类的奴隶,还是人类是汽车的奴隶?

人类是在有意识的选择自己的生活,还是说我们只能被动接受这种选择带给我们的种种意想不到的生活?

在上一遍文章《比勤奋更能决定人生的是,复利思维!》中我提到了多元思维模型。

一种思维模型,就是一个看世界的角度。

多元思维模型,就是多个看世界的角度。

而这个问题中所蕴含的思维模型就是生物学中的进化论模型。

进化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解释这个世界的新角度,一个更加深刻,也是一个足以改变你世界观的角度。

当你能够回答以上这个问题时,对于这个世界,你可能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对于周围习以为常的事物,你可能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知。

那么,什么是进化论?

在《进化论,是地球上唯一靠谱的成功学!》这篇文章中我有过详细的介绍。

在复杂而巨变的环境中最终能够生存才来的:

不是最强壮的,也不是最聪明的,而是最适合生存的。

简单来说就是,所有的物种都会根据环境的变化而不断的进化,以适应环境,延续自己的基因,所谓物竞天择,适者生存这个理论就是进化论!

1

民以食为天。

我们每天都吃各种各样的食物,鸡鸭鱼肉,玉米小麦大米......。

但是,你可能从来没有细想过,今天我们吃的这些食物,它们从何而来?

当然,我说的不是它们来自哪个养殖场?来自哪片土地,或是出自哪个农民之手?

我说的从何而来,意思更加深远:它们是怎么进化的,怎么变成今天这样子的?

1万年以前,小麦在人类的眼中只不过是东非的无数种野草当中毫不起眼的一种。

但现在小麦遍布全世界各地,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主要粮食作物之一。

大片麦田麦浪起伏,在小麦的种植地,几百公里内几乎完全没有其他植物。小麦在全球的种植面积达到了225万平方公里,是英国面积的10倍。

从无足轻重到无处不在,这期间到底发生了什么?带来了哪些影响?

2

小麦一开始在狩猎采集者(后面简称采集者)的眼里只不过是众多杂草中的一种,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

小麦后来成为人类不可或缺的食物,从无足轻重到无处不在,它的整个发展过程很有可能是这样的:

在一万年以前,几乎所有的人类都过着同一种生活:狩猎采集

他们当时的生活,很可能是上午到附近的森林去抓抓野兔,到水里捕捕鱼,或者到草地里采采蘑菇、挖挖野菜,然后一天的食物就着落了。

当然,有时他们也的躲躲凶猛的老虎、狮子等野兽。

等到中午,他们就可以回到部落煮午餐。

吃完午饭还剩下大把的时间,他们可以晒晒太阳、逗逗小孩、聊聊八卦,扯扯闲篇。

同时他们的食物非常具有多样性。

他们早上可能煮点蘑菇,中午吃点浆果、烤只兔子,晚上再烧只青蛙、来点野菜。

至于第二天他们的菜谱可能又完全不一样。

因为人是杂食性的动物,所以,当时的人从来没有主食的概念,也不会专门把某种食物当作主食。

人们吃什么,哪种食物的比重更多,取决于大地母亲的馈赠。

能够狩猎和采集到的什么食物越多,他们就吃什么。

由于人类在寻找各种食物的过程中会试吃各种稀奇古怪的食物。

偶然间,有一个大胆的狩猎采集者,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尝了一下小麦,发现能吃。

当然,这个采集者所尝的小麦跟今天的小麦可能很不一样——今天的小麦是人类经过上万年驯化之后的产物。

就像今天我们吃的西瓜,跟最原始的野生西瓜,也很不一样。

最原始的野生西瓜,它们原本不红、不甜、也不大。

我们今天见到的又甜,又红的大西瓜是人类长期驯化的产物。

野生的西瓜并不甜,有的还是苦的,因为西瓜是葫芦科,含有大量葫芦素,这是它苦味的来源,这也注定野生的西瓜大部分是苦的。

苦味有一定的预防病虫害的功能,甜味则更容易诱发病虫害,所以从防御的角度看,苦味是有利于野生西瓜生存和繁衍的。

而且,绝大部分的原始野生西瓜瓤也不是红色的,个体也很小,大部分可能只有拇指大小。

大约4000年前,人类开始第一次驯化栽培西瓜。

最初的驯化过程已经难以考证,最可能的情况是,某一个人类的祖先偶然发现了一个没有苦味的西瓜变异种,觉得可以作为人类的食物,因此决定栽培它。

然后在栽培的过程中发生了另一次偶然的变异,出现了一个甜美多汁的西瓜。

在获取糖分非常困难的原始时代,这个甜美多汁的西瓜因此被广泛栽培,迅速传播开来,成为人类获得糖分最便捷的途径之一。

经过人类常年累月的驯化,西瓜的果实大小、果肉含糖量、味道、瓤色、质地甚至口味都变得越来越适合人类需要。

人类驯化小麦的过程,跟人类驯化西瓜的过程大体上是类似的。

3

在人类发现麦粒具有食用价值的漫长的数千年间,人类偶尔会吃吃小麦,但绝非以它为主食。

而在大约18000年前,最后一个冰河时代结束,全球气候变暖。

随着气温上升,降雨也增多。

这种新气候非常适合小麦和其他谷物生长,于是这些作物也繁衍蓬勃。

于是,人类的小麦食用量开始增加,这也在不经意间助长了小麦的生长。

当时采集到野生谷类,必须先筛一筛、磨一磨,再煮过之后才能食用;正因如此,人类采集这些谷物之后,都要带回他们居住的临时地点来处理。

这样,当采集者移动和迁徙的时候,小麦种子就被四处携带,掉落在地上。

久而久之,在人类经常出没的地界上,就开始长起了越来越多的小麦。

当采集者再次迁徙,经过之前走过的地方时,却发现路上长满了触手可得的食物。

这种意外的收获,让采集者喜出望外。

因此,某个采集者突然萌生出这样一个大胆的想法:是不是可以把采集的麦粒专门撒在一个地方,然后它们就会自己长起来?

然后他就开始实验,在指定的地方播撒麦粒,完事后他就跟着部落迁徙了。

等他再次回到这个地方的时候,他发现这个地方真的长出了很多小麦。

然后他可能就开始有意识的播种小麦了。

当时的小麦可能跟今天高产的小麦完全不一样。

很可能的情况是一株成熟的麦穗上只有几颗小麦粒,多的也只有十几颗,有的麦粒极小,有些则相对饱满。

于是,为了得到更多更大的麦粒,他试着把那些结出更多麦粒的麦穗上较大的麦粒撒在地上。

果然,长出来的麦穗上麦粒确实多而且大。

当然,这个过程不可能是一蹴而就的,更可能的情况是,人类的祖先经过漫长时间的尝试、摸索才得到这样的一个结果。

这个过程就是不断的变异、竞争和选择的过程。

这个过程,就是进化的过程。

只不过,这个过程有人类的参与和操控。

因为这里面的选择,更多的是人择而不是天择。

所以,这个过程也可以被称之为驯化。

查理·芒格所说的多元思维模型里面,有一个很重要的模型,就是达尔文的生物进化模型。

但是,要说当时的那个原始人知道这个进化模型那肯定是天荒夜谈,对他来说,这一切都只是偶然,而不是刻意为之。

从这个角度来讲,毫无疑问,是人类驯化了小麦。

人类操控着小麦的命运,控制着小麦基因的发展方向。

但是,如果我们换一个角度,从物种是否演化成功的角度来看的话,会得到一个完全不一样的结论。

生物学家在衡量某种物种演化是否成功,主要是看它DNA螺旋的拷贝数的多寡,数量越多,说明物种演化成功,欣欣向荣。如果世界没有某物种的DNA拷贝,说明该物种已绝种。

从这个角度来看,无疑小麦几乎是最为成功的物种——小麦利用人类达成了扩散和传播自己基因的目的。

4

说到小麦,自从意识到小麦的食用价值,采集者就开始有意识的播种小麦。

但即便如此,他们也只是小规模的尝试,并没有把它当作主要食物的来源。

采集者当时种植小麦很可能是因为它有食用价值,同时播种起来也很简单,只要往地上一撒就行。并不会影响人们狩猎采集的生活,而且又可以提供更多的食物来源。

说到底,他们当时的心理,就跟我们现代人做着主业的同时开辟副业一样。

主业是求生存,而副业则是求发展。

在当时采集人的意识里,狩猎采集是主业,而种植小麦则是副业。

没有副业采集者一样可以生存,但是如果有副业,采集者可能会生活的更好一点。

但是,就跟现代人发展副业一样,随着时间的推移,狩猎采集者也慢慢意识到副业的好处。

当采集者因为病痛等各种原因突然狩猎或者采集不到太多食物的时候,他们可以暂缓迁徙,因为种植的小麦派上了用场。

同时采集者发现,小麦易于储藏,可以长久保存。

当采集者突然有那么几天或者是一段时间想摆烂,不想去狩猎和采集的时候,储存的小麦也刚好能够满足他们的这种需求。

鉴于这种种好处,逐渐的人类开始增加小麦的播种面积。

随着播种面积的增加,采集者也开始就有了提升产量的渴望。

采集者发现如果不是只把麦粒洒在地面,而是深埋在土里,那么小麦将有更高的成活率和更好的收成。

于是,采集者也因此增加了一项工作,那就是耕地。

同时采集者发现,想要提高产量远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因为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增加,小麦这个物种娇贵的一面开始显露出来。

首先,小麦不喜欢大小石子 。

所以,人类得把田地里的石头捡干净搬出去,从而搞得腰酸背痛。

其次,小麦不喜欢与其它植物分享空间、水和养分。

所以,人类不得不在炎炎烈日之下整天除草。

再其次,小麦会得病。

所以,人类得想尽办法帮忙驱虫防病。

然后,小麦会渴。

所以,人类得千幸万苦从大老远把涌泉或溪流的水引来,为它止渴。

最后,小麦也会饿。

所以,人类迫不得已收集动物粪便用来滋养小麦生长的土地。

最最后,小麦会被蝗虫、野兔扫荡偷吃。

所以,人类还得守卫和看护。

所有这些都是采集者始料未及的,也不在他们的计划之内。

他们一开始的想法很简单,就是只要把麦粒往地上一撒,等着收成就行。

但是随着事情的不断演变,他们付出了更多的代价,采集者的工作量被迫大幅度增加,在种植小麦上投入的时间也随之水涨船高。

一开始,采集者在四处迁徙时,可能会在小麦的种植地待上大约4个星期来料理小麦,等到过了一个世代,小麦数量和面积大增。

于是,他们得待上5个星期 ,接着就是6个星期、 7个星期.......

农活耗费了大把的时间,人类四处游猎、采集的生存方式在小麦一轮一轮的生长中被逐渐稀释......

最后,为了照料小麦,采集者开始被迫在麦田旁边定居。

5

因为开始在麦田旁边定居,因此人类的生活开始发生一列的变化。

而这些变化,是采集者一开始根本就想象不到的。

首先,因为人类逐渐从迁徙改为定居,于是开始驯化各种动植物。

当人类有了固定的住所,不再四处漂泊,同时有了驯化小麦的经验,于是采集者开始驯化其它各种植物。

同时也开始驯化动物,例如狗、鸡、鸭、牛、羊等。

小麦驯化成为农作物的时间,大约是在公元前10000年 。

豌豆和小扁豆约在公元前8000年 。

橄榄树在公元前5000年 。

马在公元前4000年 。

葡萄则是在公元前3500年。

狗大概在公元前10000年。

人类最早驯化的动物是狗。

这也就是为什么狗跟人最为亲近,而且狗是现在人类饲养最多的宠物。

很多人都喜欢养狗。

如果问为什么,人们会说,因为狗通人性。

可是,你有没有想过什么叫通人性?狗为什么会通人性?

因为狗是人类驯化最早的动物。

狗的原始祖先是狼。

在长期以人类相处的过程中,狗不断的经历着变异、竞争和选择的过程。

当然,这里的选择依然更多的人择,而不是天择!

说到底,人类的驯化就是把野生物种转变为对人类有用的物种。

因此,与它们的野生始祖相比,完全驯化了的物种有好几个方面的不同。

这些不同是通过两种方法制造出来的:

第一、人类只选有用的个体出来繁殖,并不是所有的个体都有繁殖机会;

第二、物种对人择压力做出了演化反应,也就是朝着人类期盼的方向演化。

根据这两点来看,对狗的驯化就是这样的:

那些听话顺从(这就是我们所谓的通人性)的狗会被人类留下来,它们大概率会生出一些听话顺从的后代,因此它们的基因得以保存下来。

而那些野性难驯的狗,通常会成为人类的盘中餐,它们的基因从此慢慢的消失。

那些听从顺化的狗,逐渐学会跟人类相处,也越来越适应人类的习性。

随着一代又一代的变异,竞争和选择,狗变得越来越顺从,越来越听话,也越来越通人性。

它们可以帮助人类站哨,捕猎,看家,陪人类玩耍......

所有这一切,在漫慢的历史长河中,都深深的刻进了狗狗的基因里,因而它成为了人类最亲密无间的伙伴,也正因此,它们的种族,它们的基因才得以大规模的保存和延续。

狗在所有这些人类驯化的动物中算是非常幸运的,而其它动物则没有这么好的运气。

现在大量的养殖场里,养着鸡、鸭、猪等牲畜,只为了作为人类肉制品和蛋类食品的来源。

它们从出生到最终成为案板上的肉,一生都是生活在一个狭小的笼子里,这个笼子小到甚至没有立足之地。

虽然它们的基因得以大量的保存和延续,但是作为人类盘中餐的存在,它们的个体却几乎没有幸福可言。

我想,如果有的选,它们肯定更愿意换个活法——在田野里自由的奔跑。

虽然需要自己寻找食物,但这毕竟是为自己而活。

6

其次,因为人类逐渐从迁徙改为定居,于是人类第一次有了私有制的概念。

而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了无止尽的冲突和战争。

在狩猎采集的时代,一切吃穿用度都是自然母亲的慷慨馈赠,而不是劳动的结果。

那时候人口稀少,大部分的地方还没有被人类涉足。

因此采集者坚信,人与自然是一体的,自然是人类的母亲,广袤无垠,取之不尽,对人类孩子无限慷慨。

所以,他们根本就没有资源的概念。

只有人类将自然放在自己的对立面,将自然视为生产资料时,才会产生资源的概念。

随着小麦种植面积的增加,采集者用来处理谷物的时间越来越多,狩猎和采集的时间也就越来越少。

于是,人类开始搭建起永久的村落,逐渐由采集者变成了农民。

种植小麦也由此从副业变成人类的主业。

也因为人类进一步放弃狩猎采集的生活,因而更加依赖于小麦。

而小麦的种植需要土地。

于是人类就开始大面积开荒种地。

从此以后,食物并非来自自然的馈赠,而是人类在土地上劳动的成果。

人与自然一体的关系,逐渐变成人与自然二元对立。

自然从人类之母沦为人类的生产资料,甚至被视为私人资源。

既然是资源,那就意味着可占有,意味着多寡,意味着稀缺,意味着财富。

因为人类的所有成果都来自于土地,于是,土地就成了农民最重要的资源和私人财产。

如果土地被附近的人抢走,就可能从温饱的天堂掉进饥饿的地狱。

所以,在土地这件事上几乎没有妥协的余地。

过去,如果采集者的部落遇到比较强的对手,只要撤退搬家就能解决。

虽然说有些困难和危险,但至少是个可行的选项。

但如果是农民遇到了强敌,撤退就代表着得放弃田地、房屋和存粮。

而农业生产从付出到收成具有时间差,如果放弃、田地、房屋和存粮,就难以在短时间内得到收成,很多时候这几乎就意味着死亡。

因此,农民常常得死守田地,双方拼个你死我活。

人类文明从此卷入了以土地为目标的零和博弈的斗争。

无论是农业部落与采集部落,或是与其他农业部落的相遇,结果往往是血腥的灭绝或吞并,以及无止境的战争,这一矛盾延续至今。

7

再其次,因为人类逐渐从迁徙改为定居,于是人口开始增加。

在狩猎采集时代,采集者总是在四处迁移,而人类这个物种的婴幼儿又十分的脆弱,行动迟缓、需要额外照顾,时间往往长达数年之久;不像初生的牛犊一样,一落地就能行动自如。

这无形之中会给采集者的迁徙造成巨大负担。

所以,采集者会尽量少生孩子,即便是生,当时每个子女年龄至少会相隔三到四岁。

但是,当人类开始定居,不再流浪,同时种植小麦,粮食供给增加,女性就可以每年都生孩子了。

于是,人口的数量也迅速增加。

而这时婴儿也较早断奶,而以粥来代替,毕竟田里需要人手,妈妈得赶快回到农活。

然而,人口一多,就耗去了原本的粮食剩余,于是耕种面积又得加大,人类进一步依赖农业。

这时,因为人类开始定居在易有疾病肆虐的聚落,孩子吃母乳的比率越来越少,吃谷类则越来越多,抵抗力逐渐下降,再加上共享这些粥的兄弟姐妹也越来越多,让儿童死亡率一路飙升。

在大多数的远古农业社会里,至少1/3的儿童无法长到二十岁成人。

然而,人口出生的速度仍然大于死亡速度,人类的数量依然水涨船高。

8

最后,因为人类逐渐从迁徙改为定居,于是出现了村落、最终发展出城市和国家。

在狩猎采集时代人们总是在迁徙,所以,除了用火,采集者很少刻意改变土地。

但农民就完全不同,他们会砍伐森林,挖出沟渠,翻土整地,建造房屋,还会把果树种成整齐的一排又一排。

他们从一片荒野中刻意打造出一个专属人类的人工孤岛。

这个孤岛一开始是农村,随着人口的增加,逐渐变成了城镇,然后成了城市,最后变成了一个个国家。

因为人口猛增,随着人口的增长,人们发现以现有的耕地根本无法产出足够食用的粮食。

于是,谷物的耕种面积又得继续加大,同时得投入更多的人力去耕作。

然而,虽然农民勤劳不懈,希望能够保障自己的经济安全,但这几乎从未实现。

当粮食丰收、粮仓满满时,总是会招来强盗和敌人,人们不得不拼死抵抗,但最终多以失败告终。

为了守卫劳动成果,人们自发的团结起来,形成组织,抵御外敌。

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不管在任何地方,都出现了统治者会和精英阶级。

最后演变成,农民提供粮食,而统治者则组建军队提供庇护。

随着统治的进一步深化,统治者和精英阶级不仅靠着农民辛苦种出的食粮为生。

还几乎全征收抢光,只留给农民勉强可过活的数量。

正是这些征收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政治、战争、艺术和哲学,建起了宫殿、堡垒、纪念碑和庙宇。

在现代晚期之前,总人口有九成以上都是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农民。

他们生产出来的多余食粮,养活了一小撮的精英分子:国王、官员、战士、牧师、艺术家和思想家。

但历史写的几乎全是这些人的故事。

于是,历史只告诉了我们极少数的人在做些什么,而其他绝大多数人的生活就是不停的挑水耕田。

9

人类驯化小麦,让它从一无是处到无处不在,到底带来了那些影响?

人类一心追求更轻松的生活,于是释放出一股巨大的力量,改变了世界的面貌。

但结果是任何人都未曾想到的,也不是任何人都喜闻乐见的。

并没有人在背后有意操纵农业革命发生,或是意图让人依赖谷类为生。

一开始只是各种小事,主要就是希望吃饱一点、生活安全一点。

所以,人类试着播种小麦。

等尝到一点好处,人类开始有意识的种植。

每次人类决定多做一点小事(比如用锄头来耕地,而不是直接把种子撒在地上),他们总是想:没错,这样是得多做点事。不过收成会好得多!也就不用担心荒年的问题了。孩子也永远不用挨饿入睡。

道理确实如此。

不过,这只是理想的状况。

他们没有想到的是,想要提高小麦等谷物的产量,不仅仅需要耕地,还需要施肥、除草、灌溉......

人类的身体受不了整天挑水浇地、弯腰锄草,慢慢带来了关节炎、腰椎病等大量疾病。

同时他们也没想到孩子的数量大增,于是多出的小麦也就有更多小孩要分。

这些远古的农民也没想到,母乳喂得少了,粥喂得多了,就让孩子的免疫系统下降,而且永久村落也成了疾病传染的温床。

他们也没有预见到,由于增加了对单一食物来源的依赖,实际上他们使自己更容易受到旱灾的威胁。

这些农民还没想到,丰收年他们粮仓满满,却会引来盗贼和敌人,迫使他们得筑起高墙、严加警戒。

他们还没有想到的是,因为必须通过土地来生活,人们很难离开自己的土地。

因此,一个人一生足迹很可能就局限在麦田附近。

他们很少去看看外面的世界。

小麦给人安定的生活,也给了人类种种限制。

小麦给了人类丰富的粮食的来源,也给了人类必须随时承受老天古怪脾气的压力。

从这些个层面来讲,是小麦驯化了人类。

人类以为自己驯化了动植物让自己获得了稳定的食物来源,比如小麦、牛、羊等。

但从另一个角度来看,反而是处于弱势的小麦、牛、羊反过来驯化了人类,从而彻底的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

小麦、牛、羊等为数不多的几种动植物却获得了生存,并逐步灭绝了其他物种。

所以,到底是人类驯化了小麦,还是小麦驯化了人类?

这从来都不是一个可以一分为二的问题。

我认为,答案是两者兼而有之,或者说两者是不断的相互驯化。

进化的过程从来都不是单向发生的,我们很难二选一,说是人类驯化了小麦,还是小麦驯化了人类。

大自然是一个生态系统,大自然里面的一切都紧密相连,任何一个物种的演化,影响的绝对不是此物种本身那么简单。

10

种植小麦一开始看起来是一个划算的选择,但是随着时间过去,变成越来越沉重的负担。

儿童大批死亡,而成人也得忙得满头大汗,才能换得面包。

但没有人发现究竟发生了什么事。

每一代人都只是继续着上一代生活的方式,在这里修一点,那里改一些。

但矛盾的是,一连串为了让生活更轻松的进步,最后却像是在这些农民的身上加了一道又一道沉重的枷锁。

所以,有人说,人类引以为豪的农业革命是一种进步,但也有可能是大自然给人类设置的一个陷阱,甚至是基因的一个阴谋。

农业革命让人类的食物总量增加了,但量的增加并不代表吃得更好,过得更悠闲,反而造成了人口爆炸,还养了一群养尊处优的精英分子。

狩猎时代的人类更强壮健康、饮食也更加均衡,想去哪里就去哪里,工作量也不大。

相反,农耕时代的人类更辛苦、工作更繁重,生存能力脆弱、营养不良,活动范围

因为人类已经被农作物和驯养的动植物给困住了。

很多人会说,既然如此,人类为什么不重返狩猎采集的社会呢?

人类从狩猎社会变成农业社会,花费了一代又一代人的时间。

当人类回过神来,感觉自己受到限制时,已经没有人记得过去曾经有不同的生活方式可选。

即便有,大部分人已经失去了狩猎采集的能力。

而且人类的生存环境早已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

随着人类数量的不断扩张,人类需要更多的粮食,也就需要开垦更多的土地。

人类需要更多的住所,所以也需要砍伐更多的森林。

生态环境被日益的破坏,动物被大量的捕杀,物种的多样性也遭到严重的破坏。

放眼望去到处都是麦田。

当人类想回到过去时,让他们赖以生存的狩猎采集的环境早已不复存在。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当我们蓦然回首时,就已经再也回不去了。

11

到底是人类驯化了小麦,还是小麦驯化了人类?

这个问题也可以改为,到底人类是小麦的主人,还是小麦是人类的主人?

于是,我们不得不思考如下问题:

到底人类是房子的主人,还是房子是人类的主人?

到底车子是人类的奴隶,还是人类是车子的奴隶?

当然,这些问题,还会引发另一个同样值得深思的问题,那就是:

到底人类是基因的载体,还是基因是人类的载体?(这同样是进化论模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我将在后面的文章中详尽的探讨这个问题。

很多人第一时间会肯定的说:当然我们是房子的主人。

可是当你看完了人类与小麦的故事,你还敢这么肯定吗?

确实,我们可以决定房子的装修的颜色,装修的风格,房子的布局。

但是,大部分人因为买了房子,而不得不缩衣减食,拼命工作,以便早日还清房贷。

人们为了让生活变得更加美好而做出的选择,最终有可能带给人们不想要的生活。

于是,你会发现,种种想让生活变得轻松,更美好的努力,反而有可能给人带来无穷的麻烦。

很多人大学毕业后,投身工作、从事各种劳心费力的工作,发誓努力赚钱,好早日退休,以便去从事自己真正有兴趣的事业?

但等他们到了35岁,却发现自己背着巨额贷款,要付子女的学费,要付房贷和车贷,而且觉得生活里不能没有高级红酒和国外的假期。

他们会放下一切,回去野外采果子挖树根吗?

当然不可能,而是加倍努力,继续把自己累得半死。

一开始他们只是渴望这样的生活,然后慢慢习惯,接着就成了一种依赖;最后,就再也离不开这样的生活。

写在最后:

我写这篇文章的目的并不是为了说明狩猎采集者的生活就优于农民,而是让你了解人类与小麦的这段历史。

当然,你了解的不单是历史,也是一个新的思维模型。

当你了解完这一历史,你的世界观可能会因此而焕然一新。

因为你的头脑中有了一个新的理解和解释这个世界的视角。

当你再次观察这个世界的时候,你可能会有完全不一样的感触。

食物还是哪些食物,动物还是哪些动物,好像什么都没变,但好像又都不一样了。

而且我们现在面临的很多问题,在历史上早已不知重复上演过多少回。

人类在历史上一直不断重蹈覆辙,其实原因都一样的:我们无法真正了解各种决定最后的结果。

一开始我们还是在有意识的选择自己的生活,可是到最后我们只能被动接受这种选择带给我们的种种意想不到的生活。

这种始料不及的结局,让我们苦恼不已。

或许了解人类的过去也是找到解决我们所苦恼的问题的关键方法。

推荐阅读:

成功的底层逻辑:成功永远不是靠自律,而是靠成瘾!

如何找到热衷一生的事业?发挥自己的天才!

为什么爱情会消逝?女人如何修炼魅力,得到持久的爱?

注:

所有文章均来源于微信公众号战与读。

附:写一篇文章,搭一个成长的台阶。文章即产品!用工匠精神对待每一篇文章。有趣、有用、有态度,心存善念和敬畏,用精炼的语言阐述深刻的人生智慧,长期坚持原创不易,如文章引起大家共鸣,请大家评论、关注、点赞并转发谢谢。

网络讯息

神14发射成功,女航天员来月经咋办?太空环境会影响生育吗

2022-12-8 14:57:29

网络讯息

能算出酒量吗?公式是什么?

2022-12-8 14:58:47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