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事儿就得你们银行负责!
我老爹能死在这儿,和你们脱不了干系!
你们大堂经理死不足惜,他应该给我爹陪葬!
2013年9月27日,广东省高州市的一家银行前聚集了不少人,穿过拥挤的人群,便可见一个名叫邓汉林(化名)的中年男人,正悲愤地和银行工作人员叫嚷着,而在他不远处的一辆板车上,赫然躺着一位已经死亡的老人。
现场一片混乱,邓汉林的家属甚至拿出纸钱在银行里烧了起来,争吵声、哭泣声不绝于耳,面对这场景,银行方面显得格外淡定,他们直言:邓汉林父亲的死与他们并无任何直接关系,他们所有的行为都合乎规定。至此,双方各执一词,谁都不愿退后一步。
那么,事情的真相究竟是什么?老人为何会在银行离世呢?最终这件事又将被如何处理?接下来,让我们将时间回溯,一起了解整件事情的来龙去脉吧!
一、银行的刁难
要说整件事的起因,还得从这个名叫邓锦芳(化名)的老人开始说起。
2013年9月的一天,年逾古稀的邓锦芳突然感觉头晕、浑身乏力,还伴随着嘴角歪斜、脚麻的症状,迟迟不见好转,家人将他送往医院诊治,发现老人得了中风。
中风并不是小事,尤其上了年纪的人得,风险更甚,更何况邓锦芳本就身体不好,常年吃药,突如其来的中风更是让老人的身体一落千丈。
很快,邓锦芳的病情就逐渐加重,甚至到了病危的程度,为了给老人治病,邓锦芳的几个子女都没少出力,可是昂贵的医疗费用对于这个务农家庭来说,还是有些承受不住。
邓锦芳虽然躺在床上不能动弹,但却知道大家为他着急的心情,也很心疼儿女们的付出,思来想去,他决定动用自己的棺材本,给几个子女减轻些压力。
邓锦芳的存折里不过三万元钱,可这笔钱对于他们来说,十分重要,老人重病不能前往医院,在家人殷勤的期盼下,邓汉林承担起了取钱的重任,却不想,悲剧即将上演。
据邓汉林所说,2013年9月27日一早,他就顶着炎热的酷暑,来到了位于高州市的广东省农村信用社,因为知道不是本人办理业务,想要取走存折里的钱或许会有些麻烦,所以在这之前他还做了些准备工作,不仅带上了父亲的户口本、身份证,也带齐全了自己的证件。
他本以为通过这两份证件,完全可以证明他们之间的父子关系,也可以顺利取出钱来,却不想一到柜台,就被工作人员告知:因为不是本人前来,所以取不了钱。而且工作人员还指出了其中最为关键的一点:邓锦芳办理存折上的名字与身份证上的名字并不相符。
原来,邓锦芳办理存折时,用的是一代身份证,上面的名字是邓锦方,而后办理的二代身份证,名字变成了邓锦芳,一字之差,银行工作人员无法确认这两人是同一人。
得知这个消息,可急坏了邓汉林,父亲还等着这笔钱救命呢!
那我得怎么办才能取走钱?
你去村里开个证明吧,证明这两个名字是一个人,就行了。
听过工作人员的话,邓汉林连忙骑摩托离开了信用社,怕村里办事处的人去吃午饭,耽误了自己取钱,他这一路可谓是风驰电掣,等到十点半左右,才二次来到了信用社。
我这回带来了村里的文件,可那银行的人却说,还是不能取钱,和我说得去派出所开证明!
回忆到此事时,邓汉林仍感觉十分愤怒,直言感觉自己被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耍了:他话不一次性说明白了,非让我再跑一趟,这不成心的嘛!
虽然邓汉林气坏了,但他并没有发作,想到父亲还等着急用这笔钱,便忍着不开心再次去往了派出所。大约11点多,邓汉林重新带着派出所的证明文件回到了信用社,工作人员在拿到那些文件后,也开始为他办理起业务来。
邓汉林看见这情形,也觉得这回肯定能把钱取出来了,心中的不开心也慢慢散去。然而,正当他等着工作人员把钱取出交给他时,却只得到了一张存折,看着这张存折,里面也没有一分钱,邓汉林眼中写满了疑惑:这是什么意思?
工作人员十分淡然地回应:名字给你变更过来了啊!
可我是要取钱啊!变不变更名字都没所谓的!
取钱必须得本人前来!
此时的邓汉林只感觉心中一股无名火窜涌而出,眼见就要与工作人员发生争执,就在此时,信用社的大堂经理阿强(化名)赶了过来。
我父亲病重,根本过不来啊!你看看有没有什么别的方法!
邓汉林说自己忍着极大的怒火和对方再次展开了沟通,可阿强的态度比起工作人员要更加强硬,尤其在听说存折里只有3万元的时候,还阴阳怪气地提出了建议:
规定就是这样的,才3万块,你们找亲戚借不就行了!实在借不来,就把针头拔了,用板车给人推过来,反正必须本人来,才能取钱!
阿强口口声声一切都是规定,根本没有一丝想要通融的样子,再拉扯下去也是浪费时间,无奈之下,邓汉林只得再次离开了信用社。
二、邓锦芳猝死
怎么样?钱取出来了吗?
邓汉林迈着疲惫的步伐回了家,面对大家充满希望的目光,只得惭愧地低下了头,他义愤填膺地讲述了在广东农村信用社所遇到的不公平待遇,大家都十分生气,可思索了好半天仍没想到什么可行方案。
经过一再商量后,几人决定干脆就如大堂经理阿强所说那样,把人用板车推到信用社,这回人到了现场,他们肯定不会再推辞了!
很快,大家就展开了行动,邓汉林和亲戚们几经周折,小心将邓锦芳放到板车上,推到了信用社的大门前。
可大堂经理阿强却直接将这一行人挡在了信用社门口,原来,他在瞧见邓锦芳的状态后,唯恐他发生意外,所以并不愿让邓锦芳进信用社大门。
好在邓汉林此次前来带了6、7个人,纵然阿强再三阻拦,却架不住他们人多势众。
证件也带齐全了,人也到位了,信用社的工作人员这回是再也挑不出一点毛病了!一切合乎流程,工作人员便快速为邓汉林办理起了业务。
经过一番操作后,邓锦芳存折里的钱终于被成功取出,只是邓汉林虽拿到了钱,却并没有第一时间离开信用社,工作人员态度恶劣、催着让他们离开,这让邓汉林十分不爽,当即再次与他们争执起来。
双方唇枪舌剑、现场气氛紧张,因为长时间处在这种吵闹的环境下,邓锦芳的病情突然恶化,邓汉林只顾着和工作人员争论,并没有顾虑到老父亲的状态,很快,争执中,老人不幸在信用社猝死。
这突如其来的变故让众人都感到措手不及,邓汉林及其亲属认为这所有的不幸都是信用社故意拖延所致,他们理应为邓锦芳的死负责,可信用社方面坚决不同意这种说法,双方各执一词,很快矛盾升级,这才出现了文章开始的那一幕。
以上全部是邓汉林视角下的故事,从他的讲述来看,酿成这场悲剧的,无疑是广东农村信用社,事情一经发酵,引起了社会上的许多关注。
银行罔顾人命、银行不知变通……诸如此类的评论不绝于耳,评论几乎一边倒地站在邓汉林一边,很多人也分享了自己在银行所遇到的麻烦事。
面对这种舆情,信用社主任成家崇(化名)感到十分委屈,他直言事情的真相根本不似邓汉林讲述的那般,那么,事发当天究竟发生了什么?
随着成家崇披露的一段监控录像,一切有了真正的解答……
三、监控录像揭露真相
你说邓汉林讲述的跟事实有很大出入,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吗?
面对赶来了解情况的记者的提问,成家崇拿出了2013年9月27日信用社内的监控录像进行了作证。
通过监控清晰可知,在早上8点36分左右,邓汉林第一次踏入银行,工作人员了解邓汉林要办理的业务时,也曾明确指出,没有密码的存折必须户主本人来才能将钱取走,而后又提醒了邓汉林所带的证件并不齐全,需要到村里、派出所开具‘邓锦方’即‘邓锦芳’的证明,如此才能将钱取走。
而后不久,邓汉林第二次来到银行,这次他就已经带齐全了村里、警方的两项证明资料,这表明信用社并没有戏耍他、故意分两次说刁难人,因为邓锦芳本人并没有到来,依旧不符合取款请求,便为他修改了存折户名信息。
邓汉林因为工作人员拒不为他办理取款业务,恼羞成怒,与工作人员产生了争执,不多时,大堂经理阿强亲自与邓汉林进行了沟通,通过监控录像的对话得知,阿强确实语气有些不耐烦,也提出了可以找亲戚借钱等解决方案,但并没有像邓汉林所讲的那样,说出把针头拔了,用板车给人推过来这种话。
在成家崇看来,信用社所做的一切完全合乎规定,可记者站在人民百姓的立场来看,还是觉得信用社有些不通人情,保护个人财产安全固然重要,可遇到某些特殊情况,难道不能开出一条绿色通道?允许特事特办吗?银行没有顾及到邓锦芳病重无法行动自如,这是毋庸置疑的事实。
《银行业监督管理法法规》也曾规定,对于因身患重病行动不便、无自理能力等无法自行前往银行的存款人办理挂失、密码重置、销户等业务时,银行可采取上门服务方式办理。
面对记者的质疑,成家崇也松口承认工作人员确实与邓汉林沟通不够,邓汉林从始至终没有说过邓锦芳病情有多么严重,已经到了行动不自如的程度,只是说他在住院,工作人员没有人性化的多问一嘴,强硬要求本人来到现场,沟通出现偏差,这才导致一系列的悲剧发生。
接着,成家崇还给记者看了后续发生的事,上午10:58分,邓汉林一行人将承载着邓锦芳的板车推入信用社大门,银行工作人员并没有任何阻拦,在确认人已到达现场后,第一时间就办理了取款业务,整个过程用时6分钟。
然而在钱款取出后,邓汉林却不肯离开,坚决要信用社给予赔偿1万元误工费,信用社自认所有流程都合乎规定,所以坚决不同意邓汉林的请求,而后双方便发生了冲突。
邓汉林一行人聚集在柜台前,大声叫嚷着,用手拍打玻璃,场面一片混乱,而邓锦芳老人就躺在板车上,面对这场闹剧,他血压急速上升,病情发生恶化,还是信用社工作人员注意到了这一切变故,打电话叫来了120进行急救。
成家崇说,邓汉林及其亲属看见120来了,纷纷走出信用社大门,骑着电动、摩托等交通工具,将救护车阻挡在信用社门前的道路,这样的行为实在奇怪,不仅如此,邓汉林还不允许急救人员上前查看,直说:这是我们和银行的事,和你们没关系!
急救人员不得已只好离开了信用社,可怜的邓锦芳老人本能得到救援,却硬生生被耽搁,病情再次恶化,大约半个小时之后,急救人员再次来到广东农村信用社门前,这回邓汉林没再阻拦,可邓锦芳老人的瞳孔依然放大,失去了生命体征。
此后,高州市新垌镇卫生医院的急救人员也印证了成家崇说的话,救护车确实两次来到信用社,而邓汉林及其家属也确实阻拦了医护人员对邓锦芳进行救治。
他们奇怪得很,老人都死了,没有一个人哭的,都在那跟我们说要赔偿!不仅如此,成家崇说对方行动十分偏激,竟然在信用社门口烧起了纸,吸引了不少人前来围观。
见事情发展到如此地步,广东农村信用社决定与邓汉林以协商的方式解决问题,而这也得到了邓汉林的同意。
四、结局
我们有三个条件
第一,我父亲是因为你们的问题才猝死的,必须赔偿40万;第二,信用社要出面与镇政府协商,同意老人能够土葬;第三,信用社的大堂经理,得给我父亲陪葬。
邓汉林出言不逊,提出这三个条件,一条比一条离谱,信用社的负责人开始怀疑对方协商、谈判的诚意,这远远超过了信用社的承受范围,于是一口回绝了这些要求,问题迟迟得不到解决,双方只得再次僵持起来。
这样的情况一直持续到当天夜里八点多,在信用社负责人再三的劝说下,双方终于再次打开了对话,邓汉林也表示在气头上提出的要求有些过分,愿意再次协商解决。
其实,从整件事情的始末来看,造成邓锦芳死亡的最直接原因,是邓汉林对医护人员的阻拦。
但即便如此,信用社在沟通上确实也存在一些问题,如果工作人员没有僵硬的执行制度,稍微人性化一些,提供上门服务,这起悲剧根本就不会发生。
因为邓锦芳确实是在信用社去世的,出于人道主义的考虑,广东农村信用社决定赔偿十三万元给邓汉林及其亲属,他们经过思考后,最终也同意了这个协商结果。
当然,广东农村信用社的大堂经理阿强、业务员等人也得到了处分,他们均被信用社停止调查,也算为自己的失职付出了相应的代价。
五、总结
回顾整起案件,不免令人感到唏嘘。
许多人也在争论,这件事中谁应该承担这个责任!
有部分人知道银行存在一些问题,却更看不惯邓汉林的做法,他在描述事件经过时,罔顾事实真相,编造对自己有利的话语,试图煽动群众情绪,事后取到钱却不走,在银行闹事、撒泼,也正因此致其父亲病发,最后更是不允许医护人员救治,这般操作,背后目的其实很明确,不知邓汉林日后回想起一切,是否会心生愧疚!
不过,除此之外,大多数网友们的关注重点在于银行僵化执行制度的问题上,毕竟信用社之所以能被邓汉林讹上,根本原因还是他们自己在进行金融服务过程中,不知变通,没有为特殊、弱势群体提供绿色通道,体现人性化服务。尽管官媒和监管机构都批评了银行诸如此类的行为,但现实情况中,这种现象仍是层出不穷。
好在越来越多的案例被报道,银行方面也感受到舆论的指责和压力,有了这些声音,如今银行在执行金融服务时也人性化了许多,从另一种方向看,也算是在进步了,也希望日后,这种悲剧不会再次发生,让我们老百姓也能体验到更人性化、温暖的服务,让社会更加美好、和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