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收听立叔说汉字,今天这期是2020年高考的特别节目,立叔是09年参加的高考,关于那年的考试记忆,立叔只记得那年的语文作文题目是《品味时尚》,大家考试时的作文题目是什么呀,咱们在评论区交流交流。除了作文题目,立叔还有印象的就是第一天早上吃的那顿旗开得胜的早饭了。一根油条,加两个包子,寓意有状元之才,门门满分。估计好多家长都是这么给孩子准备的早饭,要是灵验的话,那岂不是人人都是状元了。
那为什么科举考试的第一名,要被称之为状元呢?
状元一词,出现很早。早在西汉时期,当时选拔官吏的方法,既不像秦朝的世袭制,也不像隋唐的科举制,汉代选拔的方式叫做察举制。顾名思义就是地方长官观察某人,发现此人可以为官后,就举荐给朝廷,然后朝廷就会辟召,也就是征召此人做官。
被辟召的人,需要带着长官的举荐书,就是举状,这个有点像我们大学毕业之后的报到证。凭着这个状子去朝廷报道。当然啦,同一届举状的不止一个人,大家排名不分先后,都在上面。这些即将做官的人身份是百姓,百姓又称为元元,既然是举状之中的元元,所以他们也叫状元。
状是举状的状子,那元呢?我们来甲骨文里看看。
元字,可以拆分为一二三四的一和突兀的兀。一在不同的字里,往往又不同的用法,比如说,在一的上方加一个短一些的一,表示强调。强调小的这个横在长横的上方,这个字就表示上,反之,则表示下面的下。要弄清楚这一横的含义,我们往往要从元的主字根,兀字说起。
兀字从一在儿上,儿是人的另一种变形。兀字表示的就是高而平。引申为高耸突出,又引申为光秃。比如说形容光秃秃的山,叫做兀山,头顶没有羽毛的老鹰,叫做兀鹰。在汉字里,兀和秃还是有差别的,秃的上面有个禾。表示头发稀疏好像禾苗一样。所以秃是指头发稀疏的人,而兀却是头顶光光的人。
古人在创造元字是,变想到这个头顶光秃秃的人,把他借用出来,在原先兀字的基础上,在加上一横,这一横加在文字之上,强调了头这个部位。同时头又是人最重要、最高的部位,所以顺着这层含义,又延伸出最重要、最高、第一等含义,相关的词语有:元首、元帅、元旦、状元。
在中国科举的历史上,一共出现过638个文状元,185个武状元。看上去人数很多,但是放到一千多年的历史里,其实这个数字还是很小的。要是把立叔送回古代,就算从科考创立,考到科考废除的光绪三十二年,都未必能考中一次状元。
历史上有像立叔这样笨的,那就一定有一个绝顶聪明的科考奇才,对,这个人就是连中四元的考神孟宗献。
金代的科举制度一开始是在各县考试,是为乡试,县令作为考官,第一名叫乡元;然后兵分三路,分别前往三个不同的地方进行府试,黄河以南的到开封,黄河以北的都去燕京(今北京),关西、河东的则去云中(今大同),主考为朝廷选派的大臣,第一名叫府元;大概半年后,三路的举人便齐集燕地,开始进行会试;至于殿试则时有时无,所以说要看运气。
孟宗献从小就聪明过人,熟读四书五经,长大后更是学问渊博。不过由于过分的自负,第一次参加乡试时居然出现了意外,名落孙山。受到打击后的他不再浮躁,静下心来专心研究学问,几年之后再度参加乡试,高中榜首。当时负责主考的考官杨伯仁对其欣赏有加,便将他推荐给了海陵王。
第二年春,孟宗献在开封又取得了府试第一,同年秋天前往燕京,更是一举拿下会试第一,此时已经是连中三元,声名大振。当年算他运气好,朝廷居然增加了殿试,他又高中第一名,一下就成为了历史上前无古人后无来者,唯一连中四元的存在。
当时金世宗即位不久,听闻他连中四元的奇迹,大喜之余认为他必是位博学多才的人,于是破格授予他为六品的奉直大夫,要知道按照当时金朝的规定,状元授予的只是七品官职。不久后又提拔他担任翰林应奉、知制诰等职务。
最后呢,立叔由衷地希望听到这期节目的考生朋友们,能考上自己心仪的大学,开始一段崭新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