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大连14男孩奸杀案件在全网发酵,令人不寒而栗。10月20日,大连市沙河口区一名11岁女孩被残忍杀害,死时身中7刀,抛尸地点距离女孩家仅有2分钟路程,凶手是14岁男孩蔡某,相信大家都应该看过新闻报道了。
简单的来说,这起事件可以给男孩一个定性,强奸未遂后杀人抛尸。这在成人身上,绝对属于性质恶劣的刑事犯罪。近年来未成年人性骚扰问题频繁登上舆论的风口浪尖,这到底是为什么?性教育的滞后,学校性教育的缺失问题难辞其咎。
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父母对子女谈性的问题,觉得难以启齿,因此一直对性教育问题讳莫如深。那么,儿童性教育到底该不该列为必修课?到底孩子多大开始进行性教育合适呢?都是值得讨论的问题。
刘文利(北京师范大学儿童教育专家)被杂志《人物》采访时坦言:性教育在当今中国的可执行现状是很令人寒心!
2013年,北师大认知所和南都教育基金会共同做了一个项目。刘文利老师当时是这个项目的主要负责人。她是《珍爱生命——小学生性健康教育读本》的编著和出版者,那时候这本书还不允许在各个学校发行。 她的一个同事当时也参与了这个项目,就是在北京各打工子弟小学给孩子们授课。她同事坦言:我在课堂上带小孩子们大声的齐声朗读生殖器的名字的时候,我都尴尬的脸红了,可是学生都是天真和简单的,在他们的眼睛里,这样的名词和鼻子、头发一样并没有多大区别,都是属于自己身体的一部分,大声朗读出来好像并没有什么不妥。用成年人的思想,去看待孩子们的内心,这样的家长,未免有些狭隘。
学校性教育步履维艰、如履薄冰。性教育这个话题很容易引起争议,这不仅是在中国,在世界各地的其他国家亦是如此。
引起争议是正常的,因为有时候它会受限于传统观念、国人的性文明程度、执政者的意念、社会发展历程等,这促使性教育变得更加敏感和脆弱。
这表明了开展学校性教育不是老师一个人单独凭他工作的热情和努力就能决定的,它是一个制度所决定的。但是家长对孩子的性教育也不能因此止步。家长们不妨可以参考以下几个方面在生活中给孩子普及性教育。
1.适当灌输隐私概念
对待较小的宝宝们,可以从认识自己的手、腿、脚等部位开始,家长就可以不失时机地把性器官的认知也混杂到其中,不应该因为性器官是隐私部位,就觉得它非常神秘且不可被理解和探知,更不应该为提到它而感到羞耻。例如洗澡时可以把这些正确名词告诉宝宝,让他们不要随随便便把这些名词挂在嘴边。
2家长要尊重孩子
隐私有两个层面:保护自己的隐私和尊重他人的隐私。例如这些特殊时刻,洗澡、换衣服、上厕所时告诉孩子不仅保护自己的隐私,也要尊重其他人的隐私。当孩子接触到隐私这个概念并加以利用的时候,千万去不要嘲笑他们。在外面当别人因为宝宝提到隐私哈哈大笑的时候,也不要碍于情面不了了之,要告诉孩子每个人隐私都是应该被尊重。孩子因为我们来到这个世界上,但他并不属于我们。
3.教会孩子爱惜自己
等宝宝上了幼儿园,告诉他们每个人的身体要自己做主,他们有权利决定自己可以和谁接触,也有权利拒绝任何形式的触碰,不论是父母还是亲戚朋友。这些细节都有利于孩子自身内部规则的建构,再小的孩子亦如此。举个例子,在孩子很小的时候,不要强迫他们接受别人的抱抱或者亲亲。中国人大多爱面子,好像自己的孩子谁抱都行,感觉证明了自己家孩子有多乖巧懂事、人见人爱。其实这种做法未必见得有多好,看看拐卖孩子的新闻就能知道,谁抱都好暗藏了多大的隐患。
4.善于利用书籍
生活在信息流通迅速的时代是幸福的,基础小帮手也是必不可少的。比如现在就有很多适合孩子早期性教育的书籍。适合较小孩子阅读的绘本有《女孩,你应该知道的事》、《乳房的故事》、《秘密》、《我们的身体》等。前几天央视的一档综艺节目《央视主持人大赛》中有一个选手蔡紫,他是一位6岁孩子的妈妈,他带孩子游博物馆,给他们讲解历史文物的故事,没想到孩子学习能力和很强,在妈妈给她讲到古时候皇帝用的虎符的时候,孩子亲自做了属于妈妈和她自己的虎符。就像我们给孩子讲睡眠故事,悄悄地性教育渗透到故事里,这些知识就会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慢慢发芽。
儿童作为社会最受关注的作为一个群体,首先,作为家长,我们就应该做好榜样。日常生活里,给孩子普及一些性教育方面的知识。解决孩子对于自己身体和异性之间差别的困惑,有利于孩子良好性格和性别意识的建立形成,还可以尽早树立起自我保护的意识。更何况,孩子的身心发展不是齐头并进的,性教育普及太迟,势必会影响孩子性别意识的建立和良好性格的形成在潜移默化中学习。 一个在成长过程中得到尊重、无穷的爱和自由的孩子,一定会懂得如何爱自己,至于怎么爱自己,适合就是最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