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俩儿子当全职妈妈遇到中国小伙(在东方与西方徘徊:一篇文章看懂俄罗斯千年历史)

自从2022年2月俄罗斯对乌克兰发动军事行动之后,这两个国家在网上的能见度明显提高,我们能见到不少媒体对局势的分析。

对于局势走向,兰初君不是专家,也不敢提出所谓的预测,我仅仅从一个普通历史爱好者的角度,回顾一下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历史,因为历史决定了现在,也会影响未来的走向。

说起俄罗斯这个国家,中国人并不陌生。当他是沙皇俄国的时候,给近代中国造成了深重灾难;作为苏联,他深深影响了中国的近现代史.

20世纪50年代,苏联专家在中国

这些仅仅是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冰山一角,今天兰初君就试着用一篇文章的篇幅,跟你分享这个铁血之国,在东方与西方徘徊的千年史吧。

01基辅罗斯时期:俄罗斯历史的塑造期

现在人们一提俄罗斯的历史,最早可追溯到基辅罗斯时期。这一时期出现了影响俄罗斯历史的三大思潮:第一个是推崇政治强人统治;第二个是强烈的扩张欲望;第三个是东正教思想。

首先我们来看第一个思潮:推崇政治强人。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公元9世纪中叶,当时斯拉夫人定居的地方小国林立,不同族群的人相互攻伐,后来人们逐渐厌恶这种无止境的战争,于是他们达成共识:让我们选出一位首领吧,以法律的名义为我们主持公道。

留里克

为了公正,大家都倾向于从外来人中选取统治者,他们从维京人中选中了三兄弟,老大留里克建立了俄罗斯历史上第一个王朝:留里克王朝。而当时维京人又被称为罗斯人,俄罗斯这个国家的名字由此而来。

当然,历史不可能这么有戏剧性,但是我们只需要记得:公元862年,留里克王子来到这里,建立了俄罗斯。

这个故事说明当时的斯拉夫人倾向于用中央集权的方式来治理战乱不断的国家,平息内部纷争,一千多年的时光,这种思维模式渐渐融进俄罗斯人的血液里,成了他们的潜在心理。

第二个思潮是强烈的扩张欲望。

留里克之后,大王子奥雷格夺取了现在乌克兰首都基辅,并且把首都设立在这里。接下来400年,基辅成了罗斯国的中心,奥雷格和其手下在这里高筑墙,广积粮,对外积极用兵,扫灭了不少蠢蠢欲动的势力。

除了这些,奥雷格还带领军队围攻当时拜占庭帝国的首都:君士坦丁堡,最终双方签订一个贸易条约,其中包括罗斯商人有权居住在君士坦丁堡。因此如果你生活在那时的君士坦丁堡,就会看到每年6月,基辅商人浩浩荡荡地南下,带着毛皮、蜂蜡、蜂蜜和奴隶。

与君士坦丁堡的贸易让基辅变得繁荣。

繁荣而来的又是进一步扩张势力范围,再加上罗斯地形主要是草原,没有天险作为屏障,周围游牧民族更是威胁,罗斯人的心中有个更深的不安全感。

这种不安全感让基辅罗斯的疆域越来越大, 最后成为横跨九个时区的,拥有100多个民族的大国。

第三种思潮是东正教思想。

988年,基辅罗斯大公变成了弗拉基米尔,他接受了东正教的洗礼,之后又命令基辅罗斯的王公贵族和老百姓在第聂伯河边,接受拜占庭神甫为他们举行的受洗仪式,同时又毁掉了之前斯拉夫人信仰的多神教偶像,修建教堂,这就是俄罗斯历史上著名的罗斯受洗。

之后东正教就在俄罗斯这片土地上生根发芽,深刻塑造了俄罗斯的物质和精神文化。

比如基辅的索菲亚大教堂,开设了当时基辅罗斯的宗教学校,这些为罗斯统一文字和教育发挥了重要作用。在蒙古人统治时期,正是由于东正教信仰,俄罗斯产生了强大的民族意识。莫斯科公国时期,东正教对俄罗斯的统一起了重要作用。

正如普京在庆祝基里尔主教当选全俄罗斯牧首时说的:东正教是俄罗斯国家的源头。

除此之外,东正教又暗合了俄罗斯强人崇拜的心理。

东正教从诞生之日起,就是政教合一。拜占庭帝国如此。比如每当拜占庭皇帝登基时,东正教会要为皇帝举行登基涂圣油仪式,皇帝被尊称为特殊的神圣者,神在人间的代表和教会的最高领袖。

而当988年,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在天主教、伊斯兰教、犹太教、东正教之间选中了东正教,也正是出于此种考虑。

现在让我们来总结一下,基辅罗斯时期出现了影响俄罗斯历史的三大思潮:强人政治、强烈的扩张欲望、东正教思想,这三种思潮到了19世纪初,更是被沙皇俄国定为官方意识形态,即东正教-专制-人民性。

根据这个概念创始人,19世纪初俄国教育部长乌瓦罗夫的说法:正教是俄罗斯的灵魂,专制是保证俄国稳定的基础,人民性是对东正教的虔诚和对沙皇的忠诚。

02蒙古人统治时期:统治中心转移,从基辅到莫斯科

把东正教引入罗斯的基辅罗斯大公——弗拉基米尔,他死前做了一个在后世看来错误的决定:他将王子们分派到12个公国,这为之后的最高权力之争埋下了隐患,同时也造成了国家分裂,不过基辅大公还是众多大公中地位最高的一位。

之后罗斯世界遭受了几次外部势力入侵。值得一说的有两次,一次是普鲁士的前身:条顿骑士团,一次是蒙古人。

先来看条顿骑士团。

公元1241年,以纪律著称的条顿骑士团突袭并且占领了罗斯世界的一片土地。1242年,罗斯世界扳回一局,但是这次胜仗看起来就像是天鹅最后的舞蹈,因为不久之后,他们就遭遇了最强征服者:蒙古人。

1237-1240年,成吉思汗的孙子拔都征服了几乎所有基辅罗斯,短短5天,基辅人口从5万下降到仅仅5000人,基辅的荣光消失了。

蒙古的统治持续了240年之久,这期间蒙古人对罗斯的影响众说纷纭,俄罗斯史学家的主要观点,可以概括为鞑靼之轭,指的是蒙古人对罗斯两百多年的统治血腥又残暴,就像沉重的枷锁一样,严重制约了罗斯的发展,给罗斯文明带来了重创。

除此之外,罗斯世界的中心也发生了转移,从基辅转移到了莫斯科。

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金帐汗国统治下的罗斯,还是若干个小公国,大公们都有两副面孔,一面作为大汗的代理人,帮忙征税;一面作为罗斯的代表,同蒙古人周旋。

一百多年过去了,1380年,罗斯人第一次鼓起勇气反抗蒙古人的统治,这次他们不再分裂,而是联合起来,20个公爵联手,并且推选当时29岁的莫斯科大公伊凡诺维奇担任主帅,与蒙古人交手。

6万罗斯军对10万蒙古军。根据史书记载,战斗持续了4个多小时,最终罗斯一方获得了胜利。统帅莫斯科大公伊凡诺维奇赢得了顿斯科依的称号(意思是顿河的主人)。

莫斯科大公伊凡诺维奇

不过这场战役并没有终结蒙古人的统治,唯一不同的是,一种泛罗斯意识将各个公国团结了起来,只不过这次团结罗斯的,不再是基辅,而是莫斯科。

之后的莫斯科大公都是务实主义者,在他们的领导下,莫斯科公国发展迅速,他们和蒙古人打了不少仗,领土扩大了好几倍。

03从莫斯科大公到俄罗斯沙皇

1453年,发生了一件影响深远的事件,拜占庭帝国首都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攻陷,这件事对于莫斯科公国来说同样是件大事。

莫斯科公国大公伊凡三世迎娶了拜占庭帝国末代皇帝的侄女,加上原本的东正教信仰,这更让莫斯科大公国确认:自己国家的使命是保护文明成果,抗击异教徒。这是机遇也是挑战,也关乎历史的走向。莫斯科在这次危机当中,确定了其在政治和宗教上的领导地位。

当时莫斯科大公为自己造势,宣称莫斯科大公国与东正教合则相生,会成为第三罗马,当时的文字是这样记载的:

第一帝国古罗马与基督的教义相违背……第二帝国拜占庭在统治者的残暴统治中自取灭亡。在罗斯的土地上将诞生第三罗马……将成为史上最伟大的第三帝国。

当时的记载

这时蒙古人的势力已经衰退,莫斯科公国于1480年甩掉蒙古的统治后,短短几十年后,伊凡三世的孙子伊凡四世(又被人称为伊凡雷帝,意思是恐怖的伊凡)就将自己的尊号从大公改名为凯撒,因为俄语发音很像汉语的沙,自此俄罗斯皇帝在汉语世界中又称为沙皇。

04一面向西,一面向东的俄罗斯帝国

伊凡四世统治时期,世世代代的分封制被废除,这相当于拔掉了特权贵族们的根基,沙皇成为拥有国家绝对统治权的存在。然而也是他将争斗不断、四分五裂的罗斯整合起来并且大大拓展俄国的疆域,此后300年,俄国会以每天50平方米的速度扩张。

伊凡四世去世后,俄国陷入了大动乱时期。先是伊凡四世的大臣谋杀了伊凡四世的儿子,自己篡位,加上此时俄国内有饥荒、叛乱、经济危机,外有外族入侵,波兰立陶宛联邦扶植伪沙皇,总之就是一片乱。

向西的俄罗斯:从彼得大帝到叶卡捷琳娜二世

大动乱时期持续了15年,政治权利出现真空必然引来混乱,为此俄国贵族举行会议,推举了与伊凡四世家族关系密切的罗曼诺夫家族成员继承沙皇之位,从此这个家族主宰俄罗斯命运长达300年之久。

新沙皇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国内东正教会阳奉阴违的态度,统治者和被统治者之间的矛盾,国土辽阔,民族纷争。这些都迫使沙皇进行改革,以挽救危局。

1682年,9岁的彼得一世,后来的彼得大帝登上沙皇宝座,14年后,他掌握大权,开始了改革。

彼得大帝本人体格高大,据说身高两米多,精力旺盛,意志坚定,是俄罗斯历史上最具影响力的统治者,为了提升俄国国力,他选择向西看,学习西欧,改革俄国的政治制度,组建了俄国历史上第一个行政部门,建立了新首都圣彼得堡,建设了近代海陆军。

在他的手下,一个走向灭亡的国家一跃而成欧洲强国。后世有人评价他是西方化的俄国人,伟大的现代主义者,为俄国打开了通向西方世界的大门,将俄国从亚洲化的进程中拉了出来。

1725年,彼得大帝去世,之后的俄国又陷入了权力争夺的漩涡,政权到了彼得大帝女儿伊丽莎白一世手中稳定下来。她在位期间决定不处死一个人,进行了大量的建设工程,开启了俄罗斯历史上的开明专制时代。

与英国历史上著名的伊丽莎白一世一样,这位俄罗斯帝国的伊丽莎白一世终生没有自己的孩子,选定彼得大帝唯一的男性子嗣,自己的之子彼得三世为沙皇继承人,而且还为他选择了妻子,来自普鲁士的索菲亚。

1744年,原本信仰路德宗的索菲亚改信东正教,名字也改为叶卡捷琳娜,她就是后来的叶卡捷琳娜二世。

彼得三世与妻子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婚姻一点儿也不幸福,在后世记载以及影视剧演绎中,这位彼得三世生理上性无能,智力上不成熟,政治上没能力,性格上又多疑。

而叶卡捷琳娜二世在自己的日记中记载:

我很清楚彼得不喜欢我,新婚刚刚15天,他就亲口告诉我他爱上了女皇(指的是伊丽莎白一世)的侍女卡尔小姐……他对我不冷不热,即便我再痴心一片,也不会幸福,这样争风吃醋又有什么用呢?’

尽管如此,他们还是育有三名子女,其中之一是后来的沙皇保罗一世。

1762年,伊丽莎白一世去世,彼得三世即位。

塑料夫妻

塑料夫妻

这位彼得三世是当时普鲁士国王腓特烈大帝的狂热粉丝,他当上沙皇后就立即与偶像签订合约,让俄罗斯军队放下武器,退出所占的普鲁士领土,这种行为激怒了俄罗斯贵族的强烈不满,这时野心勃勃的叶卡捷琳娜联合情人奥尔洛夫发动政变,囚禁了彼得三世,后来他被守卫刺死。

叶卡捷琳娜二世登上沙皇宝座,自此女皇专政的时代到来,她继续彼得大帝和伊丽莎白一世的向西方看路线,扛起了开明专制的大旗。

她与法国启蒙思想家伏尔泰长期通信,欢迎外国人来俄国投资,实行宽松的审查制度,大力普及教育。

这些只是锦上添花,真正让她成为俄罗斯人眼中与彼得大帝起名的,还是她的对外武功。

她在欧洲列强之间纵横捭阖,一切以俄国利益为重,在西方,她封锁波兰,联合普鲁士吞并波兰,彼得大帝为俄国成为欧洲强国打下基础,那叶卡捷琳娜二世则为俄国的崛起立下了汗马功劳。

当时英国驻俄国大使乔治·马戈尔尼(后来作为英国代表,率领使团,以为乾隆皇帝祝寿为名,希望打开中国市场却无功而返的那位马戈尔尼),

他这样评价叶卡捷琳娜二世的功绩:

我一生中还从未见过像叶卡捷琳娜二世那样政绩卓越又优雅迷人的人……俄国不再是浩瀚星空中若有若无的繁星一点,而是一个令人瞩目的伟大星球,它的运行影响着周围星球的轨迹。

树立起民族性的俄罗斯帝国:从亚历山大一世到末代沙皇

1796年,叶卡捷琳娜二世去世,儿子保罗即位。

保罗一世并不讨母亲的喜欢,因为叶卡捷琳娜二世觉得他太过与丈夫彼得三世相像。作为报复,保罗一世一上台,就废除母亲的改革项目,禁止一切外文书籍报刊,禁止俄罗斯人出国。还将母亲的情人尸体挖出来,扔给野狗。

这种行为引起了不少人不满,最后保罗一世死于暗杀,他的儿子亚历山大一世登上沙皇宝座。

亚历山大一世是祖母叶卡捷琳娜二世抚养长大,在他统治初期,倾向于法国,当然,当时整个欧洲的,文明中心就是法国,贵族都会说法语。

而父亲保罗一世的惨死又给他造成了心理阴影,他围观甚至不加阻止放任卫队谋杀了父亲,这种负罪感让他在祖母的开明专制和父亲的保守主义之间来回拉扯。

亚历山大一世在位期间,欧洲被法国大革命冲击着。

1812年,拿破仑率领军队攻打俄国。

在国家存亡之际,俄国人体现了惊人的决心和意志力,俄国每一个人都热血澎湃,胜利最终属于他们。

最终拿破仑付出了超过30万将士死亡的代价,俄国获胜。亚历山大带领反法联盟对抗拿破仑,不仅巩固了自己的王位,而且让俄国成为欧洲世界最有影响力、最不容小觑的大国,俄国获得了欧洲宪兵的称号,亚历山大一世也被人称为神圣王。

1812年战争改变了沙皇俄国的心态:自彼得大帝以来,西欧一直是俄国学习的榜样,尤其是超级大国法国,现在居然被自己打败了。这种心态的改变,甚至导致亚历山大一世在维也纳会议上有一种神秘、得意,甚至以救世主自居的情绪。正是这种情绪影响了亚历山大一世的晚年,让他从年轻时代的启蒙信徒变成了一位专横、保守又有神秘主义倾向的君主。

亚历山大一世晚年建立特务组织,铲除异党,加上欧洲宪兵角色让俄国背上了沉重负担。

1825年,亚历山大一世去世,同年俄国发生十二月党人起义。诗人普希金对十二月党人深表同情,在他的诗句下,十二月党人是自由的捍卫者,人类意愿的追随者。

在遥远的西伯利亚福地,你高傲的头颅倔强地扬起。

而这场起义对新即为的沙皇尼古拉一世来说甚为不详。他下令处死5名十二月党人的同时,还发表了审判国家罪人的宣言,宣言特别强调有害思想的侵袭,此时就出现了我们在第一部分见到的官方民族性——基于人民自然品质的、对教会的爱,对皇帝的忠诚。

这个思想的提出对俄罗斯造成巨大影响,这种影响主要体现在俄罗斯知识分子的影响上,他们开始强调俄罗斯本国历史文化传统的优秀。俄国-西方成为当时许多作家思考的问题。

比如果戈里创作的《塔拉斯·布尔巴》,主题是弘扬俄罗斯的爱国热情,小说展示了哥萨克人为了民族解放展开的斗争,斗争矛头指向信仰天主教的波兰人。小说最后出现了这样的呼喊:

如今远近四方的人们已经感觉到,俄罗斯的土地上正在出现自己的帝王,世界傻瓜将没有一种力量会不屈服于他的!

但是这些并没有阻止俄国内部的深刻矛盾,最明显的就是农奴制,农奴制下的农奴,生活境况比美国黑奴好不到哪儿去。

尼古拉一世时期,俄罗斯为了扩大在黑海和高加索的统治权,与英国、法国、奥斯曼发生了克里米亚战争。

这场战争是世界史上第一次现代化战争,许多新的战争手段登上历史舞台,技术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在此之前,人力被认为是决定因素。

俄国花费了大量金钱,损失了大量士兵,阵亡士兵有2/3是俄国人,更让俄国对西方国家产生怨恨,他们竟然和土耳其异教徒在一起,还有一个影响就是直接促成了俄国沙皇亚历山大二世解放农奴的改革。

正如19世纪思想家托克维尔在评论法国大革命为什么会爆发时说的;改革初始,正是独裁体制瓦解之时。

如果没有见过光明的世界,那么再无法忍受的苦难也能咬牙吞下。可是只要光明像一道闪电划过夜空,那么人们就觉得:以前没有任何自由的日子,没有任何光明的日子,即使有所改善,在他们看来也是无法忍耐的。

1881年,得罪了土地贵族,又被人嫌弃改革速度太慢的亚历山大二世,遭到无政府主义者刺杀身亡。

接替亚历山大二世的亚历山大三世,决定吸取教训,回归到了保守派这边。

1896年,末代沙皇尼古拉二世即位,他继续亚历山大三世的强硬路线,而此时俄国内部斗争不断,先是爆发学生起义,政府官员连续遭到刺杀,1902和1904甚至有两名部长级官员遇刺。1904年10万工人罢工。

国外形势更是不妙,104-1905年,沙皇俄国和日本因为争夺中国东北发生了战争,俄国战败,这对俄国的冲击实在太大,有诗人作诗讽刺:对马海峡战,血污谁来担任?……褫夺民意者,民意终不容。

日俄战争插画,中国最屈辱

此时尼古拉二世终于下定决心改革,实行君主立宪,但是为时已晚。因为此时沙皇的妥协看起来就是无奈之举,权宜之计。激进派想:既然我们能让沙皇拖鞋,那么继续革命,说不定就能推翻沙皇的统治。

接下来一番折腾,俄国被卷入一战,国内政治斗争不断,战场节节失利,人民缺衣少食,尼古拉二世沉迷拉普斯京的神秘主义,这一切终于汇聚成了1917年的十月革命。

沙皇制度瓦解,俄罗斯历史走进了新的篇章。

结语

俄罗斯,地跨欧亚,双头鹰,一边向东,一边向西。这种挣扎在俄罗斯的历史上屡次上演,最后我就用俄罗斯诗人亚历山大·博洛克的诗句来结束这次分享吧!

我们是西塞亚人!

我们也是亚洲人

有着斜睨的眼神,

透出贪婪的目光!

在中西方斡旋,

在蒙古和欧洲间纠结!

……

俄罗斯就是凝望世界的斯芬克斯,

爱恨交织,难分难解

……

透过蛮荒的灌木丛

想着镜中的东方面孔

默默地在西方的宴会上,

退居一隅,半晌无言。

参考资料:

1、[英]马丁·西克史密斯《BBC看俄罗斯,铁血之国千年史》2017,重庆出版社

2、[英]奥兰多·费吉斯《克里米亚战争:被遗忘的帝国博弈》,2018年,南京大学出版社

3、王忠威. 东正教对俄罗斯民族性格的塑造[D]. 黑龙江大学, 2010.

4、[1]朱建刚. "官方民族性"与19世纪初俄国民族主义的崛起——以谢尔盖·乌瓦罗夫为例[J]. 2021(2017-1):58-65.

网络讯息

900多年前,月亮神秘失踪导致洪水和饥荒,真相今天才公布

2022-12-2 17:06:16

网络讯息

土卫六和我们生活的地球有很高的相似性,但真的很奇怪

2022-12-2 17:08:23

0 条回复 A文章作者 M管理员
    暂无讨论,说说你的看法吧
个人中心
购物车
优惠劵
今日签到
有新私信 私信列表
搜索