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年前,接到任务,让给400多名战士讲个短课,题材不限,要求积极向上。思来想去,决定给他们讲读书的意义。下面就是当时我准备的讲课内容。
我们为什么要读书?
读书的意义
在电影《罗马假日》里有这样一句话:You can either travelor read,but either your body or soul must be on the way!意思是你可以去旅行,也可以读书,但是身体或者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读书就是一场灵魂之旅,是我们不可或缺的精神需求。有一本书叫《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讲述的是一个文艺青年一年的旅行和思考,书中有一句话我很喜欢:不管世界多冷,做一个温暖的人,大家有空的时候可以看看。
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人生境界的提升需要知识和实践的积累,在具体的生活环境中,我们往往受现实的羁绊无法去实现说走就走的旅行,因此读书变得更加重要,通过阅读来提升思维,丰富心灵的内涵。无论多忙,你总有读书的时间,哪怕片刻。
腹有诗书气自华
苏轼在凤翔府任职时,贫困的董传曾与他共事,董传生活贫困,衣着朴素,但他饱读诗书满腹经纶。苏轼曾作诗《和董传留别》相赠,诗中前两句:粗缯大布裹生涯,富有诗书气自华,意思是不论衣衫多么粗劣,只要饱读诗书,气质自然光彩照人。今天的高晓松亦然如此,外表如洪水猛兽,但因阅卷无数博古通今,已然翩翩公子。这就是我想说的读书的第二个意义:增加个人气质。
人生七年
再讲一个例子,英国有一个纪录片叫《人生七年》,片中访问了来自英国不同阶层的十四个七岁的孩子,他们有的来自孤儿院,有的来自上层社会,此后每隔七年重新访问这些孩子,从七岁直到五十六岁。到了最后发现,富人的孩子还是富人,穷人的孩子还是穷人,但是其中有一个叫尼克的穷孩子,他到最后通过自己的奋斗成了一名大学教授。由此可见,读书可以让寒门出贵子。我自己就是出身寒门,贫寒到了只剩下门,我父母几乎没有读过什么书,但是他们认为读书很重要,他们吃再多苦也要供我上大学。古人说,书中自有千锺粟,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车马多如簇,书中自有颜如玉,男儿若遂平生志,六经勤向窗前读。这就是读书的第三个意义:改变命运。
那么我们该怎样读书?
人生没有白读的书
以消遣为目的的读书。或者说为了娱乐而读书。娱乐方面的功能主要用于个人独处之时,打发时间泛泛而读,比如阅读报刊、杂志、文摘、小说等,通常快速浏览,了解基本信息即可。
以装饰为目的的读书。读书的装饰功能主要用在言谈之中,透过言语交流看一个人的知识层次。如果读书是为了装点自我,那可以读一些经典,如历史、文学、哲学等等,这类书读起来稍显枯燥,但可以使人思维和视角增大。
以实用为目的的读书。为了实用,也是为了增长个人才干。这样读书讲究实用价值,能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对事物的判断和处理能力,再放大了看可以推动社会生产力的进步。抱着这个目的读书,当然以自然科学类为主,能直接创造价值。
让读书成为一种习惯
在培根《论学问》里面有这样的阐释,有些书只要读其中的一部分就行了;有些书虽然可以全部阅读,但不必过于仔细;还有一些书则应当通读、精读、细读。也就是说,有些书可供品味,有些书可以吞食,还有一些书则应当咀嚼消化。他还说,诗歌能使人灵秀;历史能使人聪慧;自然哲学能使人深沉;数学能使人精细;逻辑和修辞学能使人善辩;伦理学能使人庄重。因此,该怎么读书,该如何选择,就看你自己的需求了。
行走的意义
我们再讲讲知行合一。余秋雨《行走的意义》里有这样一句话:但走得远了,这个理由逐渐淡去,前一段路成了后一段路的理由,每一段路都要解答一些问题,却又带出新的问题。培根说,天生的才能犹如野生植物,需要用学问来加以修剪;而学问本身若不受实践的检验,则所做的指导又太空泛,因此学问可以使天性完美,而经验又能使学问完善。因此,在理论中实践,在实践中鉴别真理与悖论,才是读书的真正内涵所在。
今天,读书的核心目的是在这个物欲横流的社会里重塑信仰重塑灵魂。在金一南的《浴血荣光》序言里有这样一段话给大家分享:现代诱惑是数也数不清的,以至于我们已经很少有时间再去回顾、思考、追寻。越来越快的生活节奏中,已经有人宣称不再看有关过去的书了。我们发展迅猛,前面等待我们的,难道是一个无根的未来?我们已经走过很长的路程,我们还记得曾经出发的理由吗?我们正以举世震惊的速度创造物质财富,但一个民族的崛起,仅仅是物质的堆积?我们还有没有崇高的信仰?还有没有凝练的精神?我想,这就是读书更深层的意义。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最后用名人警句来结束今天的授课。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毛泽东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周恩来说: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读书永远是最好的心灵按摩,有书的生活才有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