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3年,非典肆虐。十几年后的今天,新冠席卷全世界。全人类正在经受前所未有的严峻考验。
非典和新冠,之所以要加引号,是因为二者都是简称,加引号当然是为了特别强调它们的特定含义。非典的全称为非典型性肺炎,新冠的全称是新型冠状病毒。这种语言现象,我们称之为简称,或者也叫缩略语。
简称,规范的说法应该是略语、缩略语。一般来说,就是把一个内容较多、字数较多的短语,取其最能代表其整体意义的几个关键字,加以重组,来表示原来这个短语的意义,这种语言形式,在语法上,我们谓之略语、缩略语,亦作简称。简称是语言表达简洁的一个重要手段,口头表达可以节省时间,书面表达可以节约篇幅,是语言运用追求经济性的重要表现。比如我们所熟知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可以简称为全国人大;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简称为全国政协。每年的三月份,北京要召开两会,就是指人大和政协这两个国家机构召开的会议,所以,两会也是一个约定俗成的缩略语。
然而,缩略语也是一柄双刃剑:它既可以一斑而窥全豹,达到省时省力的目的;可是,如果省略不当,则可能导致信息模糊、词不达意,甚至南辕北辙,让人百思不得其解。有人到过离协,以为那里是办理离婚的对方,是离婚者协会,不想打听之下,才知道人家那里是离休干部协会。这样的缩略语,就没有起到缩略的目的,反而不利于交流沟通。
当代社会是个快速发展的社会,其显著的文化特征,是随着生活节奏的越来越快,有大量的适应快节奏社会生活的新词涌现。如此背景下,缩略语也就有了空前活跃的必要和可能。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应该用好缩略语,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助力全新的生活。
首先,缩略语要保持原来全称的本意,不能为缩略而缩略",不能在缩略后改变原义。如此就达不到我们要缩略的目的,适得其反。因为有的词汇可以缩略。也就是说,有的词汇缩略后,人们不会因此而误解误会。而有的则不一定可以缩略。因为缩略后,本义尽失,让人看了不知所云。如,邓小平提出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媒体宣传时,开始都是全称,因为这是一个非常科学的概括,一时难以找到一个准确的缩略形式。到后来,有人试图把它缩略为中特理论,但这个缩略语最终未能推广。因为它简则简矣,却表义不明,人们看后不知所云,也使得原句失去了其庄重和严谨。
其次,缩略语应该表义明确,不能有歧义。歧义是语言表达的大敌,无论是词汇的还是语法的,除非出于修辞需要,否则会干扰表达的效果。以前有段相声,说到有人把上海吊车厂说成上吊厂;把自贡杀虫剂厂说成自杀厂,让人忍俊不禁。所以,我们不能为简而简,必须是以表意明确为前提。以前在一所学校门前,看到过一则标语,上书努力做好一小人,不禁让人瞠目。原来人家的意思是:努力做好第一小学的人。一小是当地一所小学的简称!
再者就是,缩略语的运用,要注意语境,也就是说话的对象、场合、目的、环境等因素。不同的缩略语,使用的范围不同,对象各异,并不是全国甚至全世界都通用的。有的全民皆知,如央视,大家都知道是中央电视台;而有的则是有地域色彩,如,在忻州市,人们都知道西八县,就是指忻州西部的八个县,但这个缩略语在外地却不具有普遍性,其他对方的人对此恐怕是不知所云的。
还有的缩略语具有行业色彩,行外人往往很难知晓其意义。有一篇短文,题目是《‘战杂’现象值得关注》。一般人看了这个标题,往往一头雾水:战杂是个啥东东?原来 ,所谓的战杂,竟然是战士杂技团的简称。所以,在军队系统,理解这个简称是没有问题的,但到了社会上,几乎无人能看明白战杂这两个字的意思,这也就是缩略语也具有行业范围所限的特点,我们不可不知。
缩略语是现代汉语,尤其是词汇系统中越来越普遍存在的一种现象,我们只有了解这种语言现象,才能更好地发挥语言的表意功能,最终达成交流信息、沟通情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